郭兆軒 趙怡高 任錫杰 原智 吳梓豪
摘要:我國在社區矯正工作與其他領頭國家相比滯后性較為明顯,導致我國社區矯正的安全監管存在壓力,再犯罪率高居不下。在信息化時代如此嚴峻的環境下,提高社區矯正中的信息化水平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我國社區矯正的安全監管還僅僅局限于人工方式,對信息化的利用不夠充分,我們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基本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建立模型,借助云計算、大數據并行處理器等技術來提高數據的處理速度,對社區服刑人員行為軌跡進行數據分析和挖掘來預防社區服刑人員再犯罪,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社區服刑人員的監管水平。
關鍵詞:社區矯正;大數據;安全監管;再犯罪預防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7)13-0003-02
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黨中央提出了加強社區矯正工作信息化建設的政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得到了黨中央的重視,建設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現代化被提上日程。社區矯正工作是現代化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加快提升社區矯正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是貫徹落實中央依法治國決策部署的實際行動,也是我國社區矯正工作創新發展的必然要求。但社區矯正作為一項全新的工作,目前基本依賴于書面式匯報和人工化管理,存在著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對矯正對象難以量化考核與精確管理等問題,同時在社區矯正工作過程中還存在強制力不夠、矯正對象的活動范圍無法監督、再犯罪率高等問題。如何擴展和深化信息化綜合監控、消除目前社區服刑人員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和預防社區服刑人員的再犯罪成為現階段我們司法行政系統不得不面臨的嚴峻考驗。我們調查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發放調查問卷進行分析歸納,以及查閱相關研究成果和實地走訪司法行政機關進行來了解目前社區矯正制度的發展情況。通過我們的調查研究,希望能夠使目前的社區矯正制度趨于完善,能夠加快構建線上線下一體的司法行政管理服務體系,夯實司法行政信息化的基礎。此次調查正處在新形勢下國家深人推進司法行政改革的時期。也為有關部門進一步提升社區矯正工作能力提供了參考依據。
1對比分析國內外社區矯正事業方面的現狀和經驗
1.1西方國家在社區矯正事業方面的現狀和經驗
在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社區矯正制度已有較為悠遠的歷史,并對現在的社區矯正制度有較大的借鑒意義。18世紀的英國,監獄改革家約翰·霍華德就提出了反對監獄非人道化刑罰的監獄改革理論,奠定了對罪犯人道化管理模式的基礎。二戰后,隨著各種不幸和災難對人類的慘重打擊,人們對于權利意識的保護成為各國法律的主題。社區矯正制度也趁此機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20世紀的社區矯正已成為西方發達國家一項重要的司法制度,得到了充分的普及和發展。
20世紀以后,澳大利亞、英國、美國等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社區矯正制度,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利用信息化技術來管理社區服刑人員。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司法機關通過監視社區服刑人員的互聯網使用數據,方便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監控和管理。尤其是對于一些特殊的例如服刑滿期的人員,大數據技術會自動為其打上標簽,方便其他部門機構識別,并對犯有重大犯罪事件的服刑人員提高二次警惕,從而做到提高監管效率,合理優化資源配置。
1.2國內社區矯正事業的現狀和不足
目前我國各地司法行政機構對科技手段的運用已基本實現精確化管理。以山西省某地級市為例,其采用的主要手段有以下幾種:首先是對該市社區服刑人員進行定位管理。給部分社區服刑人員配發定位手機,實現對社區服刑人員的24小時監管。其次是配備執法記錄儀,為下屬縣級司法局社區矯正相關部門和鄉鎮基層司法所配備了集拍照、攝像、錄音等功能于一身的便攜式警務執法儀,對社區矯正工作的重要環節進行全程錄像。最后是建立覆蓋全市的電子監控系統,可以實現將社區矯正各項執法活動同步錄音錄像、電腦錄入備案等功能。為上級司法部門設置高級權限,使其可以通過主監控平臺,對下級的社區矯正工作進行實時監控,對每個社區服刑人員活動軌跡全程記錄,同時可以實現上級司法部門與社區服刑人員的直接視頻談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部分單位建成了GPS社區矯正管理平臺,為基層司法機構配備電腦、鋪設光纖,并為全部社區服刑人員配發定位手機,建成社區矯正定位監控管理平臺的同時安裝了更具有信息化手段的全球眼和錄音電話,全程監控社區服刑人員報到及談心談話過程,記錄匯報和請假錄音。同時應當準確認識我國社區矯正工作的發展現狀和局限性:
1)全國各個省份的司法系統基礎網絡尚不能進行信息共享,各基層司法所的網絡接人情況各不相同。造成了各個地區統一部署和實施的困難。另外未實施統一的數據格式標準,導致各地的數據格式互不兼容。數據共享難度大。
2)信息化安全監管壓力大。電子監控的使用會影響服刑人員與工作人員的正常活動;電子信號可能會受到其他客觀存在金屬物體的遮擋,導致一些潛在問題的發生。同時,對服刑人員采用手機定位或人工判斷的監控方式,在應用中,顯示出較大的弊端,極易發生“人機分離”的情況,為社區矯正人員的工作加大難度,產生較大的安全隱患。
2大數據背景下社區矯正工作中的安全監管
為了緩解監獄罪犯過多而產生的壓力國家推行了針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社區矯正管理政策,其目的是為通過政府的干涉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使矯正對象改正惡習并進行社會化改造。但在施行階段也面臨著一定的問題。
1)當前社區工作信息化程度過低
在各地司法局中,存有大量社區服刑人員的基本信息,而實際單位中工作人員編制較少,工作力量不足。對于基層的司法單位要負責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監管的同時還需要負責對人民調解、法制教育等瑣碎工作,導致社區矯正工作者無法重視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監管。法院全面深入落實“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這一政策的推行直接導致了社區服刑人員的數量大幅上升。在一些信息化監管程度較低的過程中,會出現大量的“人機分離”現象,傳統的“人機分離”判斷手段分為人工自主判斷方法、通過聲音識別方法、面部特征識別方法、攜帶一體式腕表四類。這種方法存在有極大的安全漏洞,如社區服刑人員可以找到掌握高端信息化手段的非法人員采取非法手段對監管設備進行破壞而不被察覺,無較為安全的保證協議,并且不能做到“一人一機”,存在嚴重安全紕漏。
2)大數據背景下的信息化監管手段
在一些信息化水平較高的地區存在使用內嵌有RFID模塊的手機和RFID腕表的方式來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監管,這種方式將對人體造成輻射危害的定位模塊放人到手機中,而又通過無線通訊技術與腕表進行了綁定,形成了“一人一機一表”,當手機與手表的距離過大而導致信號無法正常的接收與發送時,手機或手表會自動對相關的服刑人員使用者發出警告,并通知社區矯正工作者對其違規行為進行記錄。這樣可以大大地減少因為社區服刑人員脫管而導致重新犯罪的風險,間接減小了對社會造成的潛在危害。
通過表1的對比發現使用信息化含量較高的RFID手機與腕表是已知的預防“人機分離”的最有效方法。使用RFID手機與腕表是基于新一代的物聯網技術,將手表、手機與社區服刑人員一一對應綁定,最終與終端系統連接。通過終端進行定位,手表與手機若間隔一定距離超過一段時間,手機會自動發出提醒,并將信息反饋給社區矯正工作者,社區矯正工作者也能與違規服刑人員及時取得聯系,完美地解決了人機分離的問題。
3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犯罪預測
近年來,大數據作為炙手可熱的新技術,大數據之所以“大”并不僅僅在于其數量,更重要的是其數據的價值,大數據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并產生了巨大影響。
3.1構建服刑人員軌跡模型
為了解決社區矯正工作基本依賴人工管理、矯正人員位置信息監管不到位、強制力不夠、日常管理執行難度大等問題,我們需要一種可以使社區矯正工作更加人性化、智能化、效率化的信息系統,因此我們建立了社區矯正信息監控平臺,以更好的定位社區服刑人員的位置信息,強化對社區服刑人員的日常監管。
社區矯正信息監控平臺的基本服務如下:
1)軌跡分析
通過大數據手段,對社區服刑人員日常出沒地區和活動軌跡的統計。可以通過其定位圖大致分析該服刑人員的生活規律,也可以統計其活動頻繁的地理位置。如圖2所示,某服刑人員經常出入酒吧或者在酒吧周圍活動比較頻繁,那么我們相關人員就可以認為其有不正當行為。我們的相關人員就可以適當的實地調查或跟蹤,以免出現服刑人員吸毒或販毒的行為。
2)位置大數據預處理
為了提高對社區矯正服刑人員再犯罪的預測,大數據將利用GPS和GPRS技術收集到的位置數據進行針對性的分類處理。位置大數據預處理可以利用數據結構的屬性,將不同的位置數據進行組合分析,以便推斷出社區矯正服刑人員活動的主要地理位置,同時也能預測該人員在某一時刻的位置狀態。
3.2運行軌跡的分析進行犯罪預測
在信息化普及程度較高的今天,一些主流網站、APP的位置服務每天都會產生數以億計的位置數據,其中包括用戶的時間、位置、速度等基本信息,可以反映用戶真實的移動軌跡。將這方面運用到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監管上,可以定量和估算他們的社區活動軌跡特征,進而發現社區服刑人員在不同時間和地區的統計規律。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類似分析城市交通軌跡問題的方法,使用大量的數據進行研究分析,從而更加準確的反映服刑人員的活動軌跡。將這種技術運用到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監管上,使監管部門能夠更深層次的了解服刑人員的生活軌跡、社交行為、環境變動,達到更有效的監管。
4結束語
我國的社區矯正制度經過近幾年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取得了多方面的進步,為促進和諧社會、文明社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十三五”規劃的設計藍圖中,全面推進社區矯正也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和地位。我們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關于社區矯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社區矯正工作會議和全國社區矯正教育管理工作會議精神,從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高度,以改革的精神和方法,創新解決發展中的問題,不斷推進社區矯正工作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