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冬琴
“如果你看到3D打印需要消耗多少能源,你就會知道這些新技術是能源需求增長很快的應用。”6月29日,殼牌中國集團主席張新勝在2017年夏季達沃斯論壇現場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時表示,前幾次工業革命,無論是蒸汽機還是電力的使用,都跟能源息息相關。能源轉型更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組成,為了應對一系列能源挑戰,必須發展更多創新技術,尋求可持續發展。
“能源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戰,是能源供應和氣候變化的挑戰。”張新勝說,據估算,由于人口增長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本世紀末,對能源的需求將增長一倍。怎樣從體量上滿足人類生活發展的需求,又對環境造成較小影響,這是能源行業需要應對的重要挑戰。
“能源不僅是一個增長行業,同時也是技術行業,通過不斷發展新技術來解決挑戰。”張新勝說。
2016年收購英國天然氣集團后,殼牌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公司。同時,殼牌也是向中國提供液化天然氣最多的國際能源公司。
隨著中國推進能源結構轉型,對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需求不斷加大。張新勝對《中國經濟周刊》說,相比于全球其他地區,殼牌中國的業務量已經非常大了,但在中國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現在是我們的黃金時代,是發展最快的時候。”
張新勝表示,殼牌與中海油合資的南海石化項目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外資單項投資。在此基礎上,雙方最近正在增加投資,把過去產能提高一倍,以滿足中國需求。
而由殼牌和中石油聯合開發的長北項目,是中國最大的陸上氣田國際合作項目。張新勝說,“現在北京有30%左右的天然氣,是在長北勘探、生產、供應的。”我們希望投資第二期,希望有更多的天然氣供應到北京,對改善空氣質量產生益處。
目前,殼牌所有的核心業務都已進入中國,包括上游業務、天然氣一體化和新能源、下游業務以及項目與技術業務。殼牌與中國主要的國有石油公司都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
張新勝告訴記者,一方面,殼牌與中國公司合作去國外開發資源,把產品帶到國內。通過強強結合,在很多項目上取得更大價值、更高效益。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國現有的產能和技術,尤其是在設計、工程方面的力量,把它們帶到國外去。“去年,我們在中國國內采購的各種設備、工程價值超過10億美金。這只是第一步,后面還有很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