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點撥
這是一個半命題作文,“溫暖”奠定了作文的感情基調,“整個冬天”限制了所寫內容的時間背景。
那么是什么“溫暖了整個冬天”呢?建議同學們找較小的切入口,寫身邊的小事,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才真的能夠溫暖自己也溫暖讀者。比如,某個人的一句話,一個微笑,一個擁抱等,也可以是某個有特定意義的事物——一束燈光照亮一段較黑的路;一束花陪伴病床上的自己等。同學們一定要注意描繪冬天的環境,以烘托你要表現的主體。
由此可以看出,選擇的材料一定是溫暖的、積極的,充滿正能量的,能夠觸動人的心靈的。
從結構上來講,同學們在寫作的時候容易把鋪墊的部分寫得很長,本應該是主體的部分壓得很短。比如我參加2014年南通市中考作文“這樣的畫面,讓我流連”的閱卷工作,就發現很多同學并沒有把“畫面”作為主體,而是在畫面之前寫了許多蓄勢的文字,有一個考生要寫媽媽在雨中接他回家的畫面讓他很感動,在這之前他寫了很長的文字來說那一天他的心情不好,然后又在風雨中等待了很長時間,說自己又焦躁又擔心,到了作文的結尾部分才說媽媽終于來了,和媽媽一起撐著傘走在雨中,這樣的畫面真是令人流連。而且像這樣的考生還占了不小的比例。作文是需要一定的鋪墊與蓄勢,以強調主體,但是不能喧賓奪主。同樣的題目,有考生寫自己為母親梳頭的畫面,開頭部分簡潔明了,很快地就切入了正題,然后主體部分寫自己為母親梳頭,輔以環境描寫,加以自己內心的感受,最后水到渠成地點題并且升華了主題,說到不僅梳理了頭發,也梳理了生活中某些難解的結。唯有這樣合理地安排結構,作文才會讀來令人舒服。
這篇作文同樣如此,主體部分應該是補充的那個內容,需要濃墨重彩地描寫,并加以當時的環境及自己的心理感受,前面的鋪墊不要超過200字,交代這個事情的背景就可以了。
注意到選材和結構,再用流暢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就是一篇優美的作文了。同學們試試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