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
舞臺上的錢學森,一襲黑色風衣、羊毛圍巾,風流倜儻;錢學森夫人、歌唱家蔣英,則身著暗紅色旗袍,風度翩翩。他們拎著考究的行李箱,就要踏上回國的旅程。

這一幕,是校園原創話劇《錢學森》中演繹的錢學森夫婦1955年回國前的一段經歷。這位卓越的科學家、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出生在上海,1934年畢業于國立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由于航天科研上表現出的才華和二戰期間的貢獻,美國曾將他軟禁,阻滯錢學森回到中國。但胸中的愛國熱情,讓錢學森堅定地選擇報效自己的祖國。最后,在當時國家領導人的斡旋和爭取下,錢學森回到中國,將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校園原創話劇《錢學森》由上海交大一百多位師生歷時八個月創作完成,將這位校友的生動形象,帶到了今天的大學生面前。這部話劇,也是上海高校校園大師劇項目之一。
“‘向大師致敬——大師系列校園劇演出的是戲劇,傳承的是文化,宣傳的是大學精神,培育的是公民道德。”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表示,大師劇的呈現既蘊含著校園文化的豐富養分,也開啟了一扇新窗,讓年輕人有機會與傳奇大師面對面,走近大師,走進大師。
自2014年校園大師劇開展以來,4年間上海市各高校已經孵化展演了7部校園大師劇。而2017年至2018年,上海教育系統還將重點扶持6部大師劇作品。
“排一個劇比上一年課

效果還好!”
所謂“大師校園劇”,是以上海各高校的名家大師為原型,融思想性與藝術性于一體的系列話劇,這些劇作反映大師們的生平事跡,展現他們的人格魅力,弘揚他們治學治校的精神。
經過4年時間的探索與發展,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清貧的牡丹——王振義》、東華大學《錢寶鈞》、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潘序倫》、上海中醫藥大學《裘沛然》、上海理工大學《劉湛恩》等一批大師系列校園劇在上海高校引發熱議,深受師生喜愛,唱響了主旋律、激揚了正能量,讓藝術與思政相輝映。
記者從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上海市教委獲悉,“大師劇”演出后的熱烈反響和良好效果,使得上海不少高校將“大師劇”融入新生入學教育、新教師上崗培訓、黨建活動等,成為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全過程的新探索,提升師生的認同感和使命感。
東華大學以《錢寶鈞》為發端,設立了“錢寶鈞講堂”,搭建師生與學術大師的交流平臺,實現了從舞臺到講臺的延伸;上海理工大學在《劉湛恩》成功展演基礎上,成立了“湛恩知行”青年理論實踐團,大批了傳統的黨建理論學習組織模式,獲得2015年團中央學校部“全國大學生百佳理論學習社團”。
可以說,“大師校園劇”已成為高校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提升思政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的有效載體。許多老師不禁感嘆,“排一個劇比上一年課效果還好!”
“校園大師劇是藝術思政和思政藝術的綜合體現,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實踐。”上海戲劇學院黨院辦副主任、宣傳部副部長包立峰說。
在原有劇作基礎上,通過全市高校征集和專家評審,2017-2018年,上海教育系統將重點扶持6部大師劇作品。其中,2017年重點扶持上海音樂學院前院長、著名音樂家、教育家賀綠汀,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大師蔡龍云,上海師范大學前校長廖世承為主題人物的3部作品;2018年重點扶持上海外國語大學首任校長姜椿芳,華東政法大學前校長、中國共產黨法治建設的創始人之一雷經天,上海海洋大學前校長朱元鼎為主題人物的3部“大師劇”作品。同時,還將支持一批“大師劇”劇本的孵化工作。
探索與創新:“1+N”模式

專業的事,交給最專業的人。
上海戲劇學院作為“校園系列大師劇”的承辦單位,自項目之初,便在大師劇的劇目策劃、編創、排演、打造、推廣等方面發揮了藝術專業院校的專業優勢,提供智力和藝術支持,并在創作過程中,采取了“1+N”的合作模式。
包立峰介紹說,從劇目創編力量上講,“1”是指上海戲劇學院派出專業力量前往各相關高校負責或指導或參與創寫劇本、編排話劇,擔任編劇和導演,“對于個別表演力量薄弱的高校,由上戲提供專業表演演員擔任劇目的主演。把創作力量輻射到各個承辦單位,以確保劇目的質量。”而“N”是指各高校在上海戲劇學院的幫助下,培育自身相對專業的戲劇力量,培養戲劇愛好者(學生社團),同時提升藝術鑒賞和實踐水平,“以達到劇目‘本校化,實現自我更新自我展演、甚至自我演職人員的更新換代。增強劇目演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在財務管理上,同樣也有“1+N”:“1”是項目資金統一由上海戲劇學院統籌,“N”是指參與創作的各個高校根據劇目排演需要,具體預算申報支出。
包立峰向記者介紹,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大師劇——《清貧的牡丹——王振義》,是首部采用“1+N”模式孵化打造的大師劇。“上海戲劇學院派出了強大的主創人員,由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劇作家姚扣根擔任編劇,他多次采訪王振義教授,反復交流,傾心溝通,數易其稿而成劇本。另外,上戲還聘請了著名話劇導演雷國華擔任導演,上海話劇中心的著名演員張震、余亞等出演。”2012年10月,上海交大醫學院60周年校慶,《清貧的牡丹》第一次亮相,受到師生高度贊譽。王振義教授親臨現場,盛贊主創團隊的創作演出。之后,主創團隊還曾兩次現身上海交大菁菁堂為交大師生演出。在此過程中,交大醫學院培訓打造其學生話劇社蘭陵劇社,編排學生版的《清貧的牡丹》。2013年,由學生演出的《清貧的牡丹》,作為上海交大醫學院的開學大戲首次亮相。
“最新師生版的《清貧的牡丹》也已經開始進入創作階段,由上海交大醫學院全院師生共同參與。”上海交通大學文明辦副主任沈麗丹表示,現在這部劇已經成為交大醫學院新生入學的第一課,成為醫學生們踏進校園追尋前輩腳印的一個引子。
從校園走向社會
作為申城大學校園大師劇的先發作品,《錢學森》于2012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學首演,近五年來分別在北京、上海、武漢、西安、重慶等地公演10輪、共31場,覆蓋師生觀眾4萬多人次。
如今,它正率先從校園走向社會。
據沈麗丹介紹,在今年5月30日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當天,作為2017年“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匯演活動的九個劇目之一,《錢學森》走進了抗戰時期的辦學舊址重慶,面向重慶市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重慶警察學院的師生員工和部分交大在渝校友進行了匯報演出。

“7月下旬,《錢學森》還將走入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基地。”沈麗丹告訴記者,“繼酒泉、太原、西昌后,這里將繼續實現錢學森的中國航天夢,而話劇《錢學森》也將在這里進一步傳播新時代的大學精神。”
另據上海音樂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吳學霆透露,目前該校《賀綠汀》劇本、唱段已經基本完成,“作曲工作將在今年暑期完成,由著名作曲家、上音校友張千一擔綱;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將擔任主角。該劇不僅將于今年11月27日上音90周年校慶前夕進行首演,還初步獲得明年赴匈牙利李斯特國際歌劇節匯演的演出邀請。”
此外,為了擴大大師劇的社會影響力,在上海市教委的扶持下,上海戲劇學院擬在已經排演完成的劇目中,優選4部大師劇拍攝錄制成《大師》電視系列劇,面向社會公映,讓大師的光輝事跡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