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靜云
【摘 要】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首先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和“四個堅持”,尤其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其次,要大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激發全民族的創造活力。為此,必須強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教育事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關鍵詞】群眾文化;活動;方式
中圖分類號:G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83-01
人類文化濫觴于原始社會,起源于生產勞動。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堅實基礎。
遍布神州大地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標志。它直接體現人民群眾的文化權利和文化創造性,是他們完善精神文化生活,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大力發展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群眾文化,對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在全社會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讓普通老百姓通過他們喜歡的文化活動獲得人生幸福感,乃至促進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和國泰民安,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以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滿腔熱情求真務實地開展好群眾文化活動,是黨政部門、專業文化部門、尤其是群眾文化工作者責無旁貸的崇高職責。
群眾文化,顧名思義,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活動。因此,群眾文化工作,首先要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盡可能普及到社會各階層各領域。群眾文化活動,應以農村文化活動、城鎮社區文化活動、軍營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活動、家庭文化活動多種生動活潑的活動方式,覆蓋全社會。同時活動內容也要具有普及性,要盡可能通俗易懂,便于把握,易于操作,避免過高的專業化要求。群眾文化,重在參與。當然,群眾文化也不能永遠停留在小兒科的水平上,要在普及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向專業化水平發展,甚至可以為相關專業隊伍輸送人才。總之,群眾文化活動,在規模上要追求遍地開花,在內容上要易知易行。
要做好一件事,必須充分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要辦好群眾文化這件事也是如此。主動性,即哲學所說的“主觀能動性”是至關重要的。有了主動性,才會有積極性,進而才會有創造性。創造性最終體現活動及其成果的成效,但創造性源于主動性。凡事貴在主動。對于群文活動參與者來說,要我活動和我要活動,其活動狀況不啻霄壤。群眾文化活動,貴在自主參與,自由活動,自娛自樂,自我陶醉。群眾文化工作者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具體地域、具體部門、具體人員等實際情況,因勢利導,因人而異,充分調動群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根據個人具體情況,尤其是個人的愛好與興趣,主動地積極地參與活動,切忌強趕鴨子上架。一旦群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群眾文化工作就一定會事半功倍,開展得有聲有色。以愛好和興趣為基礎,主動參與,積極活動,是群眾文化活動成功的秘訣。
創造性是當今時代的重要特征。迸發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讓創造活力在全民族充分涌流,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條件。當代群眾文化工作,無論是組織者還是參與者,都要富有創造精神,提升創造能力,增加創造成果。群眾文化固然要強調娛樂性,但也絕不可忽視創造性。群眾文化的創造性,重點在于突出文化的精神價值,體現人文關懷和終極關懷,關注人的靈魂和精神,提升人的生命境界。人所共知,當代社會不少人物欲橫流,道德淪陷,精神萎縮,靈魂空虛。一些人片面強調文化藝術的娛樂功能,架空文化的精神價值,奉行“娛樂至死”,不重視修身養性,結果是精神家園荒蕪,成為靈魂空虛的行尸走肉。正如哲人所說:“一個人擁有了一切,卻失去了靈魂,那又有什么意義呢?”如何弘揚文化的精神價值,重建人的心靈家園,是當代文化發展的重大課題,當然也是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使命。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創造性,群眾文化是質樸鮮活的文化,較之專業文化沒那么多清規戒律,原本就具有創造性潛質。發揮群眾文化的創造性,大有文章可做。
開展群眾文化工作,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無論是哪方面活動,都要以新的內涵來提升,新的形式來表現,新的手段來傳播。群眾文化活動創新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充分利用好報紙、期刊、廣播等傳統媒體,尤其要利用好電視、網絡等新興媒體。當今時代已全面進入信息時代,圖像時代。各種新興媒體已成為文化創造和文化傳播的重要平臺,專業文化藝術借助新興媒體這個平臺,擴大了社會影響,提高了生存與發展能力,如傳統戲曲借助電視進入千家萬戶,各種傳統手工手藝,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借助電視和互聯網而廣為人知。近些年來,“星光大道”、“超級女聲”、“咱村也有文藝人”、“歡樂二人轉”“梨園大世界”“我愛發明”等群眾文化活動節目,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推出了一大批人才。借助傳統媒體尤其是電視、網絡等新興媒體創造性地發展群眾文化,是今后群眾文化工作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