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莉
【關鍵詞】 恩再適;星狀神經節阻滯;面神經炎
中圖分類號:R745.12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3.032
面神經炎即特發性面神經麻痹,主要表現為周圍性面癱體征,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多見于20~40歲中青年,發病原因與病毒感染、自主神經功能不穩等多種因素有關[1],盡管早期就診可以及時有效地緩解癥狀,但后期遺留面神經功能缺損的可能性仍不可忽視。近年來我科采用恩再適(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聯合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面神經炎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面神經炎患者80例,單側病變,病程在1~2天內,均符合診斷標準[1],表情肌運動障礙:眼瞼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額紋消失,不能皺額蹙眉,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由于口輪匝肌癱瘓,鼓氣、吹口哨漏氣,頰肌癱瘓,食物易滯留病側齒齦等。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男22例,女l8例,年齡22~58歲;對照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25~56歲。入組患者不包括腦血管疾病引發的中樞性面癱,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周圍性面癱,如格林巴利、糖尿病所致的多顱神經損傷等。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口服潑尼松30 mg/d頓服或分2次口服,7~10天后逐漸減量,2周后停用,同時給予維生素B12 0.5 m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持續4周。(2)治療組:恩再適7.2 U,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每日一次,連用2周,2周后改為3.6 U,肌肉注射,1次/日,連續2周,共4周。同時行患側星狀神經節阻滯:1%利多卡因5 ml+甲鈷胺500 μg+地塞米松2 mg,注射藥物后患者出現患側面部瞳孔縮小、上瞼下垂、眼球凹陷、結膜充血、無汗等癥狀,提示成功,每日一次,持續1周,1周后2~3天一次,共4周。兩組均輔以抗病毒藥物、針灸、理療等傳統治療方法。
1.3 面神經功能評分標準[2]
采用House-Brackmann分級法。在治療前及治療后4周分別行House-Brackmann面神經功能分級評定,Ⅰ級(正常):面部運動功能正常,沒有聯帶運動,記為1分;Ⅱ級(輕度功能異常):面部運動功能僅有輕度不對稱,記為2分;Ⅲ級(中度功能異常):有明顯的不對稱及明顯的繼發性缺陷,但額部有運動,記為3分;Ⅳ 級(中重度功能異常):明顯不對稱,沒有額部運動,記為4分;V級(重度功能異常):面部僅有輕微的運動,沒有額部運動,記為5分;Ⅵ級(完全麻痹):面肌不能運動,張力消失,記為6分。
1.4 臨床療效評估標準[3]
痊愈:表情肌運動功能恢復正常;有效:表情肌運動功能較前改善;無效:表情肌運動功能未恢復。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內前后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等級分組資料比較采用成組設計兩樣本比較的秩和檢驗(Wilcoxon兩樣本比較法),檢驗水準:α=0.05,雙側檢驗。
2 結 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療效更好。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House-Brackmann評分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兩組評分均顯著降低(P<0.01),治療組評分降低更明顯(P<0.01)。見表2。
2.3 治療2周、4周后癥狀體征的比較
治療2周、4周后,治療組的眼裂、額紋及鼻唇溝等癥狀體征的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3 討 論
面神經炎是神經內科的常見急性病癥,治療原則為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面神經水腫,緩解神經受壓,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目前臨床上常規治療多采用糖皮質激素聯合B族維生素,80%的患者可在數周或1~2個月內恢復,尤其是無合并癥的中青年患者。盡管如此仍有25%的重度患者會遺留不同程度的面神經功能障礙[4]。
恩再適(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是將牛痘疫苗接種到家兔的皮膚組織,從其炎癥組織中提純而成的一種非蛋白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質,具有神經修復和鎮痛作用,靜脈長期應用對各種神經疾患導致的感覺異常和麻木有良好的效果,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但是,在此基礎上同時聯合星狀神經節阻滯,少有報道。有研究表明[5],星狀神經節阻滯對早期面神經炎的恢復療效尤為顯著,它能降低該側交感神經的興奮性,調節自主神經功能,解除血管痙攣[6]。利多卡因是常見的局麻藥物,能擴張局部血管,增加局部血供,同時減輕注藥時的疼痛感。甲鈷胺是維生素B12的衍生物,半衰期比普通維生素B12長,具有促進神經再生的功能。地塞米松能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輕充血,抑制炎性浸潤和滲出,具有抗炎效能。三藥合用可同時達到改善供血、神經修復、控制炎癥的目的,實現了解除面神經受壓的治療初衷。經過4周的治療,該組患者達到95%的有效率和較低的House-Brackmann評分,明顯降低后遺癥狀;與常規治療相比,呈現出肯定的優勢。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在治療2周后面神經功能就得以明顯改善,縮短了療程。同時局部用藥安全性較高,也增加了局部血藥濃度,避免了口服激素的諸多不良反應。因此,恩再適聯合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面神經炎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值得借鑒采納。當然,神經阻滯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應嚴格無菌操作,熟悉解剖標志,備齊搶救物品及設備,避免用藥過量。
參 考 文 獻
[1] 賈建平.神經病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35-336.
[2] 吳春芳,賀維亞.甲鈷胺輔助治療特發性面神經麻痹50例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32):63-64.
[3] 陳 琳,梁江紅.甲鈷胺治療特發性面神經麻痹的療效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23):4285-4287.
[4] 李瑞娜.恩再適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面神經炎的療效觀察[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3,16(3):262-263.
[5] 代明安,馮樹貴,秦玉瀚,等.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急性面神經炎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15):73-74.
[6] 丁常云,丁常聰,雷開健,等.莖乳孔和星狀神經節同時注射藥物治療面神經炎臨床研究[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05,4(1):60-63.
(收稿日期:2017-01-03 修回日期:2017-01-19)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