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玨 (無錫市文化館 214031)
讓藝術之美點亮生活
——文化館全民藝術普及的創新實踐
徐 玨 (無錫市文化館 214031)
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意見》要求“積極開展全民藝術普及”。開展全民藝術普及,這是黨和政府在新時期交給文化館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文化館不可推辭的重大責任和歷史使命。
民藝術普及;文化館;服務
2015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意見》要求“積極開展全民藝術普及”。開展全民藝術普及,這是黨和政府在新時期交給文化館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文化館不可推辭的重大責任和歷史使命。
藝術最能代表一個民族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現在,開展全民藝術普及,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另一方面,則有利于充分發揮藝術的功能,引領時代風尚,鼓舞人民前進,推動社會進步。無錫市文化館通過豐富多彩、健康向上、寓教于樂、怡身養神的文化服務,讓更多的群眾感受到幸福和快樂,是推進公共文化工作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文化要做到文化樂民、文化富民,公共文化服務就是要讓老百姓樂起來。我館近年來在公共文化建設方面,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群眾的開心、快樂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基本遵循。
那么何為藝術?全民藝術又指什么呢?藝術教育是沒有邊界的,它是針對所有人的,是全民的教育。我認為藝術教育在所有教育中尤為重要,尤為特殊。這個特殊我們在很多方面可以感受到,它最重要的特殊是全民的學習,你不論是什么專業,不論是干什么的,你如果能夠接受一些藝術的教育,有一定的藝術鑒賞力,甚至你能夠寫一些字,唱一些歌,寫一些詩詞,你的人生將會因此而多彩,你的心靈將會因此而溫潤。我們有時候走到一些地方,感受到這個地方濃濃的文化氣息,我們就從心里向他們表示一種敬意。所以,藝術教育是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素質的最重要指標。
藝術是一個終身的教育。今天的小孩,父母辛辛苦苦送他學鋼琴、學毛筆字,是不是將來孩子一定要當音樂家、美術家呢?不一定。但這種學習對他的人生是大有好處。藝術的教育不是知識的教育,它是一種心靈的教育。孩子學鋼琴、書法、美術,培養的是心靈。一個人到老了已經七八十歲了,還要學藝術,所以它是一種終身教育,歸根到底是一種心靈教育。我個人覺得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對于藝術教育要高度重視。
目前,隨著社會進步的要求,無錫市文化館在上級主管單位和領導的直接帶領下,單位機制和人員結構有所調整,對服務理念、服務對象以及服務形式展開了全方位的研討,我們在文化館創新實踐上有了實質性的舉措,舉辦全民藝術普及公益培訓班,是我們市文化館在今年年初正式推出的一項公益性品牌活動,也是我們探索公共文化服務的一種新模式,針對廣大市民零門檻、零收費招生,旨在讓更多的市民有機會走進藝術殿堂,提升藝術素質和藝術修養,共享文化發展成果。這也是市委市政府推行文化服務零距離、文化惠民的一件大實事、大好事。
我館正在通過以下幾點全面推動全民藝術普及的工作:
1.積極開展零基礎藝術教育,課程豐富,門類齊全。我館開辦包括音樂、舞蹈、攝影、書法、戲曲等數十個公益免費藝術課程,培訓教師以市文化館專業干部為主,另外我們還聘請了全市各個藝術門類方面的專家和老師進行授課,確保了教學的專業性和師資的權威性。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和好評,尤其受到市民群眾的歡迎。學員們普遍反映:作為無錫市民,能免享受到藝術普及培訓,得到藝術的熏陶,真真正正、實實在在體會到了文化惠民,這是政府為老百姓做的一件大好事,并希望公益培訓能一直延續下去,惠及更多百姓。
2.開辦“市民展廳”。定期舉辦全民參與性質的畫展及攝影展,并進行公開展覽。舉辦新春楹聯書法展、少兒美術書法展、省文化館書畫、攝影巡展等一些列展覽,確保市文化館陣地上每月都有精品展。
3.我館針對特殊群體開展公益免費培訓,開展“公益培訓進警營”、“公益培訓進校園”活動,在民工子弟學校、大專院校舉辦美術、攝影、音樂、舞蹈專題講座培訓,讓藝術普及更加廣泛,惠及更多群眾。
1)深入消防支隊,開設適合軍隊、警營的藝術培訓,豐富警營生活。
2)為農民工子弟小學的孩子開設興趣藝術班,讓孩子們有機會接受藝術的熏陶。
4.“將藝術送到家門口”,將公益培訓輻射到基層,開設基層培訓點,與區文化館站聯合辦班;不但加強了市、區兩級群文藝術間的交流互動,也拓寬了文化館面向社會、面向基層的服務渠道,進一步彰顯了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免費開放的服務水平。讓更多的市民不用千里迢迢,在“家”門口就能感知藝術。
5.開設“市民講座”。請戲曲、攝影大師等到我館開設講座,讓市民們從零基礎開始了解藝術的本質。
6.舉辦基層文化館(站)業務骨干培訓班。通過培訓,強化我市各文化館(站)的雙向聯動,進一步推進我市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增強基層文化館(站)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我市群眾文化品位和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除此之外,市文化館充分發揮業余文化團隊在構建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整合我館特色文化團隊,健全和規范基層文化隊伍,促進民間社會團隊繁榮有序發展,重新整合成立了無錫市文化館“群星藝術團”,制訂了《無錫市文化館文藝團隊考核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根據團隊內部管理與和諧發展情況及文藝團隊活動情況表、各團隊提供的有關臺賬記錄等對特色團隊進行綜合考評,根據得分情況評定團隊星級。
通過一系列的工作推動,在全民藝術普及方面我們取得了小小的成績,贏得了廣泛的社會好評,然而最多的收獲是,我們驚喜的發現,藝術普及工作給每一個接觸到藝術的人帶來的變化,如果不是我們,許多市民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接觸藝術,感受到藝術之美,如果不是這項工作,許多退休或是下崗的中老年人也不可能有機會圓自己的藝術之夢,藝術使他們更加熱愛生活,更懂得欣賞美的事物,擁有良好的心態,藝術不僅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更讓他們在情感上感受到美與純凈。
在推進全民藝術的工作中,我發現全民藝術普及工作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非功利性,所有這些藝術普及活動幾乎都是不收費的,教學目的也并非為出什么具體成績,而是為了讓群眾接觸藝術,了解藝術;(2)授課內容與普通藝術教學有區別,這主要取決于授課對象不同,普通藝術教育面對的主要是學生,他們都有一定的學習目標,比如考級或升學。而藝術普及工作面對的是各個年齡段的人,他們文化程度不同,生活背景不同,藝術認知水平不同,學習目的主要是因為興趣愛好,因此給他們開設的課程主要是以普及藝術知識,提高藝術鑒賞能力為主。
但是,實踐中開展全民藝術普及工作,我也發現了存在的問題:
1.資金和人員的限制,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有了相對更多的空閑時間,接觸藝術的需求越來越大,而文化館、藝術館人力資源,財力都有限,無法滿足目前越來越大的需求。然而引導人民開展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又是文化工作者的職責所在,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困境。
2.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出現了大量新社區、鄉村在逐漸消失,而文化館的機構設置人員結構跟不上這種快速的變化,許多新形成的社區人口是以往村莊的數倍,然而這些社區現在是文化真空區域,藝術普及工作無法有效開展。
文化館的創新服務是文化館的發展方向,弘揚了民族文化精神。我們以突破保守陳舊的觀念,展示了創新意識的拓展性,成為了文化館新結構形式的標簽。文化館堅持以市民為中心作以創作導向,讓培訓工作做到實處,改變服務群眾的意識,提高服務水平,提高全員素質,把文化館工作推向新的高度。藝術求美,我們讓大眾接觸藝術最終是要找回對美的感知,觸摸一片葉子,去嗅雨后空氣的味道,為我們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所感動,創造個人的生活美學。從這個角度講,藝術普及工作不僅大有可為且功德無量。
徐玨 (1981- ),女,江蘇無錫人,漢族,現職稱:群文中級,學歷:本科,研究方向: 現任無錫市文化館副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