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星 (墨江縣文武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 665000)
新形勢下如何發揮文廣中心的陣地功能
劉夢星 (墨江縣文武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 665000)
基層文廣中心是普及文化知識、宣傳精神文明、提供文化信息指導、組織文藝娛樂活動等的綜合性的公共文化組織,是組織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指揮棒”,是基層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對推進基層文化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
新形勢;文廣中心;陣地;功能
“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間實現和達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的目標。要積極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和均等化,引導文化資源向基層傾斜,保障廣大人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要大力繁榮文化事業,特別要以基層農村為重點,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基層的公共文化服務能力。而基層文廣中心作為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關鍵力量和重要載體,承擔著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文化需求和保障廣大人民文化權益的重任,必須充分發揮陣地功能,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基層文廣中心運行機制僵化、固化,發展活力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受經費不足的影響,一些基層文廣中心創新意識差,僅僅滿足于上級交辦的任務,難以滿足群眾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導致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不足。二是資源利用率較低。一些農村書屋、閱覽室等基礎設施建成后,一方面由于更新慢、設施陳舊,另一方面不能滿足新形勢下基層群眾的新需求,實用性差,難以充分發揮作用。三是運行機制不協調,鄉鎮文廣中心受鄉鎮政府和上級文化部門的雙重管理,存在管理混亂、管理粗放的問題,此外,缺乏激勵機制,鄉鎮文廣中心工作缺乏動力,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隊伍建設是加強基層公共文化建設的關鍵所在。但從目前的從事基層文化建設的人才隊伍來看,仍存在著隊伍老化、虛化、弱化的問題。一方面,基層文廣中心隊伍中有很多人在崗位上的工作時間較長,缺乏干事的熱情和創新意識,文化發展的后勁不足,還由于對文化隊伍人才的培養和選拔不到位,一些文化工作者缺乏專業素養。此外,由于文化是“軟實力”的體現,與經濟建設硬指標相比,文化建設工作容易受到忽視,基層文化專干很多都身兼數職,不能專職從事文化建設工作,工作開展受到一定影響。
新形勢下,要充分發揮文廣中心的陣地功能,就必須在充分把握群眾文化需求的基礎上,通過創新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擴大完善文化資源供給渠道,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大膽創新,不斷突破,補齊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這塊短板。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群眾的文化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多元化的特點,基層文廣中心要根據不同人群、不同層次、不同文化水平等情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提供文化服務,能大大提高文化服務的效益和效能。文廣中心要根據群眾的不同的文化需求,增強做好文化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切實增強責任意識,根據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文化惠民的政策,結合群眾的實際需求,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提供更多、更完善的文化服務,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確保文化權益的最大限度的保障。
新形勢下,要通過打造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文化品牌、創新文化傳播方式等方式,不斷豐富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一是打造文化惠民工程。將文廣中心工作重心下移,工作主要面向農村、社區、學校等基層領域,通過加大“兩館一站”免費開放力度,大力實施普及農村電影“2131”工程、全民閱讀行動計劃及“藝人活村”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設,推廣廣場舞等群眾喜聞樂見、參與度高的文體活動,使廣大群眾共享文化成果。二是大力培育文化品牌。文廣中心要鼓勵精品文藝創作,通過舉辦比賽、講座、慶祝活動等形式,結合本地的文化資源優勢,打造培育文化品牌。例如筆者所在的云南省墨江縣,通過開展“一歌一舞”一鄉(鎮)一特色歌舞創作工作,極大豐富了民族文化內涵,打造成具有明顯地域特殊的文化名片,大大提高了文化服務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能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三是創新文化傳播方式。隨著互聯網技術、移動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要注重運用新媒體的優勢,實施數字化圖書館、博物館等項目建設,探索推廣移動APP服務方式,更方便快捷的為廣大群眾提供更人性化、更近距離的服務。
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必須依靠多渠道的資源供給來破解文化資源不足的難題。首先,基層文廣中心要統籌縣、鎮、村三級文化基礎設施,探索建立文化服務資源庫,實現文化資源的共享。充分利用農村書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黨員活動中心等設施和場地,提高文化設施的使用效益,用活、用好各級基礎文化設施。其次,要充分發揮群眾的主動性和參與性,由自上而下的供給式服務變為群眾點單、政府配送的服務模式,使群眾的文化需求得到最大的滿足,切實解決文化服務不對路的問題。再次,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發布渠道,利用網絡、手機、電視等媒體,向社會發布文化活動、文體演出、節慶活動等信息,使群眾能及時獲取文化資源信息,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文化活動。
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首先要加強農村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通過積極培養農村文化骨干、民間藝人等人才隊伍,充分發揮農村文化能人在活躍基層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為他們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鼓勵本土文藝能人創作出反映出時代精神和鄉土風情的文藝作品。同時要加強對農村文化人才的培養,定期組織專家到基層開展文化指導,提升基層文化活動的水平。其次,要加強文化人才的培訓,不斷提升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依托人才培養機制,選派優秀文化人才,到文化發展先進地區、高校等地學習,同時可邀請專家、名人等舉辦培訓班,加大文化人才培養的力度。再次,要完善用人機制,根據實際需求,通過公開招聘等方式,選拔優秀人才充實到隊伍中來,不斷優化人才結構,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此外,要強化激勵措施,充分調動隊伍的主動行,細化考核標準和內容,對優秀的文藝創作作品給予獎勵,激發文化創作力和工作活力。
長期以來,我國基層文化服務功能單一、服務水平不高,無法滿足群眾的基本公共文化需求。隨著政府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基層文化建設成效顯著。文廣中心必須充分發揮陣地作用,通過不斷夯實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文化服務能力、全力打造惠民工程、傳承發展優秀文化等措施,使文化服務更廣泛的惠及廣大群眾,解決文化服務供給短缺、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推動文廣事業的全面發展。
[1]黃燦偉.試論如何發揮文廣中心的文化陣地功能[J].科技致富向導,2013(9).
[2]方海華.淺談鄉鎮綜合文廣中心的前沿陣地作用[J].參花:上, 2015(11):159.
劉夢星(1989- ),女,哈尼族,云南墨江人,墨江縣文武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助理館員,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群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