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然 (安徽大學 230601)
趙藝文 (黃山學院 245041)
界首剪紙藝術的特色和傳承
李欣然 (安徽大學 230601)
趙藝文 (黃山學院 245041)
界首剪紙歷史悠久,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既豐富了界首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又為我國的剪紙藝術歷史和發展提供了參考,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實用價值,文章試從現代界首剪紙的特色分析的基礎上,對其未來的發展創新和傳承提出自己的見解。
界首剪紙;特色;傳承
界首剪紙的應用范圍廣,既可以在喜慶節日用紅紙剪成窗花、燈花,也可以作為肚兜、鞋、圍嘴、帽子等飾品的刺繡底樣,過去界首兒童常穿的貓頭鞋,就是以剪紙為底樣繡的貓頭花樣,還可以將剪紙作品裝裱成框作為裝飾品饋贈親朋好友。剪紙藝術作品是深深地扎根在界首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的,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隨著時代的變遷,界首剪紙也呈現出獨特的魅力。
由于界首被沙潁河穿城而過,處于獨特的地理位置,水路貿易繁華,加上多方人口的遷徙造成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因此,界首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這些同時也體現在界首的剪紙藝術中。我國剪紙藝術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色,界首剪紙手法剛柔兼備,既有北方剪紙的剛勁有力,又有當地的淳樸流暢之美,構圖簡潔古樸,造型粗狂豪放,線條渾厚蒼勁,重變形夸張,風格熱情雄渾。
界首剪紙內容廣泛,剪紙藝人大多是為了生計而以剪紙為生的農民,也有部分喜愛剪紙藝術的剪紙愛好者,因此界首剪紙的題材取材于生活,貼近自然,大多記載著人民樸實的民風和純真的理想,反應了界首當地人民樸實無華的精神和傳統樸素的情感愿望,主要可以分為吉祥寓意、勞動場景、民間戲曲、歷史人物和生活贊美等。
界首剪紙在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在紙上、金銀箔、布甚至是樹皮上等片狀材料進行藝術創作,但最基本的材料還是紅色宣紙,確定好創作題材后,先用鉛筆輕輕勾勒出初稿,用剪刀或者刻刀進行刻制,完成作品后再將其裝裱,保存下來,界首剪紙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特色的剪紙技巧,例如掏剪、剁剪、折剪等,這些技巧創造出了無數造型優美,和諧生動的剪紙藝術作品。
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界首剪紙的知名度迅速提高,一些著名剪紙藝人的作品曾多次在外地展覽,剪紙藝術品甚至遠銷到日本、美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家。但是隨著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讓人們應接不暇,當地年輕人被新的藝術形式所吸引,而忽視當地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同時,界首剪紙的一些特性限制了界首剪紙的發展,剪紙藝術需要界首政府的全力支持才能獲得新發展,應該結合界首剪紙的特色和現代設計理念,為界首剪紙尋找出一條適合其長期傳承發展的路線。
一些剪紙藝人最初開始剪紙生涯是因為對剪紙藝術的喜愛,但有一大部分是家庭貧困的農民,他們沒有穩定的收入,政府應該給予剪紙藝人一定的經濟支持和精神支持,從他們手中收集或者收購剪紙藝術品,鼓勵剪紙藝人繼續進行藝術創作,界首市政府可以建立剪紙博物館,保留和展示這些珍貴的藝術品,讓剪紙藝人充分體會到自己的愛好和職業是得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的。同時,定期組織人民群眾去博物館參觀,增進他們對剪紙藝術的了解。
隨著老一批的剪紙藝人相繼去世,人們對剪紙的關注度也不如從前,界首大多數青少年并不知道當地有界首剪紙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界首剪紙的傳承成為首要問題,急需培養一大批傳承人。可以把民間藝術融入學校教育,在中小學甚至大學加入剪紙課程,從小培養青少年的剪紙愛好。幾年前,界首市的高級職業中學就把界首剪紙和界首彩陶添加到學校的專業課程中,培養了許多專業的剪紙和彩陶人才。界首的一些中小學雖然也安排了少量的剪紙課程,但都沒有系統完整的教學體系。應該培養一批專業的剪紙藝人,讓他們走進學校,培養更多的剪紙專業人才。
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藝術,要想做到傳承發展,必須要與時俱進,如果停留在過去的傳統題材上,界首剪紙無法做到長遠發展,應該在保留原有主題的基礎上更多的取材于現代生活,而要想使剪紙藝術不被人們所遺忘,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它融入大眾的生活,界首剪紙不僅可以作為裝飾品裝裱掛在墻上,也可以通過創新發揮其藝術美感,例如,界首人們家中的屏風、燈具、餐具等,將剪紙造型和家具裝飾品相結合,成為別具一格的家居藝術品,或者將剪紙藝術的設計融入到賀卡、請帖、衣物、鞋帽等,讓剪紙藝術與界首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結合。
界首剪紙需要實現多位一體的傳承方式,當地政府可以把剪紙藝術作為界首市的一種城市文化進行推廣,真正實現其社會價值和使用價值,廣開思路擴展界首剪紙元素的應用領域,例如,界首的城市標志和當地著名企業標志都可以從界首剪紙中汲取,界首的土特產宏亮牛肉、沙河王酒等產品的外包裝都可以采用剪紙中的圖形元素,從而傳遞更豐富的信息,在界首市的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中加入剪紙圖形元素,既可以美化公共空間,又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在一些酒店,博物館等室內空間中融入剪紙藝術,作為屏風、筆畫、形象墻等,都可以讓來到界首市的游客充分的感受到城市文化氛圍。
界首剪紙作為一個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傳承與發展是值得我們思考的。界首剪紙經過多元文化的融合形成自己的特色,但隨著人們對藝術文化需求多樣化,界首剪紙若不能實現創新發展,就無法適應社會需求,無法傳承發展。因此,如何將界首剪紙發展成一個成熟的地域符號,是當地政府和大眾都應重視的問題,無論社會發展到什么程度,界首剪紙都應該保持自己的特色,主要以弘揚界首文化為基礎,創造出不僅具有藝術功能性、時代審美性,還具有界首文化地域特色的剪紙藝術。
[1]王伯敏.中國民間剪紙史[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6.
[2]安徽省界首市文聯.界首剪紙[M].安徽:安徽界首市文聯出版社,1991.
[3]阜陽專區文學藝術作者聯合會編.安徽阜陽剪紙集[M]. 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63.
[4]索峰.淺談阜陽剪紙藝術[J].阜陽師范學校學報,2010.138(6):13-15.
[5]郭艷.阜陽剪紙藝術形式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4.20.
[6]李李.略談近現代阜陽剪紙藝術的風格特征及成因[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5.
[7]吳玉紅.山東高密和安徽阜陽剪紙造型特征比較分析[J].裝飾,2008.187(11):122-124.
[8]朱廣宇.環境因素對剪紙藝術的影響—從程建禮剪紙藝術談起[J].設計藝術,2000,(3):19.
李欣然(1994.6- ),女,漢族,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趙藝文(1999.2- ),女,漢族,安徽界首人,黃山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主要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