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宏宇 (長春理工大學環境藝術系 130000)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初探
肖宏宇 (長春理工大學環境藝術系 130000)
筆者以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為主題,探討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力求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促進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加快二者的融合。
傳統文化元素;環境藝術設計;運用
中國傳統建筑是環境藝術設計的大成之作,傳統文化中的許多元素本身即是環境藝術設計的最好示范,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設計之中,可以從物件、建筑以及文化內涵等多方面進行考慮,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日益西方化而傳統文化的痕跡日漸消失的今天,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之間的融合尤為迫切。
環境藝術設計,顧名思義,即以環境為依托的藝術形式,其作品通過表達作者的藝術理念,與環境相融合。具體表現為建筑裝修,室內、室外設計以及景觀,城市規劃等等多項內容,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新興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則是指能夠具體體現和表達中國文化內在涵義的意象。一般而言,這種元素集中體現在建筑、服侍等富有中國特色,形成于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之中的各類意象、符號、思想以及習慣之中。對人類居住的空間以及周圍環境進行設計,使之體現設計者的藝術觀,在這一過程中,加入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從而將藝術理念與傳統文化結合,或者說,以傳統文化來塑造藝術氛圍。
此種運用對于環境藝術設計的意義在于,通過元素的運用將文化影響滲透于設計之中。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持久生命,且內容豐富、表現多樣,如果能夠加以利用,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必然能夠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能夠形成獨特的模式。且中國文化講求含而不露、追求意境,這恰恰是藝術感知最需要的,避免泛濫直觀的藝術語言的陳乏束縛想象,思維的抽象性是藝術的追求,而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也恰恰在于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回味和縹緲,抽象而又具體的文化及其元素,是設計者的素材,亦是靈感和理念。中國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深深影響著中國文化,在環境日益惡化的形式之下,環境藝術設計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此時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道家文化,便能夠啟發設計者思維。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發展至今,有著一個極大的誤區,即過分重視和推崇西方文化,部分設計者秉行“拿來主義”,自以為設計的作品具有西方藝術設計的美感,但卻忽略了中國文化背景之下,照搬的西方設計無法融入環境,從而導致作品形式千篇一律,缺乏內涵和底蘊,甚至只是材料的簡單堆砌,毫無藝術感。在這樣的趨勢之下,伴隨的當然還有對傳統文化的蔑視和排斥,不區分文化糟粕與精華,一味加以否認,例如認為傳統風水學全部是迷信,進而對傳統文化影響下的建筑不屑一顧,大量古建筑群年久失修而又無人繼承,西方文化趁虛而入。在這樣的形式下,由于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社會和文化理念的沖突,導致全西化的藝術設計無法融入本土,從而產生大量不倫不類的設計作品。
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傳統設計作品讓位于經濟建設,真正能夠完好保留的少之又少,城市之中幾乎已經不可見,存在于鄉村之中的傳統建筑設計作品也正在遭受存亡之戰。這些傳統的設計作品,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象,同時也是傳統文化與環境融合設計的最好示范,例如安徽皖南的宏村。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像這種植根于傳統文化的建筑藝術設計,體現了區域文化與區域環境的完美融合,既具備文化特色又不失藝術美感,與環境渾然一體,應是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目標。然而傳統設計作品卻日漸沒落,存在的范圍正在快速遞減,這是過于西化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后果,也是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一大損失,失去了大量可供借鑒和應用的素材和參考。因此,傳統設計作品需要加強保護,現代設計需要傳統文化及其元素。
傳統物件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若能加以利用,則能夠很好的體現傳統文化的設計理念。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過程中,必須要將傳統與現代巧妙融合,運用得當。具體來說,可以進行如下思考:在進行陳設設計之時,可以選擇雕花、書法、瓷器等元素;室內的家具選擇時,應用中式桌椅和陳設風格,做工精細、木材上乘,以一方屏風隔物,雕梁畫棟、裝飾考究。古色古香的建筑風格容易使人找到歸屬感,中國傳統的、考究而又精細的物件本身便是極致的視覺享受,潑墨山水畫、青花瓷茶具、門扉輕掩、坐道論棋、美人輕酣……無一不是一副絕美的畫卷,若能夠融于一室,則狹小閉塞的空間亦能見自然的瀟灑與悠然,給人耳目一新的視覺享受,同時身處其中,也能與自然無限接近。
最能夠體現傳統文化,同時也是傳統文化運用于環境藝術的最主要表現形式的,便是傳統建筑。中國式建筑擁有悠久的歷史,巧奪天工的技藝使得傳統建筑無論是外觀還是室內,一物一景均能做到極致,以外觀、陳設來表達文化情感的方式,是人類共同的追求,傳統中國人,更是將其做到了極致,即使在今天,此種方式依然受人青睞。蘇州園林設計向來極負盛譽,可謂傳統山水畫的立體呈現,設計者不見絲毫刻意,便將文化與環境設計巧妙融合,巧奪天工的評價沒有絲毫夸張。同樣的傳奇還有福州圍樓,客家建筑將當地的氣候和文化寫入建筑,實用而美觀,簡單大方的設計之下,是文化與環境的極致融合。中國傳統文化中,此種建筑設計最令人驚嘆,在廣袤的土地上,各具特色的建筑群,體現的是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
運用傳統文化,除了利用有形物件和傳統建筑設計示范外,更重要的是要運用傳統文化的思想和精神,也就是要形神結合。傳統文化的元素集中體現的是傳統精神和文化,只有理解文化內核,才能有所創新,對于文化元素的運用,絕非照搬物件。中國傳統文化,既講求儒家的自然大方,又講求道家天人合一,佛道的文化在千年的變遷和融合中,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內涵。設計作品要放大格局,整體設計簡約大方,而細節處要追求極致,含而不露便是此種文化內涵的要求,中國歷來講究中庸之道,追求矛盾之中的統一,陰陽五行、乾坤八卦,宮殿、佛塔、民居、園林,有氣吞山河也有柔情似水,剛柔并濟、鐵血柔情,若能夠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統一與矛盾,理解天人合一,則能夠做到形神結合。
希望筆者的研究對于促進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能夠有所作用,也希望更多設計者能夠從傳統文化中啟發思維,運用傳統文化元素,促進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和運用。
[1]張羽薇.淺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10):48-51.
[2]廖娟.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J].品牌,2016(6):62-95.
[3]周浩明.鄉土生態建筑與室內設計的生態解析[J].室內設計與裝修,2016(11):55-58.
肖宏宇(1979.1- ),長春理工大學環境藝術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