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宏斌 (河南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 454000)
現代陶藝創作對傳統符號的借鑒和應用
韓宏斌 (河南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 454000)
現代陶藝本身具有精神性和審美性的內在驅動,使現代陶藝創作中自然而言地向傳統符號致敬。傳統符號中深厚的精神文化基礎與現代陶藝創作中思想意識的碰撞,結合、借鑒以及應用是陶藝在當下觀念多樣化發展的詩意表達。本文充分探討了現代陶藝創作與傳統符號的融合,從而證實了傳統符號和中國文化內涵是現代陶藝創作中最質樸、最本體的藝術表達語言。
現代陶藝;傳統符號;創作;傳統文化
現代陶藝創作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借鑒和應用在整個后現代藝術主義藝術潮流中俯拾皆是。傳統文化符號的蘊含意義,在現代陶藝創作技法上,不單是采用了傳統手法,更是借鑒文化符號中的傳統題材。其深層蘊意不僅具有強烈的反現代色彩,更是將現代陶藝創作推進到一個嶄新的藝術概念中。傳統符號具有創作的任意性、蘊意的象征性、符構的開放性、審美的虛幻性、作品的層次性、內涵的豐富性、文化的民族性和表現的現代性等特點。傳統符號大多從中國傳統文化、宗教和自然形態中提取,符號的組合方式也多樣。現代陶藝創作中借鑒的傳統符號,主要包括傳統陶瓷的造型、紋飾、裝飾技法,還包括對色彩的應用和升華等幾個方面。縱觀數千年文明史,獨具一格風流蘊藉的中國民族傳統符號,在現代陶藝與傳統符號的結合上激發出了新的生命活力。
在中國陶瓷史上,人們對天地山川、人文精神采取了一系列的抽象變形,體現了原始的粗獷美,更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隨著科技文明的發展和文化的更迭推新,陶瓷藝術家經過不斷創造,創造出了諸多以物達志、以因諧音的傳統符號。諸如采用的諧音的喜上梅梢、連年有余等,采用寄情達志的石榴、佛手、桃子等表達福祿壽為主題的符號圖案。毋庸置疑,在傳統文化視域中,猛獸多是威武的象征,而靈禽則是尊貴的圖騰,梅蘭竹菊則是表達情趣的符號。
傳統符號與現代陶藝創作的結合,使得現代陶藝創作中充盈了傳統文化的底色,使得現代作品不僅具有現代藝術的材料和公益,更彰顯傳統文化的味道。現代陶藝創作中,許多傳統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被借鑒應用其中,諸如傳統的龍鳳符號,麒麟圖紋,牡丹梅花等吉祥圖案,或者古典文化故事。在現代陶藝創作中,不獨中國,還影響了廣大的東南亞諸國,甚至西方陶藝。具有創造性的陶藝藝術家在創作中不僅是將傳統符號直接搬照到現代陶藝中,而是巧妙地利用陶藝造型,材料,以及所要表達的意趣,將傳統符號移植到自己的作品中。比如中國陶藝藝術家中,經常可以看到傳統的青花符號與現代陶藝作品相結合的范例,這類陶藝作品所要表達創造的空間效果,主要基于對傳統文化重建的渴望,在與現代陶藝的激烈碰撞中,使得傳統符號以碎片化的方式重現到現代陶藝中,在這種錯位的拼接中構建出了傳統與未來銜接的獨特魅力。日本陶藝則是更多地利用中國傳統符號中的經典范例,比如龍紋符號,以現代人之審美,精煉龍紋符號的形意,在現代陶藝中刻畫出龍的神采,給觀者以穿越時空之感。
中國陶瓷的獨特魅力著稱于世,這些深具民族特色的藝術符號,主要依靠其豐富多變的符號,包括紋飾與造型乃至精湛的技法世代傳承,并跟隨時代進步而發展。淵深博大的陶瓷文化與民族文化是傳統陶瓷符號的精神圖騰,也是歷代陶藝藝人的智慧結晶,不同時代的陶藝創作中,其紋飾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在中國陶瓷藝術發展史上,原始陶器的符號,更多體現在文化意境上,諸如龍山文化、半坡文化乃至馬家窯文化整個陶瓷符號體系中噴薄而出的是一種原始粗獷之美。秦漢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波瀾壯闊的精神高峰,其恢弘的秦俑符號,秦磚漢瓦上的“長樂未央”,組成的是一個向陽而生偉大時代的精神寫照。三國兩晉時代則是出現了豐富的青瓷符號,其清雋可人,秀麗出塵的是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家園,也是現代人頗為神往的流觴雅趣。隋唐時期三彩的雍容富貴、美輪美奐,則是一個詩意縱橫時代的美好依托。宋代以降,五大名窯的富麗紋飾,敦厚穩重,則展現了一個民族文化自內而生的成熟與驕傲,這些不同時期的傳統陶藝上的符號,都為現代陶藝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精神參照乃至現實依托。現代陶藝創作中,陶藝藝術家往往根據某一個傳統符號的逸致特點,體現自己的創作意愿,延展變形創新有別于傳統陶藝符號體系的現代陶藝作品,使得傳統陶瓷藝術在創新和借鑒中得到升華。在現代陶藝創作實踐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利用傳統符號的變形而創作的系列作品,體現的是對傳統符號的借鑒。
廣義上的傳統符號不惟包括其造型和紋飾,更包括與陶瓷藝術相伴而生的裝飾技法,傳統的裝飾技法主要是在堆貼、刻畫、色釉等方面的積累,現代陶藝創作中將新的陶藝材料直接應用傳統的裝飾技法,給人煥然一新、柳暗花明之感。在陶藝創作中,人們往往會將現代陶藝中的技法材料與傳統技法刻畫得涇渭分明,在兩者的直接結合中,讓陶藝作品煥發出不同的韻味。目前有相當多的陶藝藝術家大工若拙,直接將傳統的陶藝裝飾技法和陶瓷符號直接應用到現代陶藝創作中,這不僅僅是對古代陶瓷藝術的致敬,更是將現代藝術與傳統文化通過血脈相接、香火傳承的方式緊密結合,創造出更有藝術生命力的陶藝作品。現代陶藝創作中對傳統符號的直接應用,在創作實踐中已經十分廣泛,有些藝術家通過傳統符號中的色彩變化,創作出畫面生動自然,手法揮灑自如,各條清新脫俗的高雅作品。盡管在陶藝藝術中,陶瓷符號不斷推陳出新,但是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的直接媾和,則會在今天被演繹和延續的更加完美。
傳統符號在現代陶藝創作中的直接應用不僅體現了中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更使得陶藝創作具備繼承傳統文化的文脈。在此技術上經過陶藝藝術家的熱情創造,更為擴大和豐富了中國現代陶藝作品的藝術內涵和生命價值。中國傳統文化中內生的傳統材質和具有文化蘊意的象征性藝術符號和技法,給予具有抽象表達能力的現代藝術豐富的表現語言,對傳統符號的再次創造和發展,使得作品呈現出了更為溫和、包容以及寬厚的瓷質品性。
概而言之,現代陶藝創作中對傳統符號的借鑒和應用,主要是現代審美特點和陶藝藝術家在遵循了陶藝語言規定性的框架之下,充分地探討了現代陶藝的審美形式以及傳統符號的現代可能性,在兩者的激發之下,現代陶藝和傳統符號最大限度地探索了陶瓷藝術形式與表現語言的表達潛力。陶藝藝術家對陶藝神奇結構、力量美感以及異度空間的構建和追求,為尋求物化審美提供了新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載體。其在陶藝創作實踐中,不拘泥材料和技法乃至工藝構成,唯有在陶泥的變幻凸顯中納入了傳統符號之神韻,充分體現了現代人在工業文明中的審美關懷和精神超越。
[1]周曉峰.傳統吉祥觀念在現代鈞瓷藝術中的應用[J].民族藝術,2011(02).
[2]肖絢,沈海云,李興華.陶藝設計符號的語言結構[J]. 文藝爭鳴,2011(06).
[3]肖絢,于會,李興華.陶藝符號的特性分析[J].中國陶瓷,2010(06).
[4]肖絢,陳致敏.試論陶藝符號學體系的構建[J].江西社會科學,2013(02).
韓宏斌(1978.12- ),男,漢族,河南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畫理論與創作、陶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