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武陽 (北方工業大學 建筑與藝術學院 100144)
淺談對創新設計的認識
曹武陽 (北方工業大學 建筑與藝術學院 100144)
本文通過對三種創新類型的分析,分別闡述了對顛覆性創新、漸進式創新和再運用式創新的認識,從歷史的視角揭示了創新設計的一般過程。隨后對創新技法進行了歸納分析,從認知心理層面探究了人類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然后從社會環境的角度談對創新環境的認識。最后對文章進行了總結。
創新;創新設計;創新觀
在知識經濟悄然崛起的今天,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對個人、企業或國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進入21世紀以來,創新設計的例子比比皆是。創新不同于創造,創造是一個無中生有的過程,而創新則是一個推陳出新的過程。
英特爾高級院士Gene Meieran認為,創新有三種類型:顛覆式創新,漸進式創新和再運用式創新。
顛覆式創新,就是打破陳規,改變傳統和大步躍進。在顛覆式創新的競爭環境之下,領先者容易被后來者掀翻馬下。從根本上突破現有的技術,依托全新的技術平臺開發出全新的產品或服務,甚至顛覆整個產業原有的運行準則和競爭環境,滿足潛在消費者或市場。如以蘋果手機為代表的智能機,則是對傳統手機業巨頭諾基亞為代表的功能機的顛覆。
漸進式創新是不斷地改進,讓事物越來越美好,常常表現為微創新。漸進式創新是對現有的產品和技術的提升,或對現有的技術平臺和產品進行改造。還是以蘋果手機為例,自從2007年第一款智能機誕生以來,蘋果公司每年都在發布新品,給我們帶來越來越好的體驗。
再用式創新,即橫向思維,以全新的方式應用原有事物。絲瓜是原產于印度的一種葫蘆科植物,又稱菜瓜,在東亞地區被廣泛種植。作為葫蘆科攀援草本植物,絲瓜根系強大,作為夏季蔬菜被廣泛食用。但絲瓜的纖維發達,被稱為絲瓜絡,不知從何時起被創造性的用到了搓澡和洗涮鍋碗瓢盆上。
反觀歷史,創新的案例數不勝數,以我們習以為常的照明為例。一開始最早的一批人學會了使用火,他們使用火把照明。后來人們有了油燈,但是油煙嗆人,漢代的長信宮燈的改進設計使油煙被巧妙的吸收。再后來有了馬燈、煤油燈等等,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但是依然在使用化石能源。這一過程中人類在照明設計上一直創新,但是都屬于漸進式創新。直到電燈的發明,人類第一次使用上了電能,電燈的發明屬于Gene Meieran所謂的顛覆式創新。但是一開始的電燈并不是完美的,這才有了愛迪生對燈絲數千次的實驗。此后各式各樣的電燈出現,節能的日光燈、街頭閃爍的霓虹燈、節能高效的LED燈。在照明設備的設計上,人類又開始了新的一輪漸進式創新的過程。
后人在大量創新案例的基礎上總結了很多創新的技法。日本出版的《創造技法大全》總結了300多種創造技法,其中常用的有100多種,最常用的約30種。目前在設計領域中常用的創新技法有10多種,大概分為智力激勵類技法,典型如頭腦風暴法、“635”法、MBS法等;設問類技法,如5W2H法、奧斯本檢核表法、和田十二法等;列舉類技法,屬性列舉法、希望點列舉法、缺點列舉法等;聯想類技法,仿生聯想法、簡單聯想法、強制聯想法等;組合類技法,同類組合、異類組合、主體附加組合等。
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創新是沒有定式的,創新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打破。創新技法在一定程度上啟發人們的創造性思維,對于我們的創新實踐會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不可過度迷信。
在《認知心理學:心智、研究與你的生活:第3版》中,戈爾茨坦從認知心理學的視角看待問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創新離不開我們大腦的奇思妙想,但我們對大腦的工作又了解多少呢?當問題產生時,解決方案對我們而言并不是顯而易見的,創新則是一種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式。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我們解決一個問題之前首先是在頭腦中對問題表征進行重組和重構,而人們在頭腦中表征問題的方式會影響到最終問題的解決。再進一步,也就是說創新與人們對問題的認識有關系。人們在對問題認識中的一個障礙是固著——只關注問題特定方面的傾向性,即先入之見,人們常說的心理定式——事先形成的、關于如何著手處理問題的觀念,這受人們的經驗或過去經歷的影響。
所以當我們試圖創新時,首先要花時間試著理解問題,而不是嘗試立刻解決問題,回到原點也許會有利于我們對問題的深刻認識。比如我們設計一把椅子時,如果認識到實際上設計的是一種休息方式,我們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傳統椅子形象的束縛。固著會嚴重阻礙問題的解決,先前取得的經驗不應該成為我們創新的阻礙。如果我們固執的認為椅子就是供人坐的,那么現在也許就不會有躺椅的存在。為了我們進入創新狀態,我們必須使大腦活躍起來,頻繁沖擊心理之墻,養成對事情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習慣,學會多問幾個為什么。
有人說創新都是成功的,事實并非如此。創新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失敗,愛迪生對電燈泡燈絲的創新,經歷了幾千次的失敗。我們的社會鼓勵創新、鼓勵成功,但是我們同樣要允許失敗。太多的個人,看到別人創新失敗就在一旁幸災樂禍,當成自己茶余飯后的笑料。太多的投資者只是認準了國外有類似創新,并且銷售不錯時,才開始對本土創業者打開錢袋子。整個社會承受不起失敗,創新者反而被哂笑。于是,就變成了我們創新的步伐似乎總是比國外慢一拍。
因此良好的社會環境對創新是很重要的,好的創新環境寬容失敗。
所謂的顛覆式創新是從0到1的創新,但接下來就意味著從1到N的持續性改善。漸進式創新,從1到N的持續性改善,往往又會觸發顛覆式創新。創新的發展往往是,持續的微創新最后帶來極佳體驗的創新設計,然后形成新的顛覆式創新,從而又開始一輪新的漸進式創新。
創新離不開個體,作為創新者,要善用創新技法,認識到創新的過程是一個重新定義問題,打破自己的固著,一步步尋求解決方案的過程。創新同樣需要寬容的社會環境,一開始受制于種種條件,比如技術本身的復雜性,創新可能是不完美的。作為一個探索、試錯的過程,創新并不能等同于暫時的銷售曲線的上揚。一開始的不完美,會通過后續不斷的微創新被消弭,最終依靠創新給整個人類生活帶來巨大的便利。
[1]李善友.顛覆式創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生存法則[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1.
[2](美)瓦格,(美)卡格,(美)伯特瑞特著;吳卓浩,鄭佳朋譯. 創新設計:如何打造贏得用戶的產品、服務與商業模式[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5.
[3](美)戈爾茨坦著,張明等譯. 認知心理學:心智、研究與你的生活:第3版[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2.
[4]王坤茜編.產品設計方法學[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5.7.
[5](日)大前研一.創新者的思考:發現創業與創意的源頭[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