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文 董 芮 (湖北工業大學 430068)
陶瓷新彩裝飾的發展與創新
李建文 董 芮 (湖北工業大學 430068)
新彩裝飾是一門正在發展中的陶瓷繪畫藝術,本文將通過對新彩的起源與發展、新彩發展的優勢、當代新彩裝飾的創新這三個方面的論述,分析新彩得以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陶瓷;新彩裝飾;創新
新彩是一種陶瓷裝飾技法,與它同屬于陶瓷釉上彩的古彩和粉彩,由于經歷了十分悠久的歷史錘煉與考驗,形成了比較完整與獨具特色的發展體系。新彩產生的時間沒有古彩、粉彩等陶瓷裝飾技法那么早,發展的歷史也不及它們長遠,然而由于新彩本身獨具的優勢條件與藝術魅力,使它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我們的認可,并廣泛使用新彩創造出更多美輪美奐的陶瓷藝術品。
新彩最早由國外引進,在當時被人們普遍稱為“洋彩”。江思清在《景德鎮瓷業史》中寫到:“洋彩,系國外傳來之飾瓷方法,為時約在清光緒之際(非乾隆時之洋彩),其顏色鮮艷,繪畫手續比較簡單,現在景德鎮很盛行,此種顏料先多由德國輸入,近來全為日本貨。”“新彩”這種稱呼是到新中國成立以后才被正式確立的,它的寓意是:它給陶瓷生產帶來了新的生機,是一種新的彩繪畫種。因此,我們現在見到的新彩陶瓷作品不是直接運用當時引進的陶瓷裝飾技法,而是經歷了陶瓷藝人對新彩不斷地研究與完善,才得以極盡發揮它應有的特性,使繪制作品接近完美的藝術效果。
新彩在融入我國陶瓷裝飾體系的過程中,不斷向人們展示其獨特的優勢。
首先,新彩顏料的穩定性非常好,它是由各種原生礦物經過工業加工形成的,經過750℃~850℃的煅燒,具有發光穩定和光澤度好的特性,長久以來陶瓷藝人的嘗試與實踐證明,新彩顏料在燒制中不會產生讓人難以掌控的化學反應。
其次,新彩顏料的種類很豐富,也有很多種色系,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顏色可以調配出其他顏色,并且根據調和量的不同也會調出不同偏向的色調。新彩顏料與國畫里的工筆畫中的色相基本一致,它們在色彩語言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工筆畫中的很多對象都可以通過新彩裝飾的方法繪于瓷器上。同時,由新彩繪制而成的陶瓷在燒成前后顏色色相變化不大,呈色效果相比其它色料突出,所繪畫面更加亮麗、生動,新彩的這一特性也使得它在裝飾題材的選擇上可以廣泛吸收工筆畫的表現技法,在對畫面的色彩表達效果方面,新彩和工筆畫都要求達到艷而不俗、重而不濁、工而不板和細而不弱。
最后,新彩色料的生產成本較其他色料低,操作起來不是那么復雜,容易被掌握,因此生產效率也很高......這些優點為新彩在我國得以廣泛運用提供了前提條件。
新彩在引進我國之初,只被運用在一些常見的日用粗瓷上,例如茶具、缸,壇、盆、罐、盤、碗等,起著最基本的裝飾作用。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陶瓷藝術家對新彩做了新的嘗試,新彩在裝飾領域上也得到了創新。1979年,著名學者祝大年帶領景德鎮陶瓷藝人集體創作的首都機場大型陶瓷壁畫—“森林之歌”,就是新彩在裝飾載體上做出的巨大努力,使新彩不僅局限于對日常器物的裝飾,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新彩在我國開始全面發展后,各瓷區對新彩也做了不同的詮釋,這些地區分別結合當地歷史發展特點與風土人情,使其進一步吻合當地人的審美觀與價值觀。其中,由景德鎮引入的新彩,經過陶瓷藝人的研究與創新,逐漸產生了墨彩藝術、刷花藝術、噴花藝術及貼花裝飾等;在廣東省發展起來的新彩形成了廣彩、潮彩等。這些逐漸演變起來的藝術形式是各瓷區瓷藝家在分析當地陶瓷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大膽嘗試創造出來的,凝結了他們辛勤的勞動與智慧,同時也反映了我國人民一種可貴的創新精神。
在陶瓷繪畫的表現技法上,傳統的新彩裝飾傾向于對中國畫、油畫及剪紙等傳統藝術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新彩可以在繪制中發揮它們最佳的效果。隨著當代新彩藝術的發展,人們不斷向其注入新鮮的血液,新彩在裝飾陶瓷的過程中也向我們展示了新的視覺盛宴。有如云霞般飄逸的奇妙紋理的“流霞彩”,有清新雅致、色澤渾厚的“珍珠彩”,也有妙趣橫生、彰顯個性的“指畫”......“流霞彩”利用樟腦油將新彩顏料稀釋混合,使顏料在樟腦油中暈染,作畫時,用蘸了顏料的筆尖在畫面需要的位置點染,混合著油料的新彩顏料順著瓷胎往下流,產生流線形狀的肌理效果,與國畫中的潑墨有異曲同工之妙,適合塑造跌宕起伏的山峰與潺潺流動的河水。工藝美術大師程曲流的“流霞彩”作品《清江一曲抱春流》,充分借用新彩與油料的混合,將畫面中房子遠處朦朧的山峰描繪的若隱若現。“珍珠彩”是一種獨特的新彩裝飾形式,它的出現豐富了新彩的裝飾種類。“珍珠彩”作品表面呈顆粒狀,具有亞光的美感,為觀者展現水彩畫的視覺效果。與主要的新彩裝飾不同,珍珠彩的工藝流程很具有特色。珍珠彩作品采用了先色后形的創作手法,繪制珍珠彩瓷畫前,要先在釉面上涂一層800℃的低溫釉料,形成有吸油能力的粉層,再將新彩顏料潑上去,經過第二次煅燒成為珍珠彩釉瓷,最后再在釉瓷上運用噴、灑、澆、畫的技法進行具象的繪畫。珍珠彩的開拓者是賴德全先生,他的珍珠彩作品打破了傳統釉上彩裝飾的固定模式,為景德鎮陶瓷釉上彩裝飾的發展創造了新的可能。賴德全先生創作的《鄉村金秋》珍珠彩陶瓷作品,依據自己總結出的工藝流程,先在制成的珍珠釉瓷上烘托金色秋天的氛圍,再用筆細致的描繪鄉村的形象。他的這件“珍珠彩”作品,從對整體大色塊的渲染到局部的刻畫,無不充分挖掘與發揮了材質美學的潛能。其中,我認為“指畫”是新彩瓷繪里一種非常有趣的表現手法,它是繪畫者用手指蘸取由乳香油與新彩顏料干粉調配而成的新彩油料,涂抹、繪畫于陶瓷上,油料在陶瓷上具有吸附性,通過這種特性也將指紋保留在瓷器上,給畫面增添了肌理,使其有一種深沉的厚重感,從而為觀者呈現特別的畫面效果。“指畫”的代表人物是戚培才老先生,他對“指畫”的潛心研究與探索,使“指畫”逐漸發展成為新彩裝飾中一門獨具一格的技法。科技的進步與藝術家的奇思妙想為新彩的表現帶去了無限可能,讓新彩裝飾不再局限于傳統釉上彩技法的展現,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有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新彩作品產生。
[1]陳軍.瓷繪的歷程[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
[2]江思清.景德鎮瓷業史[M].北京:中華書局,1937.
[3]李磊穎. 傳統陶瓷新彩裝飾[M]. 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8.
[4]汪文娟.景德鎮新彩藝術研究[D].景德鎮陶瓷學院,2013.
李建文(1968- ),男,湖北武漢,副教授,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公共藝術設計。
董芮(1992- ),女,湖北武漢,碩士在讀,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公共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