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玲 (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 610103)
淺析東方美學與中國傳統園林中的形式美與意境美
宋 玲 (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 610103)
中國傳統園林體現了東方美學思想和意識形態的追求,在中國傳統園林里,各個組成元素里都能找到東方美學的原理,其中,園林的形式美和意境美是最為具體的表現:中國園林中的詩意、畫意等抽象的思想境界通過堆山理水以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使得中國傳統園林成為世界園林歷史中的一顆寶石。
東方美學;中國傳統園林;形式美;意境美
東西方文化因為思想理念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美學方面的差異。與西方美學相比東方美學體系更加重視精神內涵等偏抽象的東西,它強調內在的氣質和這種氣質支撐下體現出來的外部表現,有人把它總結為“詩性智慧”,明確這一特點是鑒賞東方美學的前提。當然,這個詞語很抽象,它的具體表現便是形式美與意境美的和諧,二者和諧統一,完美的表達了東方美學的價值、內涵和智慧。
形式美是人在漫長的生產生活過程中,通過不斷對活動對象的特點、展現的外在形式的總結。在不斷的接觸各種表現形式的元素以及將這些元素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的過程中,漸漸熟練的在形式美中融入創作者的感情、審美,越來越將形式美的外在美與內在美結合起來。
形式美廣泛運用于各個藝術領域,一切以視覺接收為主的領域都應該遵守這一基本原理。它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對自然界的美學構成進行解析、重組,達到變化與統一的和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比例
“比例”源于數學概念,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如:在平面設計中表現為平面構圖中各組成部分的大小、形狀的比值,各體塊的大小、形狀、位置的相互關系等。在比例中還有“黃金比例”一詞,在各領域的比例把握上,不是絕對要符合這一概念要求,但在各部分比例把握中需要遵循美學的原理。
(2)平衡
平衡指的不是絕對平均或絕對相似,而是從視覺上讓人感覺協調。如:園林設計中平面構圖上大致分為對稱構圖和不對稱構圖兩類,其中對稱構圖最能體現平衡這一概念,它要求園林中布局、位置、形狀等相同,給人穩定、莊重的感覺。過于規整會顯得呆板,所以不對稱構圖在保持重心穩定的前提下,讓各元素相互協調,靈活布局,在保證整體平衡的同時,體現輕松之感。
(3)節奏、韻律
節奏、韻律是來源于音樂中,指音調的連續,音與音之間的高低排布以及間隔長短在連續奏鳴下反映出的感受。在視覺藝術中,基本元素是“點”,點排列組合形成線和面,點、線、面三個元素以一定的規律排布,同時以一定規律重復,就產生了節奏感和韻律感。
(4)視錯
由于光線原因、人觀察的角度、遠近和人不同的感官差異而產生的視覺上的差異現象,叫做視錯。例如:兩根同樣的直線,水平與垂直相交,垂直線會錯感覺比水平線長。將視錯的特點運用于園林布局中,利于空間處理的多樣化。比如:如何在小空間里營造出大空間的效果,如何在大空間里增加空間的層次性,都可以結合本規律,發揮其特點。
(5)強調
一個整體中必須要有重點,有重點才有主次,才能使整體具有節奏感,“強調”就是突出其中希望被人注意的部分。在實際運用中,位置強調、質感強調、細節強調都是常用手段。
(6)變化與統一
變化指這種要素區別于旁邊要素,并且這種區別能被人所感知,在變化的同時,各要素之間相互呼應,從而使得整體具有統一性,這就是變化和統一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這一原則是美學法則中基礎性的要點。
意境作為中國社會從古至今一直提到的東西,在藝術文化領域有著舉重若輕的地位。其表達的美學思想更是在藝術文化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意境是創作者在藝術作品中借助具象形式來表達抽象的思想、理念,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達到一定的境界。境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展現生活之中的美感和自然界中的美感,第二個層次體現在表達藝術之美,第三個層次上升到理想之美。三個層次沒有嚴格的界限,相互襯托,情景互融,共同作用出一個形、意皆佳的作品。
在中國,自古以來人們的意識,特別是文人階層的意識中,就有在山水中修身養性、寄情于其中的理念。這也說明良好的的環境不僅可以利于身心健康,還可以借由環境表達自身的思想意識。在這其中,也是借由一定的意向、形式,正如前文所講通過外在形式表達內在思想。比如:梅花象征傲骨,竹子象征高潔,菊花象征隱逸……這些東西經過人的組合、利用,產生了豐富的詩情畫意。
精神思想需要一定的物質去承載,中國悠遠的歷史、豐富的文化和獨特的民族精神以傳統園林的形式體現出來,使得中國古典園林在深厚底蘊的支撐下,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古典園林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中國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文化特征甚至民族特征,這些也就構成了中國傳統園林獨特的美感。中國古典文化中的詩、書、畫講究“神形兼備”,這也是中國古典園林所倡導的,這里所說的“形”便是形式美,而“神”就是意境美。
形式美學通過園林形態的方式表現出來,是抽象理論的一種實物化。通過形式美的原理去理解傳統園林中的許多構成元素,便于我們理解中國傳統園林的美感追求和創建規律。
建造中國古典園林的五個基本組成元素
在有限的園林面積中通過模擬自然景物來再現自然,堆山是其重要手段之一:在園內挖土堆石,微縮自然界的真山,并賦予一定的象征意義。
水是園林中的靈氣之源,不管是靜態水景還是動態水景,都能為園林營造或靜謐或深遠或靈動的意境。“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水景的運用也在園林形式美體現意境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為體現園主精神追求發揮自身的作用。
用植物象征主人的品行、意志自古以來就出現在中國的文學、繪畫等領域,如菊花代表采菊東籬的隱逸情懷、竹子體現文人雅士外直中通的氣節,在園林造景中,植物本身的栽植搭配和植物意的運用直接體現園主的品質和追求。
建筑物、構筑物作為園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園林存在相互承托的關系:皇家建筑恢弘大氣,私家建筑靈秀精巧,北方建筑雄渾敦實,南方建筑精致纖細,不同地域誕生出不同的建筑風格,也孕育出不同的園林形式,它們相互適應,相互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園林獨特的風格。
在中國傳統園林中,題詞、匾額等在優美的環境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形式美的環境里,用詩書墨跡的形式提點出意境之美,讓由植物、假山、水體、建筑物等共同構成的園林景觀升華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中國傳統園林中的形式之美可以通過上述各方面體現出來,而意境之美深受中國文人思想影響,在文人造園的作用下,書法、藝術、文學、哲學、音樂、繪畫的影響統統在園林中以不同的形式體現出來,這是造園者主觀能動性的最好體現,也體現了他的審美情趣和追求。中國傳統中審美偏向自然式審美,這種審美風格的確立可以從中國歷史發展中找到原因:魏晉南北朝時期,時局動蕩,士大夫階層寄情山水以逃避現實,借自然之景或逃避現實或抒發自己的思想抱負,所以在園林里,可以感受到園主的人生追求、思想境界,這些都通過具體意向展現在園林之中,這種審美風格便一直延續到后世。但是,中國傳統園林不是簡單的模仿自然,而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在自然界中攫取元素加以抽象、概括、轉化,形成更深層次的自然風格園林。
中國園林歷史悠久,從商周時期的園囿,到秦漢規模宏大的宮廷園林和類型獨特的私家園林,再到唐宋時期的山水園和明清時期恢弘的皇家園林和靈秀的江南園林。在這個過程中,園林逐漸從圍獵、生產用發展為游玩觀賞用,再到將一定的精神追求融入到園林中,借園抒情,使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承載容器”,可以說是意境美與形式美的完美結合。
明代計成《園冶.論假山》中說:“有真為假,做假成真”,說的就是造園活動中主觀審美性和客觀能動性的密切關系,要做到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形式美和意境美的結合是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意境美作為中國傳統園林中的精華所在,是區別于其他造園類型的重要部分,這是中國傳統園林的精髓。
[1]崔淑蘭,張冀.《論中國古典園林及其美學價值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6).
[2]彭修銀,歐建平.《東方美學》.人民出版社,2008-10.
[3]曹林娣.《東方園林審美論》.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12.
[4]金學智.《中國園林美學》.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08-01.
宋玲(1990.3- ),女,漢族,四川冕寧縣人,本科學歷,助教,單位: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