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玲 (寶雞文理學院美術學院 721013)
國畫花鳥中的寫生方法和創作研究
楊春玲 (寶雞文理學院美術學院 721013)
中國具有五千多年的歷史,花鳥畫作為一種藝術在中國繪畫體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畫花鳥圖時主要掌握的是心對各種事物的感悟,花鳥畫傳統的寫生形式主要有:白描寫生、工筆花鳥寫生等,創作者在創作花鳥畫時主要是通過認真的觀察來體會花鳥的神態和形象等。關于花鳥的寫生方法卻是多種多樣。
花鳥畫;寫生方法;創作分析
藝術都是有生活產生,創作花鳥畫同樣也離不開生活,在外寫生對于花鳥畫家來說是非常必要的。中國的畫一般都是通過不同觀察角度,根據不用的繪畫對象進行創作,人物圖比較重視寫神,山水重視寫意,花鳥重視寫生。在實際的創作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花鳥畫的理論知識,更要總是實踐性的寫生,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創作。
花鳥畫有著幾百年的發展歷史,而且在繪畫藝術中具有非常突出的成就。藝術家通過敏銳的觀察力和精煉的表現手法,講自然界的草木、花鳥、蟲魚等生動的描繪出來。在五代時期出現的畫家有:徐熙和黃荃等人,宋代出現有趙佶、崔白等人,清代八大山人,現代的齊白石等畫家,他們都是在花鳥畫上具有非常突出的成就。花鳥畫創作主要就是將客觀事物通過手法生動的描繪出來,想要達到藝術創作的更高境界,就需要學者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了,而且也需要藝術家們具有細膩的觀察力和深刻的生活感悟。所以說寫生是花鳥創作的重要內容。
在花鳥畫進行創作的過程,其實就是對事物進行改造和描繪的過程。藝術家通過對事物的觀察,對花鳥蟲魚等事物進行研究和提取,之后通過筆墨來展現它的形態。這是一個表現真實客觀事物動態的過程,同時也是實現審美創作的過程,也是藝術表達的過程。在寫生的過程中,藝術家通過對事物素材的收集、觀察和描繪,也能提高藝術家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創作更多的藝術作品。寫生是更好掌握事物生長規律和特性的,是感受不同季節花草樹木的形態,是感受自然神奇之處的重要環節,在不斷的寫生過程中才能逐漸的提高藝術家的創作能力和水平。
花鳥畫白描寫生方法就是通過粗細、縱橫、光毛等方式來體現花鳥的形態。這種寫生方法可以概括為九個字:“品其‘意’,觀其‘形’,繪其‘神’”。
其中“觀其‘形’”是指觀察生物的結構和生長規律,也就是說通過觀察“形”才能更好的掌握生物的“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實踐格物致知的理論來觀察事物的變化。通過觀察來確定事物的形態,對創作具有很高的要求。
“品其‘意’”是進行花鳥畫創作的開始,這也是藝術家通過對自然物的研究得出看法。每一個藝術家對相同的事物會有這不同的想法,可以說是每個藝術家都有自身獨特的審美習慣和角度。藝術家通過不同的角度分析花鳥,來體會花鳥的美和韻味,最后形成物象的精神和氣質,從而引起欣賞著的共鳴。這也是花鳥畫寫生的藝術最高境界。
“繪其‘神’”是指藝術家描繪事物的“精神”。很多藝術家都是通過線條變化來體現花鳥的“精神”,從而給觀眾帶來視覺變化,讓觀眾跟高的領悟到花鳥畫的藝術魅力。線條的變化是有藝術家對事物結構、生長規律的了解從而創作線條。
工筆寫生方法和白描方法有相似之處,那就是都是通過心來感受事物。在利用工筆畫方法進行創作時,首先,確定繪畫主題,明確藝術表現形式。在花鳥畫創作中,有很多題材,花鳥的種類也是非常豐富,想要更好的描繪花鳥形態,達到栩栩如生的程度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藝術家在明確題材時要重視興趣,這樣才能更細心的去觀察自然事物,融入一種熱愛,從而感悟事物的美好。其次,就是選擇合適的觀察角度。再則就是明確寫生的方法,方法一般都是根據不同的對象進行變化的,而且還有掌握工筆寫生的規律,對于較為復雜的題材要按照結構規律來進行創作。最后,就是關注事物的細節。一幅完美的畫作往往制勝點都會在于細節,通過細致的手法反應物象的細微變化,通過流暢的線條、確當的墨色來體現花鳥的形象和姿態,給欣賞著提供想象的空間。
從“形”到“型”是指根據事物的自然形態從而表現出藝術的形態。這里的藝術形態就是對事物的自然形態進行加工。在進行物象的藝術形態創作時需要注意幾點:(1)寫生時要注意寫實,不要過于夸張和虛構;(2)熟練掌握物象的藝術形態;(3)合理改造物象。因此,學生在寫生的時候,不僅要進行仔細的觀察,同時也需要一定的想象力,思維要跳躍,從而實現物象的“形”到“型”。
在寫生的時候,最忌諱心浮氣躁,在寫生的過程中創作者要以平和的心態來感悟大自然,將自己完全融入到自然中。一般觀察方法包括:由大到小、由遠到近。由遠到近是指觀察事物的范圍由遠處的景色到近處的景色,這樣是為了更好的把握自然物的整體樣貌。由大到小的觀察方法主要重視事物的細節觀察,這樣是為了更好的體現事物細節變化。
寫生是畫家了解自然、感悟生靈的過程。在繪畫創作中“得心源”最重要的創作方式,它是指畫家根據自身對自然物象的感悟和了解從而融到創造素材中。寫生和創作的關系可以用“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來概括,這也是國畫創作中的重要理論法則。這句話主要強調的是畫家要尊重自然,并深入了解自然,通過觀察生活,將自然物象通過藝術加工表現出來。畫家在做到尊重自然的時候,也要融入自身的情感和藝術感悟,從而體現作品的藝術魅力和審美特點。
中國的繪畫都是有生活而來,但是有高于生活。畫家在刻畫實際生活的客觀事物時,同時也融入了藝術元素,突出了寫實,也體現了寫意。真正的藝術創作過程,并不是簡單的對事物進行描摹,而是藝術家通過事物的觀察和研究來設計畫面的過程。畫家在花鳥創作中,描繪客觀事物時,不僅要了解物象的生理結構、具體形態等,更需要將簡單事物的“形”轉化成“神”。這個過程也就是從“師造化”提升到“得心源”的環節。創作就是將寫生升華和再造的過程,把握好寫生和藝術創作的關系也是繪畫的重要內容。
花鳥畫創作過程中,寫生和創作是緊密聯系的、相互作用的。寫生能夠促進創作,畫家通過不斷的寫生,可以提高自身創作的觀察能力、藝術創作、創作技巧、造型能力等。花鳥畫的寫生和創造是相互促進的。寫生是繪畫創作的必要環節,它能夠為花鳥畫創作提供更多的素材,給畫家帶來更多的靈感,讓畫家通過生活觀察深入事物內涵。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的花鳥畫在內容、題材、創作手法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通過寫生來促進藝術家創作是不變的。在花鳥畫的創作中通過感悟客觀事物,并尊重自然物象,結合自身的創作風格和藝術手法來展現物象的形態和精神,更好的表達自身的藝術追求,從而引起觀眾的審美共鳴。
[1]舒粉利.陳淳花鳥畫的藝術特色及成因探析[J].齊魯藝苑,2008(1).
[2]戴慧文編.書畫審美基礎[M].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