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華 劉 曌 (河北工業大學 300130)
高校校園可持續植物景觀設計研究
林崇華 劉 曌 (河北工業大學 300130)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郁郁蔥蔥、古木參天的高校植物景觀傾訴著高校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內涵。植物景觀不僅是提供一個優美的校園環境,還是一個供師生間、學子間精神平等交流的心靈空間,目前,校園環境尤其是植物景觀的教育作用成為規劃建設者和高校管理者的共同關注。植物是生命的有機體,植物景觀設計要想立足于校園的百年大計,就要做到可持續性。
高校;校園植物;景觀設計;可持續性
高校校園植物景觀設計,一方面要考慮到植物營造的視覺藝術效果;另一方面要從植物的多樣性、植物的生態演替、植物的地域特征、植物的群落結構等方面保證景觀的可持續性。高校校園景觀是一門包含藝術、生態、科學、文化的景觀設計,本文首先闡述了植物景觀的概念,接著論述了植物景觀設計需要堅持的幾點可持續的發展理論,最后給出高校校園可持續植物景觀設計的幾項原則,為高校植物景觀設計提供一條科學之路。
植物景觀是一種物質美,一種由自然植被、植物群落、植物個體等所表現的形象,反映到大腦皮層,產生的一種物化美。
植物景觀設計又叫做植物造景,利用喬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木造景,讓植物的線條、色彩、造型來創造出自然美,給人們以身心的享受,尤其是“景觀”給人們帶來的視覺享受。
植物景觀設計概念是與時俱進的,隨著生態園林建設、景觀生態學、全球生態學的引進,傳統植物造景觀念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新的植物景觀設計不僅要求利用植物營造視覺藝術效果,它還要求人文、生態、科學、心理等科學上的配合,所以,與時俱進的植物景觀設計在當下被要求適應時代、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是指在滿足我們這一代的同時,滿足我們子孫后代的需求。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城市發展中物化為城市建設的生態化,可持續發展理論在城市的高校中發展出一系列的可持續植物景觀理論。
新型自然觀。新型自然觀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科學研究表明,校園人工林的生態價值遠低于自然林,所以,在校園景觀,首先要保護自然植被,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局面;然后根據校園里的自然條件分配種植人工植被,人工植被和自然植被的配置間要遵循植物群落的自然演變規律。
校園綠地的單位是——植物群落。植物群落是指一段地面上全部植物的總和,植物間的比例、外形、生存條件都存在相互關系,為著一個生態功能而努力。高校植物群落的組合要從周邊環境和原有植被出發,而不是一些自選的地被植物間的按比例配置。構建豐富的復層植物群落是生物多樣性的前提,良好的復層植物群落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和空間,將土地、光照、熱量等自然資源最大限度的轉化成經濟效益,同時,良好的植物群落也是穩定動物生態的物質轉換和能量循環的中轉站,有利于構建健康的生物鏈。
綠色植物最大的功能性就是環境功能,凈化空氣、降噪減污、吸滯粉塵等環境功能使得植物景觀成為校園景觀建設的主體,科學的選擇和利用植物,對改善校園環境、保護生態平衡意義重大。高校不僅是師生學習的地方,也是生活的場所,蔥郁的綠色環境襯托出高校特有的文化氛圍,同時,植物空間的塑造是師生放松、鍛煉的好去處,所以,校園植物景觀設計首先要充分發揮植物的功能,創造出和諧、安寧潔凈的校園環境。
“Rome was not bui l t in a day.”同樣的,大學校園也非一日建成,其中長期積淀的校園文化精神內涵是校園環境的核心和靈魂,大學悠久的歷史明顯地物化在校園景觀的建設中,所以,大學校園植物景觀不僅是當地植物的地域性、藝術性的顯示,也是校園文化氛圍的外化,一流的景觀和一流的師資、一流的教學水平交相輝映,使你自然沉浸在自然景觀塑造的校園文化中,感受到校園動態的景觀文化。
目前,國家經濟處在穩步上升的小康水平初期階段,要想切實的加速經濟增長方式,需要各行各業杜絕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形成節約型生產和消費模式,創造資源節約型社會。校園環境建設是確實至關重要且不可缺少,但必須要在經濟性原則指導下進行,具體可分成以下三個步驟:首先,對校園自然景觀設計要合理規劃,避免重復建設帶來浪費;其次,選擇適應地域環境的植物,減少植物群落養護帶來的財力、物力,同時,注重植物養護的科學性和經濟性;要對原有植物進行保留和新建景觀的合理補充,保證新建成的植物群落在生態系統上的穩定性和視覺上的新穎性即可。
科學性要求適地適樹,選擇適土植物。植物個體的生態習性不同,對光照、熱量、水源、空氣等自然條件的要求不同,景觀群落的植物存在相互間的共生關系,同時,景觀群落的植物要求呈現生命演替的延續性,所以,植物造景要遵循科學性的原則,讓植物自然生長并做好養護工作。
植物景觀除了環境功能外,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具有藝術價值。高校植物景觀必然能看出繪畫藝術和造園藝術,在一塊植物景觀群落中,必然有基調樹種,襯托的植物在色彩、線條、形態上與基調樹種相協調,它們之間沒有相同點,卻有很強的統一感,隨著時間變化,植物景觀就像一幅動態的畫,視覺藝術效果極佳。
植物景觀是有生命的有機群落,遵循生命的繁衍衰落,要做到可持續性在景觀設計中要考慮到很多因素,首先,要遵循植物的生態習性和季相變化,這是景觀可持續的物質基礎;其次,要融入大學校園的精神內涵,塑造獨特的校園景觀環境,這是景觀可持續的人文支持。
[1]陳倩云.大學校園植物景觀質量提升的改造實踐與探索——以西南林業大學校園景觀改造為例[J].農技服務,2016,33(6):259-259.
[2]關丹旸.高校校園中參與性景觀設計的影響因素與設計原則[J].藝術教育,2013(11):165-165.
[3]陳艷華.高等學校校園植物景觀設計探源[J].藝術教育,2012(9):146-147.
[4]肖懋汴.可持續發展的校園景觀設計探討——以吉首市高級中學景觀設計為例[J].現代園藝,2016(14):56-57.
林崇華(1972.05- ),男,籍貫遼寧省撫順市人,碩士,河北工業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劉曌(1992.06- ),女,籍貫河北滄縣,在讀研究生,河北工業大學,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