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永恒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傳媒藝術學院 404100)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創意家具家居專題設計》課程設計前期的改革與探究
尹永恒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傳媒藝術學院 404100)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并且“互聯網+”被明確寫入2015年7月4日國務院印發的《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可以說已經是國家戰略層面的設計。“創意家具家居專題設計”課程與互聯網的結合是很早就開始了的,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教師、學生“教與學”的重要手段。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課程設計前期過程中有很多形式、內容和方法已經無法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只有針對高職創意家具家居產品設計前期過程存在的問題進行相應的改革,才能切實提高整個“創意家具家居專題設計”課程質量。
“互聯網+”時代;創意家具家居產品設計;改革與探究
“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和無限潛力,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正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著戰略性和全局性的影響。家具家居產品的設計前期模塊是與互聯網結合最為緊密的階段,也是整個課程的重中之重,這一模塊實施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了后面的設計、制作及銷售等等環節。所以,探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創意家具家居專題設計》課程設計前期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創意家具家居產品設計很早就與互聯網進行結合,前期的市場調研、資料收集、設計方向的確定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去完成。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首先,傳統的互聯網的軟硬件設備已經無法完成隨時看、隨時學、隨時互動等這些應激性的要求;再有,目前教學過程中為獲取最新的設計信息所用的手段仍然較為單一,一些網站的設計信息為了體現速度,往往忽視文章質量,造成了一些同學對于設計概念的理解過于簡單;還有,傳統紙質調查問卷、電話調查問卷、網站調查問卷等形式已經不能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要求,這些手段非常耗費設計師和被調查用戶的時間,降低了工作效率;最后,獲取信息手段的落后直接導致設計方案的時效性與創新性,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1.在課程中使用新的互聯網硬件設備與軟件
在此之前,在課堂上,信息收集除了傳統的紙質媒介,較為倚重的互聯網設備就是電腦和電腦上的windows操作系統。使用這種方式是因為高校教學紀律的限制不得已而為之,課堂使用手機、平板電腦是大多數學校明令禁止的。
而現今,資訊的獲取方式已經有了很多新的渠道,例如基于安卓系統、ios系統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這些硬件設備已經非常普及,而且攜帶方便獲取信息更加快捷、更加方便、上手也更快。根據產品藝術設計專業特殊性,手機、平板電腦已經被學生和老師普遍接受,只是必須控制好教學秩序,避免出現上課時玩游戲、看影視視頻等與教學無關的活動。
2.利用更新、更廣的渠道獲取最新的設計信息
目前,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各個門戶網站獲取最新的設計信息是最常用的辦法。但是,各個門戶網站的信息資源要么就是為了追求信息的更新速度、要么就是追求設計信息的廣度,對于設計信息的深度解讀有所欠缺,這就需要利用其他一些渠道來獲取更有學習價值的設計信息。
利用微信公眾號、家具家居產品設計類App等新興媒介,在移動終端獲取大量設計信息,并且這些設計信息分類更加清楚、內容更加詳實、帶有作者的主觀分析,趣味性也比較好,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推送一些對其完成設計作品有幫助的文章,這種方式更加有的放矢,更加高效,對學生的幫助也最大。
3.利用多種手段在互聯網上完成市場調研
以前,“創意家具家居專題設計”課程的市場調研需要學生制作調查問卷、打印、派發、填寫、回收等非常具體、非常繁復的工作,這個過程雖然對學生的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有一定的鍛煉,但效率往往不高,占用課時較多。如果把握不好,會影響課程后續工作的進度。因此,也需要進行必要的改革。
筆者認為,紙質調查問卷應該保留,因為它是可以起到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作用,但也應該將重點轉移至借助網絡傳播的方式進行調查問卷工作的展開。比如,通過朋友圈、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將調查問卷散發出去,通過這些方式進行大面積的推廣,再將問卷進行回收、統計、分析,發現現有產品的一些問題,可針對這些進行設計創意的展開。
再有,目前各個網購的網站、相關職能部門都有相應的云端數據儲存,就是所謂的大數據,如果能夠通過合法的手段調閱這些大數據,就能夠分析出消費者的愛好、消費者的心態等,針對這些購物愛好和購物心態來進行創意家具家居產品設計。
4.推動課堂設計創意的發掘與設計展開
過去,“創意家具家居專題設計”課程完成前期設計調研工作后就直接進入設計實踐的環節,方案會在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分析、評價,這種主體架構就是我們所說的“圈內人”,人員構成過于單一,不利于方案的擇優與改進。針對這一情況,利用互聯網也可以將這些問題進行必要的改革。
利用網絡投票、網絡直播、朋友圈點贊等形式都可以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這些“聲音”就是很好、很直接、很公正的設計評價,特別是在方案設計初期,這些評價能夠使學生聽到一些非專業人士的聲音,也能夠在設計實踐開展之初就聽到潛在消費者對設計方案的評價與意見,對于后期的設計實踐會有較大的幫助。當然,這些評價有對、有錯、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這就需要老師與學生進行再次斟酌。這個“一里一外”的過程看似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實則會減少設計實踐的工作量。所以,從整個課程來看,筆者認為這種方法是可行的。
總之,隨著互聯網與家具家居產業的發展,兩者的對接會越來越緊密。特別是各種虛擬現實技術的日漸成熟,家具家居產品在互聯網上會朝著可觸摸、可感受、可在虛擬室內環境擺放、可查看整體的虛擬效果等方向改進,這也對“創意家具家居專題設計”課程中的教師與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始終關注互聯網發展動態,并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培養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符合社會需要的家具家居產品設計的專業技術人才。
[1]高喜銀,鄭穎. “互聯網 +”時代的“產品開發設計”教學改革實踐——以西柏坡紀念品開發為例[J]. 河北農業大學學報( 農林教育版),2016(04).
[2]吳新林. “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意設計產業發展之思考[J]. 家具,2016(01).
[3]胡樂樂. 論“互聯網+”給我國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J]. 現代教育技術,2015(12).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一般教學改革研究項目(GZJG161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