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可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110136)
“瀟湘館”中美學原則的探析
吳 可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110136)
提到《紅樓夢》,林黛玉無疑是家喻戶曉的一個關鍵人物,在賈府公認的金鳳凰是賈元春。其實在曹雪芹的創作意念中,真正的鳳凰,精神的鳳凰,卻是在瀟湘館里詩意棲居的林黛玉。鳳凰非梧桐不棲,可見瀟湘館的獨特之處。可以說瀟湘館就是林黛玉的象征,它與林黛玉達到了形神合一、物我交融的完美境界。文章通過美學原則對瀟湘館進行研究和分析,并探討了在現代環境設計中的借鑒。
瀟湘館;美學原則;室內陳設;繼承發展
《紅樓夢》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首,內容涉及到政治、歷史、建筑、園林、室內陳設、醫藥、飲食、茶酒、文學、詩詞、服飾文化等等,可謂包羅萬象。圍繞《紅樓夢》的品讀研究形成了一門顯學——紅學。其中的建筑、布局、室內陳設、構造的各個方面,內容豐富,更是值得探索。 文章僅對瀟湘館的幾處環境描寫中所用到的美學原則,談點粗淺的體會。
尺度與比例是現代家居環境設計中很常用的原則,緊張的居住空間使得現如今對尺度的要求非常高,在偌大的賈府中也能找到相對狹小空間的描述,第十七回“上面小小兩三間房舍,一明兩暗,里面都是合著地步打就的床幾椅案。”可見瀟湘館的室內空間窄小,但是運用到美學原則中的尺度與比例這一原則。比例是理性的、具體的,尺度是感性的、抽象的。瀟湘館雖然室內空間狹小,但是室內陳設趨向整體化、組合化,尺度通過黃金比例相應縮小,來劃分居室空間,這是一個非常討巧的辦法,會在一定尺度上改善空間,而這種室內家具的設計方式正是后世組合式家具的啟蒙。家具根據室內空間的大小來設計擺放,通過尺度與比例原則,最大限度地利用室內空間,不僅使狹小空間變大,而且保證了室內空間的完整性。瀟湘館雖不比其他人的房間開闊奢華,但卻小巧精致,更加耐人尋味,對于現在緊張的居住環境,起到了借鑒的意義。
就《紅樓夢》中對瀟湘館的描述來說,作者曹雪芹不僅文學造詣很高,而且在環境設計這方面也頗有見地。其中第十七回,“忽抬頭見前面一帶粉垣,數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掩映……出去卻是后園,有大株梨花,闊葉芭蕉,又有兩間小小退步。后院墻下忽開一隙,得泉一派,開溝尺許,灌入墻內,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林黛玉的住所瀟湘館,外面以竹子為主,竹下泉水縈繞,兼種梨花和芭蕉,形成以綠色為主兼白色的色調,環境秀麗雅致,超凡脫俗。
第四十回,“賈母因見窗上紗的顏色舊了,便和王夫人說道:……我記得咱們先有四五樣顏色糊窗的紗呢,明兒給他把這窗上的換了。……那個軟煙羅只有四樣顏色:一樣雨過天晴,一樣秋香色,一樣松綠的,一樣就是銀紅的。若是做了帳子,糊了窗屜,遠遠的看著,就似煙霧一樣,所以叫作‘軟煙羅’,那銀紅的又叫作‘霞影紗’……可不是這個!先時原不過是糊窗屜,后來我們拿這個作被作帳子,試試也竟好。明兒就找出幾匹來,拿銀紅的替他糊窗子。”
由于瀟湘館的外圍環境主要以綠色為主,館內建筑的紗窗用銀紅色進行對比,恰到好處的點綴了整體色彩。對比是美的構成形式之一,在家居布置中,對比手法的運用無處不在,可以涉及到空間的各個角落,光線的明與暗、色彩的冷與暖、乃至材料的變化,都會使家居風格產生更多層次、更多樣式的變化,從而詮釋出豐富多樣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氛圍。軟煙羅遠的看著,就似煙霧一樣,朦朧感正好起到了調和作用,讓瀟湘館中的紅綠這對互補色的對比度進行緩沖與融合。
軟煙羅,是瀟湘館窗紗所用到的一種極薄的羅。文本第四十回中,對這羅的質地做了較為詳細的介紹。“賈母笑向薛姨媽眾人道:‘……正經名字叫作‘軟煙羅’。……如今上用的府紗也沒有這樣軟厚輕密的了。’”正如賈母對這羅的評價——軟厚輕密,別小看了這四個字,是對軟煙羅的高度評價了。軟,質地柔軟;厚,手感厚實;輕,份量輕盈;密,織工密實。這四個字初看上去,是矛盾的對立字,“厚”便難以做到“輕”,“密”而不易“軟”,但是,軟煙羅偏是做到了四色兼具,軟厚輕密,可見其織工技藝高超,精貴。
穩定與輕巧幾乎就是國人內心追求的寫照,理性與感性兼容形成和諧的生活方式。瀟湘館的建筑是理性的體現,四平八穩,左右對稱,擁有獨特的秩序美。但是都呈現理性的狀態,又未免顯得呆板沉悶,缺乏靈動輕盈的韻味。于是當建筑的紗窗用感性的思維運用到軟煙羅這樣輕巧的材料時,就印證了美學原則中的應用技巧:穩定是整體,輕巧是局部。
“軟煙羅”便是書中對居住空間裝飾材料使用的體現,作為瀟湘館一種可呼吸的纖巧居住空間裝飾材料。使得室內外環境融為一體,清幽感呼之欲出,也使建筑輕重分配協調統一。《紅樓夢》中對居住空間裝飾材料的選擇和應用上,以美學為原則兼顧自然實用。將自然、居室空間和美學進行緊密的結合。配合穩定與輕巧的美學觀念,保持了居室空間中室內與室外、人與自然的和諧,值得我們在設計中進行借鑒。
賈政認為瀟湘館充滿了幽靜的書卷氣息。第四十回中又對瀟湘館的室內陳設進行了描寫,其中瀟湘館的布置是書房的樣子,室外的清幽環境和室內的書房式布置相統一,符合“書齋強調與自然的和諧以及與園林的互動”。瀟湘館格調始終一致:清靈、安謐、孤高。室內外環境的風格、室內空間的形式、家具的樣式也都相統一。
在第八十九回有對黛玉閨房中所掛的“斗寒圖”進行描述:“一個嫦娥,帶著一個侍者,又一個女仙,也有一個侍者,捧著一個長長兒的衣囊似的,二人身邊略有些云護,別無點綴,全仿李龍眠白描筆意,上有“斗寒圖”三字。”以此畫來襯托林黛玉的孤傲高潔的性格。在現代的室內陳設中不妨也掛幾幅主人喜歡的字畫,點綴一下空曠的墻壁,讓別人來猜猜你的性格。自己畫的、朋友送的或者有趣、文藝、抽象等等,雖然字畫的形式風格多樣,但是與整體空間設計統一融合即可。這樣的設計遵循了“寓多樣于統一”的形式美原則。
《紅樓夢》這部文學著作,帶我們領略了清代居住空間的形式美,同時帶給后人對美學原則的應用和研究。不僅涉及到瀟湘館的室內外環境中諸多設計的要素,還包含美學裝飾要素、空間要素和色彩要素,在選擇材料上也對現代設計起到了借鑒的作用。對現代居住環境設計中文化元素和內涵象征的缺失,以及空間分隔的理解,具有非常實用的現實意義。曹雪芹對《紅樓夢》這部巨作別具匠心的刻畫描寫,為我們后人留下了一筆偉大的財富,里面有太多內容值得我們細致琢磨考究。通過這部被稱為反映清代中期的百科全書,對我們現代空間環境設計起到了啟發和借鑒的作用。讓設計能更好的結合民族傳統的審美特點,并對傳統工藝改造、變通與再創造,使之得以繼承和發展。
[1]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2]呂啟祥,林東海.《紅樓夢研究稀見資料匯編》(增訂本)[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版,第511頁.
[3]孫紹振.《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M], 語文出版社,2009.11.
吳可(1992.10- ),女,山西太原人,單位: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院,研究方向:設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