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文卿 (焦作大學 454150)
視唱練耳教學初探
喬文卿 (焦作大學 454150)
視唱練耳是音樂教育的啟蒙,是進入專業學習的必要訓練手段。其作為一門技術理論課,對于發展學生音樂聽覺、增強音樂記憶力、培養正確的音準和節奏感,從而獲得熟練的讀譜技能及豐富的音樂語匯。視唱練耳主要是通過聽覺訓練和視唱,訓練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激發學生內在隱藏的音樂潛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從而使學生更加了解音樂的魅力所在。因此,學好視唱練耳非常重要。但在平時的教學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現將主要問題歸納如下: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傾聽是理解音樂的第一步。讓學生擁有聆聽的習慣,擁有音樂的耳朵去捕捉生活中的音樂,并感知生活中的音樂。而當前的視唱練耳教學,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一門枯燥無味的“技巧”課。教師彈,學生唱,變成了視唱練耳課的主要方式,從而忽略了視唱練耳內在所具有的音樂思想。因此,視唱練耳教學中強化學生領略內在的音樂思想,除了注重專業性的培養之外,也能夠加強對音高、音程、和弦、節奏等音樂要素以及音樂作品的內心體驗和感受的訓練和培養。
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相輔相成的。教師的“教”除了注重引導,更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助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目前我們的視唱練耳教學還處在這樣一個階段,“教師主動教,學生被動學;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考試考什么,學生練什么”。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氛圍嚴肅枯燥,學生機械接收。教師只注重學習的結果,而忽略了學習的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該如何積極參與才能豐富情感提升自身的音樂想象力的發展。
傳統視唱練耳訓練的主要內容是提高學習者對樂音的聽辨能力。具體的訓練內容包括:旋律模唱、單音聽辨、音程聽辨、和弦聽辨、節奏聽辨、旋律聽辨等,而鋼琴就成為了主要訓練工具。可教師演奏技巧的不穩定性,以及學生長時間對鋼琴的依賴,成為了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當今,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早已浸透整個音樂教學,成熟的音頻技術可以成為任何樂器的“現場重現”,使教師個人就可以用任意的樂器和音色方便地進行視唱練耳訓練。并且“多聲部訓練”是視唱練耳教學中教師比較難以展示音響效果的一個部分,計算機多媒體的使用可以將多個聲部、多種樂器的音樂和銀色進行整合再現,極大的豐富了教學。而多媒體所營造的互動教學環境,也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索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必將對視唱練耳教學造成阻礙,成為不可協調的矛盾,阻礙學生的發展。因此針對以上幾點問題,我提出幾點建議:
視唱練耳起源于法國教會的唱詩班所開設的歌唱練習,之后逐漸被認可,并形成專門的音樂基礎教學課程。起初,視唱練耳課程的主要內容是讀譜練習、發聲練習以及歌唱練習等,之后隨著發展,其內容不斷擴充,形成了綜合性的基礎音樂學科。通過學習視唱練耳課程,能夠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辨知能力,增強自身對于音樂的領悟能力,從而體會每一個音樂要素所在作品中的作用和影響,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從單純的唱譜子,變成內心聽覺的訓練。不局限于音符的音高是否準確,更多的去感知音調、力度、色彩、速度、情緒等。用這樣一種內心所構造的聲音畫面去引導自己來演唱,從譜子的演唱者變成藝術的創造者。把各種表情、風格等因素都盡量加以表現,讓內心聽覺發揮作用。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是的學生們把大腦中的音樂形象不斷的積累,為學生創設了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們充分的認識視唱練耳課,明白其在整體音樂素質提高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多聲部視唱是一種多層次的音樂藝術表現形式,縱橫交錯的旋律構成了立體性很強的音樂,有和聲式、復調式或二者綜合式三種多聲部市場形式,縱向形成色彩豐富的音程、和弦以及復雜的立體節奏,能豐富了音樂作品的表現力,同時也增加了技術上的表現難度。
所以和聲聽覺訓練就成為了教學中的一個難點。首先,應讓學生搞清楚每一個和弦的功能、和聲的功能性。一般來說,學生只注重孤立的音程、和弦的聽辨,忽視和聲功能的聽辨。這樣不僅影響了聽音的準確性,也會讓判斷的速度大打折扣,這也就失去了多聲部視唱和聲性訓練的意義了。
因此,單聲部視唱訓練是視唱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平時的課堂訓練中,教師一般會進行鋼琴彈奏,幫助學生固定音高、強化節奏,這對于培養學生多聲部音樂織體的感知能力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這樣,學生在接觸多聲部視唱時,對于多聲部視唱中所包含的音樂織體、和聲色彩和和聲功能性的發展走向就會有一個正確的感知和認識。課堂上,教師彈奏,學生跟唱單聲部視唱的同事,其實已經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多聲部訓練,隨著不斷的聯系和鞏固,就能更加明白調式、調性、和聲功能對于多聲部視唱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主動性,也更加能夠明白每個科目之間都存在的必然的聯系。
利用電腦音樂可以進行音準、節奏方面的訓練,這相較于傳統的視唱練耳教學,可以說,具有獨特的優勢。電腦上對于音準的模擬是任何樂器都不能比擬的,節奏節拍更是十分的精確。把需要視唱的譜例輸入專業的電腦軟件,讓學生進行譜例分析。并且可以根據需要改變旋律的速度,把某些難以突破的片段節選出來重復播放,學生反復傾聽、反復記憶,并進行分析,這樣既方便與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也讓所理解的內容記憶更加扎實。
音色是音樂的四大要素之一,但受到教學手段的限制,對于音色的聽辨訓練極易忽略。高校的練耳的教學主要借助于鋼琴,但當遇到多種樂器來展示的多聲部旋律時,就犯了難。而電腦音樂軟件,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可以在軟件音源上輕松獲取各種不同樂器的音色,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課程趣味性。也很好的解決了鋼琴在聽辨中的局限性,輕松的實現了多聲部音樂聽辨的教學。
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中,節奏節拍的訓練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部分,僅僅用學生用嘴唱,教師鋼琴彈奏作為唯一的教學方式方法,在音色變化等方面有著一定的局限性。而電腦軟件音色庫中設有不同的打擊樂器音色,根據教師的教學安排,以及教學內容的需要,選擇不同的樂器形式,并組成各式各樣的節奏節拍織體進行強化訓練。這比傳統的課堂中教師只能鋼琴彈奏節奏音型更加的豐富多彩,節拍強弱循環明確,節奏鮮明,更加接近于音樂作品。
總之,在現今地 音樂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基礎課程對于音樂教育的影響。而視唱練耳課程作為音樂教學的一門基礎課程,看似簡單,實際內涵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和其他課程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促進。改變現有的傳統教學的弊端,讓更多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融入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真正領略其魅力,明白其重要性,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萬丈高樓平地起”,只要我們循序漸進的學習和不斷更新的教學模式,把更多有利的外在元素引入到課堂當中,這樣必定能讓視唱練耳課程大放光彩。真正希望視唱練耳的學習能為學生遨游音樂世界打下良好的基礎,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