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斌 安徽省六安市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
淺談新聞寫作的語言藝術
李文斌 安徽省六安市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
新聞語言是指借助于媒介平臺,為受眾報道最新發生的事件、傳播具有新聞價值時所使用的語言。伴隨如今新聞事業蓬勃發展,新聞語言在理論與不斷地實踐中逐漸探索出一套自身的體系,并彰顯出獨特的語言魅力。本文通過分析新聞寫作語言的特點,進而探討新聞寫作中的語言該如何運用的恰到好處。
新聞寫作 語言特點 藝術
新聞語言是傳播新聞信息的載體,它是通過新聞媒介向人們報道世界各地最新發生的事件。那些簡單直白的新聞寫作方法并不能滿足廣大受眾對于新聞的了解需求,用戶都希望能看到有聲有色的、多方位的新聞事實,想要滿足受眾閱讀新聞的需求,這就要求利用形象性較強的文學語言的來實現這個目標。
所謂新聞語言,就是利用新聞媒介,向世人報道最新發生的事實,并傳播帶有鮮明新聞價值信息時所運用的語言。
大眾傳播學的原理對此解釋為:新聞傳播就是媒介為傳遞最新、最真實的信息給隱匿、廣泛、分散的受眾,從而能完成“對話”。這種形式,在傳播學的術語中稱為編碼、解碼之間的互動,必須遵從相互合作之原則,讓受眾在解碼時盡量徹底的理解傳者的真實意圖。這種文字符號的編碼方式稱為新聞語言。
1.真實性。新聞語言的第一特點是真實性。報道必須真實是新聞客觀性的最基本要求。新聞的生命是語言必須真實。新聞的真實遵循真實的事實。通俗來講,新聞語言的真實,就是必須要用事實說話,準確無誤的反映生活事實,而不能信口胡謅、利用夸張想象隨意亂編。必須按照新聞中的時間、地點、事件、起因、人物這五要素來客觀報道事實真相,更要特別留意那些具體的細節描寫,萬萬不能憑主觀判斷歪曲事實或者以偏概全誤下結論。因為新聞消息一旦存在虛假成分,就會引起廣大受眾的質疑與反感,從而使新聞自身的價值也大打折扣。
2.精準。要與新聞事實相符合,語言的分寸要拿捏得當,切忌模棱兩可,抽象不清楚。對人物、事件及細節的描述要還原事件發生時的本來面目,用滿足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分析。新聞記者作為人民的公仆,要對黨和人民負責,切忌在新聞報道中使用不準確的新聞語言,切忌吹牛浮夸、言過其實。在進行報道前要認真分析真假是非,對所發生的事件要提出幾個疑問,弄清事情的原委,用真正實際的新聞語言報道新聞。
3.樸實。因為新聞是一種運用最廣泛的語體形式,是人們普遍關心的事實,所以新聞的語言必須通俗易懂,講究樸素的原則。新聞報道一定要和受眾的接近性相符合,盡量通俗化、大眾化、通俗化化。要盡可能地減少或避免使用專業術語,以及過于華麗空洞的辭藻。
媒體的報道必須著眼于大眾,要盡量使用接地氣,深入淺出的新聞語言,以符合于各個階層的廣大人民群眾。常使用的形式是使用最接近口語化的書面語言進行新聞報道,使新聞報道通俗易懂,活潑清新,從而被廣大受眾讀所喜愛。所以新聞報道不是教書先生似的板著面孔說教,而是亦師亦友、以平易近人的友善形象示人。
4.簡明。由于新聞具有時效性很強的特點,要求新聞語言必須做到開門見山,簡明精煉。所以記者、編輯的一項基本功,就是盡量用短小精悍、酣暢輕快的文字撰寫各類新聞。這其中“短”字最為重要,就是要求采編人員要對所發生的事實進行精選,用最簡短有力的語言交代清楚事情的原委,給讀者留下清晰的印象,不矯揉造作,不要給人冗長之感。做到直接精煉、清晰明了,用最簡單的文字,體現出發人深省的作用。
1.新聞語言要有時代感。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是新聞語言生命力的又一個重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它甚至起到“引領時代新潮流”的作用。它反映了最真實、最直接、最快速、最普遍的社會語言,同時由于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和新鮮感的特點,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也需要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一些社會上最新流行的語言會不時在新聞報道中傳遞出來。
盡管這樣,“領導時代新潮流”并不代表著一味地追求潮流和新鮮感,如今的一些新聞報道,在文中經常硬要強加幾個“英文”以表現時髦,中洋混雜反倒顯得不倫不類。這種虛夸的文風不被提倡。
2.新聞語言的不同風格。在符合客觀、精準、樸實、簡明等總體要求的基礎上,針對具體報道、不同的作者,新聞語言還可以寫出不同的風格或者有不同的語言要求。
由于通訊承載著表達事實、展開事實、再現事實或闡述事實的任務,它與消息報道相比,內容要更深入、更細致入微,還要對消息所提供事實做進一步的完善,疑惑對所報道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事實進行“放大”處理。同時通訊報道涉及的范圍要比消息更全面和廣泛。因此,它有必要運用更多的修辭手法和借鑒更多的文學寫作技巧。總體來說,通訊的語言比消息更豐富形象,在里面融入了更多感情色彩。
不同題材和內容的新聞事實,其基調也各不相同。有的題材嚴肅,有的題材活潑,還有的題材華麗,有的題材平實,有的題材歡快,還有的題材凝重。在報道中一定要對題材的基調定位清晰,以新聞事實為依據,選用恰如其分的語言準確無誤的對新聞事實進行如實報道。
3.新聞語言的主要特點即白描。“白描”是中國繪畫中的一種傳統技法。它與工筆及寫意畫有著本質的區別。在作畫時單純利用墨線來勾勒物象,線條精簡卻逼真傳神,沒有顏色的渲染,只用略施淡墨的方法進行創作。這種技法的利用,使作品達到出神入化的藝術效果。新聞寫作借用這種技法,不尚修飾,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可以力避浮華、做作,以質樸的文筆,簡練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
白描雖是一種寫作手法,但從文章的形式來看,它和直接敘述的差異不大。也可以說,白描是描寫和直接敘述的統一結合體。它以透明度高、質樸平實的寫法,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使事物的特征突出明顯,新聞價值感強烈,便于受眾在交流中快速接受所發生的新聞事件。
[1]王麗娜.論新聞寫作的語言藝術[J].中國傳媒科技,2012.
[2]張秀云.淺談新聞寫作的語言藝術[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