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宏斌 江西應用科技學院
“一帶一路”戰略涉及沿線60余個國家和地區,這為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充足契機,但受語言、偏好、支付等因素影響,電子商務在該領域的發展必然有別于境內,而為了盡可能消除由此帶來的發展障礙,正是本文就“一帶一路”經濟區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模式開展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帶一路”戰略涉及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且這些國家和地區多為新興或發展中經濟體,這就為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而由于各國間的經濟結構具備互補性和相似性,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也將因此為我國貿易領域增添新的活力。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將使各國人民的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發生較大變化,而跨境電子商務則具備滿足這種變化的能力,由此可見跨境電子商務能夠較好順應市場帶來的需求變化,該領域的潛力可見一斑[1]。
2015年11月30日人民幣正式“入籃”,這標志著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大幅提升,而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將滿足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使用同種貨幣的需要,這是由于同種貨幣能夠避免跨匯率變動帶來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風險。
在“一帶一路”經濟區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模式的選擇中,區域性電子貿易平臺的建設屬于其中典型,這一典型的優勢在于對共贏理念的貫徹。在具體的區域性電子貿易平臺建設中,開放透明、市場驅動等關鍵詞必須得到把握,由此國際金融發展趨勢、“一帶一路”戰略要求、各國投資、貿易發展將與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實現高度契合,多邊資源優化配置、我國貿易結構改善、國際市場進入途徑拓展也將由此實現,于2016年上線的“中國—東盟跨境電商平臺”便屬于典型的區域性電子貿易平臺。“中國—東盟跨境電商平臺”由東盟各國國家工商會與中國貿促會共同建設,該平臺具備海關通關報檢、政策共享、海外融資、貿易配對、跨境物流等服務,由此“一帶一路”經濟區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獲得了有力支持,本節內容的實踐價值也得到了較好證明[2]。
除區域性電子貿易平臺的建設外,跨境電子商務生態體系的打造同樣屬于“一帶一路”經濟區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模式,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為通關、物流、退稅、產品質量等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層面提供保障。在傳統的跨境電子商務運營中,海關、檢疫檢驗、稅務、外匯等環節往往會耗費大量時間,因此本文建議由政府牽頭打造跨境電子商務生態體系,由此實現的各部門數據對接即可為“一帶一路”經濟區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智能化監管、陽光化通關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東盟信息港論壇·電子商務峰會”已于2017年10月在我國廣西召開,這一峰會探討的技術支撐、公共服務、政策監管等內容將為跨境電子商務生態體系的打造提供一定支持。
跨境電子商務本身屬于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一帶一路”也是近年來我國新推行的戰略,而為了保證二者能夠實現高質量合作,我國政府必須設法實現跨境電子商務領域國際協調,這同樣屬于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模型選擇之一。所謂跨境電子商務領域國際協調,實質上指的是在該領域建設完善的經貿規則,考慮到相關規則存在尚不明確和已經成熟兩種,本文提出了以下兩方面建議:(1)尚不明確規則。跨境電子商務領域相關的企業身份認證、區域通用檢驗檢疫體系、跨境信用體系等屬于尚不明確的跨境電子商務規則,我國政府必須盡快完善這類規則并作出明文規定。(2)成熟標準。我國擁有較為成熟的產品質量標準、檢驗檢疫標準,只需要將這類標準引入跨境電子商務領域,即可較好為其發展提供支持。
除上述幾方面外,跨境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的完善同樣屬于重要的“一帶一路”經濟區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模式,這一模式主要是為了保證跨境電子商務能夠真正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眾提供高品質的產品、服務。在跨境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的完善中,近年來我國較為流行的“一網三庫六平臺”體系具備較高借鑒價值,該體系涉及的跨境電子商務信用保障服務網、跨境電子商務信用信息庫、第三方信用平臺等內容,能夠較好滿足我國“一帶一路”經濟區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具體的跨境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完善中,我國政府不僅需要不斷加大對該領域信用體系的支持,還需要加大對信用服務行業的支持力度,同時大數據技術、信息共享也必須在該體系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跨境電子商務誠信資金、假貨先賠機制、誠信條例則屬于該體系建立可以采取的典型策略。
綜上所述,“一帶一路”經濟區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模式直接影響我國整體戰略的推進。而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建設區域性電子貿易平臺、實現跨境電子商務領域國際協調等具體內容,則證明了研究所具備的較高實踐價值。因此,在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中,本文內容能夠發揮不俗的參考作用。
[1]張雪麗.“一帶一路”背景下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模式及發展運營[J].納稅,2017,(32):156.
[2]黃藝.“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電商探索合作新模式[J].改革與戰略,2017,33(08):17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