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這些年才興起的,它其實是建筑學專業得擴大和延伸,它比建筑專業規模更為龐大,包括了眾多的領域,比工程更具有情感,是人們對室內外環境的高層次和理想狀態的追求。改革開放以來,人們開始追求較高的生存品質,要求重新構筑新型人文環境,在這種大的環境下,各大院校開設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并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它因為包含了室內外環境的設計內容,體現了對工藝和藝術的完美結合的追求,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往往具備一定的歷史文化的積累,同時要具備借助多元化的表現手法來創造別具特色的空間環境,在設計過程中往往融入了眾多的科技與時尚潮流元素,這種飽含設計者精神內涵的空間形態,往往能折射出使用者的高層次心理需求。因此環境藝術設計被一度認為是一門就業前景非常廣闊的專業。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涵蓋了室內設計與景觀設計兩大類別,它的發展經歷了從室內設計到現在的室外環境設計(城市道路交通、城市雕塑、城市公園、旅游度假區等)。現代科技的進步和人們對文化品質的追求,使得環境設計包含了對生理環境、心理及行為、生態環境等綜合性的需求,而這些需求在很多崗位和職業中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來參與建設。因此我國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可以在景觀設計工程公司與設計研究院從事設計和施工圖繪制的工作,或者在一些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院校從事教育行政方面的教學工作,也可以在房地產和施工單位從事現場管理和技術監督工作,還有一些可以經過深造在相關政府管理部分擔任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全國高職院校中得到了大規模的發展,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迅猛發展后,出現了很多問題:
(1)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當前很多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帶頭人和負責人相對來說都是有一定年資的老教師,雖然有多年的教學經驗,但對市場的敏感度和參與度不高,沒有深入了解市場用人準則,課程內容的設置,沒有隨著市場的需求和改變及時更新,同時對現在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情了解的不夠徹底,用較高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學術和知識能力,忽略了實用性的操作,而造成了一定的偏差。
(2)實踐教學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老師多來源于剛畢業的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從大學里剛走出來的這些高級知識分子,雖然具備一定的學術和科研能力,但因為欠缺一線設計和工作經驗,使得實踐教學變成了一定程度的喊口號,無法從真正落到實處。而上課過程中的照本宣科和過多的理論講授,使得原本自我約束力和學習興趣就不夠濃厚的高職學生更加覺得學習的乏味,找不到所學內容的興趣點,教學效果達不到。
(3)缺乏相當的室外實踐教學的經費和支持:雖然實訓教學和教學改革一直在全國高職院校呼聲很高,各種類型的項目化改革和講課比賽開展得如火如荼,但最終在實踐落地過程中才發現缺乏基本的條件和基礎設施,很多高職院校都因為校園老化,資金有限,因而缺乏校內外實訓基地,那些所謂的室外實訓只能是老師依靠個人的關系和安排,走馬觀花式的去參觀一下,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4)缺少針對性強的就業指導:現在很多高職院校在上就業指導課得都是學院的那些費本專業的,拿了一本就業指導證的老師,他們因為專業不對口,葉沒有職業的工作經驗,講課只能從一些案例中去分析,缺乏針對性,不能從藝術設計當前的狀況出發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作為一個環境藝術專業得教育工作者,在多年的教學和實踐經驗中,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環境藝術專業應該培養出的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尤其對于職業院校來說,應該如何確定一個適合自身特色和辦學特點的環境藝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定位,我認為在制定培養能力和目標時我們應該從一下幾個方面來把握原則和整體的方向:
(1)應根據不同院校的學校性質和特色基礎來開展專業建設的定位和教學內容的設置。(2)必須在加強和深入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認識得基礎上,根據市場發展需要,及時地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結構進行改革,(3)整合利用學院的其他專業資源,通過相互交流和學習,培養高素質的智能型、復合型設計人才。
總之,高職院校的環境藝術專業的發展應以人才市場為導向,在辦學理念、專業設置、教學計劃、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校企合作、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改革,加強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
[1]陳茂群.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思考;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2).
[2]柳林史蕓.論藝術設計學科專業研究生實踐教學與能力培養.美術教育研究.2015(05).
[3]江濱.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新模型及教學控制體系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09.
[4]李華.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導向[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2(03).
[5]張洪雙.何靖泉.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綜合技能培養的實踐和探索[M].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