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香 大同煤礦集團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前言:自2012年開始,我國逐步從上海推行小范圍的“營改增”稅制改革,至2015年,我國已經全面推行“營改增”的稅制改革工作,通過將營業稅改為增值稅來達到降低企業稅負、減少重復征稅、推進產業機構轉型與商業模式創新等效果。但在實際的運行中,許多現代服務企業由于自身經營狀況與盈利水平等個性化因素,反而產生了稅負增加等消極影響。
“營改增”的稅制改革政策,對于現代企業的發展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不同類型的企業所受到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就服務企業而言,“營改增”的稅制改革同時會帶來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部分現代服務企業,原本需要繳納稅率為5%的營業稅,“營改增”之后,營業稅調整為增值稅,稅率也由5%上升到6%,若企業所能夠獲得的可抵扣發票的平均進項稅率為6%-17%,則其稅負的平衡點應當在4.54%-11.67%的范圍內。因此可以說,若該服務企業的含稅成本與收入的比重相較于稅負平衡點較低時,則企業的稅負有所增加;若該服務企業的含稅成本與收入的比重相較于稅負平衡點較高時,則企業的稅負有所減少,這就對企業的經營行的選擇與執行產生了影響。
以往企業所需要交納的營業稅是一種價內稅,而增值稅則屬于一種價外稅,在推行“營改增”政策之后,服務企業的定價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如前文所述,“營改增”之后,稅種由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稅率也從5%調整到6%,此時企業的定價主要包括產品或服務,以及企業的增值稅額,企業的收益的扣除這兩個部分之后,才是其凈利潤,相較而言,其收益是有所減少的,就需要企業調整定價策略,以確保其經濟效益。此外,“營改增”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
現階段,盡管“營改增”的稅制改革已經開展了相當一段時間,但實際上依舊有許多企業并不了解“營改增”的真正含義與其深遠的影響。同時由于“營改增”之后的納稅流程相較于營業稅而言更加復雜,因此許多企業并沒有主動了解“營改增”的具體改革事項與納稅流程,導致許多企業的稅負反而有所增加[1]。針對“營改增”的稅制改革給現代服務業所帶來的影響,服務企業必須對“營改增”的重要性及其重要意義有充分而準確地認知,不斷組織稅務人員學習“營改增”的相關知識與納稅流程,并大力引進了解與熟稔“營改增”稅制與納稅流程的稅務人才,提高服務企業稅務管理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確保企業更加適應稅制改革之后的發展形式與企業環境,進一步推動企業的健康發展。
現代服務企業需要抓好“營改增”所帶來的發展機遇,主動轉變企業發展理念,并結合自身的經營狀況、盈利模式與稅負情況,積極探索更加新穎而多元的經營模式,實現在稅制改革條件下的企業平穩過渡,減少“營改增”的消極影響的同時,也進一步拓寬企業的發展空間。
以律師事務所為例,傳統的律師事務所是承接訴訟業務的,若承接個體訴訟業務,則增值稅無法起到有效的抵扣與減稅效果,此時如果律所拓寬經營方向,轉換經營角度,將自身定位為增值稅的納稅人,則其在提供法律服務的時候,就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在當事人是增值稅納稅人的前提下,律所開具增值稅發票就可以減少當事人的成本支出,進一步提高當事人對律所的信任感與忠誠度,提高其選用其他法律服務的可能性,提高律所收入,同時也能夠以這種收入抵扣一部分成本支出。
現代服務企業在“營改增”的稅制改革條件下,必須提高自身的納稅籌劃意識,確保納稅人員充分了解當前的稅收政策,探索減少企業稅負的主要渠道與途徑。可以通過加強對增值稅發票法管理,嚴格遵守相關規定來開具增值稅發票,并按規定開展發票認證、獲取與抵稅等納稅工作,積極索要發票,及時認證并入賬,以減少企業所承擔的稅負。同時,企業還可以從其他角度減少稅務支出,例如,企業可以通過科學選擇合作方,減少自身的稅務負擔。企業盡可能選擇具備獨立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納稅人,來獲取進行稅額的抵扣,若合作企業并不具備獨立開具增值稅發票的資質,則企業可以通過獲取合作優惠等形式減少合作的成本支出,從而抵扣稅負。
如前文所述,“營改增”的稅制改革不僅僅為企業帶來了稅負減少的積極影響,同時也導致部分企業的稅負增加,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因而現代服務企業就需要進一步提高財務風險的安全防范意識,從更多角度來對財務管理工作加以規范[2]。比如,企業需要不斷增強對于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教育與專業培訓,提高其專業素養與職業道德水平,并幫助其進一步熟悉“營改增”的相關政策,減少不必要的重復納稅行為。同時,企業也需要做好內部審計工作,通過有效的監督與審計,確保企業財務工作的規范性與系統化。
對于現代服務企業而言,“營改增”的稅制改革不僅是一次挑戰,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是企業進一步拓寬經營范圍、打開市場局面的重要推動力,就需要企業主動迎合時代發展的浪潮,進行稅務與財務管理的調整,積極尋找更加適合的合作伙伴以實現稅負的抵扣,同時不斷提高對于新稅制的適應能力,在這個過渡階段占據更大的市場與先機。
[1]紀金蓮.營改增對現代服務業稅負影響因素分析[J].會計師, 2014, 184(1):31-32.
[2]張玥.淺析全面“營改增”對現代服務業的影響[J].經濟師, 2017(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