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卓瑾 長沙市實驗中學
個人隱私指的是公民個人的不愿意被其他人知曉的秘密信息。個人隱私包含的內容廣泛,如個人的資產信息、個人的身份信息、個人的婚姻家庭狀況、個人的通訊記錄等等方面。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個人隱私的涵蓋范圍會不斷的變化。
個人隱私的保護是我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但是在目前社會大數據信息時代里,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不僅僅帶來商業經濟的快速前進,也同時有著計算機技術被濫用的巨大風險,公民個人很難避免個人信息被泄露的情況。現在,個人的上網瀏覽記錄、社交賬號登錄記錄、網上購物信息記錄、快遞上的個人通訊地址等都有著我們個人隱私的痕跡。但是目前,在中國的個人隱私保護問題不容小覷。依據來自于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在2016年,中國的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已經達到了4.8億人。與此同時,2016年,來自于中國互聯網協會的數據顯示,有51%的網絡用戶表示,其在網絡購物的過程中有個人信息被泄露的經歷,更有高達84%的網絡用戶表示自己曾經有過關于個人信息被泄露的煩惱。
黑客往往掌握著高端的信息技術,他們通常不是攻擊個體用戶,而是攻擊大型的互聯網公司如Facebook、Twitter、騰訊、阿里巴巴。一旦他們攻擊成功,泄漏的用戶帳號數以億計。這些帳號可以在黑市上販賣,或是進一步攻擊個人電腦進行犯罪活動。黑客也由此獲得巨額利潤。
這是最常見的方式之一。當我們在各種社交網站、購物網站上注冊帳號,我們往往會輸入個人信息如身份證號、手機號碼、個人地址還有家庭關系等。他們往往會運用收集的信息進行商業活動。比如說淘寶網等購物網站,這些運營上根據你的購物信息進行分析,推測你的商品喜好、消費能力,再具有針對性的進行商品推銷。再說攜程、途牛的票務網站,他們掌握著更為敏感的個人信息,一旦出現泄漏情況,不僅是隱私安全,甚至是人身安全都會受到威脅。
當我們走在大街上,坐在咖啡廳中,我們會選擇連接公共wifi來上網。據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公共wifi安全系數極低。因為是公共服務,每個人都可以登錄,當黑客登錄進公共網絡,他們可以在提供新的網絡服務,從而攔截流量監視用戶的網絡活動,竊取帳號和密碼。此時,我們所有的信息赤裸裸的暴露在黑客面前。
在中國,個人信息販賣早已不是單獨的現象,而是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這個鏈條中高端的有黑客、互聯網、銀行等行業內鬼,低端的有淘寶店店主、快遞小哥、甚至是收廢品的,他們都是有可能是泄漏、販賣你信息兇手。他們把大量的信息賣給詐騙團伙、新興急需客戶的公司并從中獲取高額的利潤。而那些詐騙團伙、公司就會利用這些信息進行電話詐騙、投廣告進行推銷。
在紀錄片《第五空間》中第一集的開頭就展現了這樣的畫面,人們用睡眠APP監控自己的睡眠,用運動APP記錄自己的運動量,用社交APP發布自己的實時定位、個人動態,在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活動中,我們殊不知自己的隱私已經被我們自己給泄漏出去了。而犯罪分子便可以利用這樣的蛛絲馬跡來獲取我們的行蹤,實施犯罪。不法商家會用我們發布在社交軟件上的照片來進行商業宣傳,侵犯我們的肖像權。這些信息非他人刻意盜取,是我們疏于防范意識。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網絡世界亂象叢生的背景下,沒有比一部專有法律更能起到規范和保護的作用了。在美國、歐洲等西方國家,早已有多部法律來保護網絡信息安全。比如歐盟出臺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對進入歐盟市場的所有企業對個人數據的處理和使用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并賦予歐盟內部公民對企業進行個人數據處理的知情權、訪問權、反對權及“被遺忘權”。這些條例充分尊重了公民對個人信息處理的權利,為保護公民信息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國出臺的《網絡安全法》也對公民的信息安全保護進行相關規定,肯定了公民對其信息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網絡服務商在處理并使用公民信息必須征得同意,在使用時必須依法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
許多人并沒有意識到當我們在冗長的用戶條款下打勾時,我們實際上讓渡了我們隱私信息來換取便利的網絡服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別無選擇。但若能稍加防范,譬如閱讀完那些條款再做決定,這對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也能起作用。經常修改帳號密碼,在不同的帳號下不使用同一密碼,增加密碼的復雜度等等都能為保護個人信息安全起到直接有效作用。我國已于2014年開展網絡安全宣傳周,公民可以多多關注這些活動,在其中學習網絡安全知識,了解保護信息安全的手段和措施。這些都能極大的提高公民的網絡安全意識,防范網絡詐騙、釣魚網站的陷阱。
早2014年,中共中央就成立了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該小組致力于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統籌協調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及軍事等各個領域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重大問題,研究制定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戰略、宏觀規劃和重大政策,推動國家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設,不斷增強安全保障能力。這從宏觀領域為互聯網的安全治理起了領導作用。而各級政府也要把握中央精神,嚴格行政、執法,為公民信息安全保駕護航。在各級公安部門,更要加強網絡監管的職能,跟進互聯網高速發展的速度,不斷提升執法能力,維護公民信息安全。
如騰訊、阿里巴巴、網易、搜狐等互聯網大企,必須要起到模范先鋒作用,在保護公民信息安全上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建設好防范風險·的第一道大堤。同時在處于互聯網下游的行業,如房地產、服務業還有金融業、制造業,更要全面了解用戶信息保護的法律法規,嚴格依法使用用戶信息,保護公民信息安全。在泄漏的情況下要即使彌補漏洞,對用戶依法進行補償。對于行業內部信息販子的違法行徑,要及時發現,并立刻提交的司法機關嚴肅處理。
現如今,我國互聯網安全法律、個人信息保護法還不夠完善,而網絡技術的發展又日新月異,司法部門要持續學習互聯網安全知識,在各個領域延展個人信息的定義。面對形形色色的案件時,既要基于現有法律法規,也要根據具體案件靈活審判。要充分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尊重、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對于侵犯公民隱私權的行為更要嚴肅處理,毫不妥協的嚴格執行審判程序,為意圖侵犯公民隱私權的企業、個人敲響警鐘,起到警示作用。
[1]劉雅輝,張鐵贏,靳小龍,等.大數據時代的個人隱私保護[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5,52(1):229-247.
[2]匡文波.大數據時代的個人隱私保護[J].中國廣播,2015,52(6):11-14.
[3]王全弟,趙麗梅.論網絡空間個人隱私權的法律保護[J].法學論壇,2002,17(2):71-78.
[4]卜松濤.網絡人肉搜索與侵犯個人隱私權問題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2(5):93-96.
[5]王秀哲.論個人隱私權的行政法保護[J].行政法學研究,2006(2):39-45.
[6]孟曉明,張軍,謝少群.個人隱私信息安全現狀調查與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2,56(21):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