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震 十堰市一中
盡管高中的思想政治科目已經系統的總結了一部分理財的方式方法,然而理論的知識并不能等同于實際操作的經驗。由于高中生生活經驗不足,缺乏對有關理財知識和理財信息的了解,加之繁重的學習生活導致高中生缺乏自主培養獨立理財意識的契機,因此很多高中生都沒有養成自行規劃管理自己花銷以及存儲零用錢的習慣。在這種習慣欠缺下,高中生在理財方面的實踐經驗得不到積累和補充,因此高中生在理財方面存在一些常見的問題,需要我們加以注意。
理財對于高中生而言是我們規劃生活需要的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尤其是對于寄宿制高中的學生們來講,學會理財,豐富自己的理財經驗更為重要。近日,中山紀念中學兩位同學對寄宿制學生做了相關調查,得出《寄宿制高中生日常消費行為的研究報告——基于中山紀念中學的調查》這項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大多數高中寄宿生幾乎沒有理財習慣。53.98%的學生每月沒有記賬理財;24.43%的學生偶爾記賬;12.50%有時記賬;僅有不到一成,約9.09%的學生每月記賬。約51%的學生認為記賬理財沒有必要。處在高中年齡階段的高中生在實踐經歷缺乏的情況下上尚未形成完備的理性思考的思維體系,因此在思考問題方面有欠成熟,在理財方面更是缺乏縝密的分析和規劃。筆者認為,這是造成高中生在理財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的主要內在原因。
素質教育的呼聲盡管興起多年,但是在中國傳統考試制度的大背景下,家庭和學校在培養學生生活素質能力方面依舊不完善。關注培養高中生理財能力的家庭十分稀少,而學校針對理財能力的培養更是缺乏。據首屆“廣東青少年金融素養研討會”中發布的《2017廣東青少年金融素養白皮書》顯示:有79%高中生表示從父母處獲取理財知識,父母的作為對于學生養成金融素養至關重要。因此,學校和家庭方面教育環境的缺失也是導致青少年在理財方面存在問題的一大原因。
存在問題:在上文所提到的《寄宿制高中生日常消費行為的研究報告——基于中山紀念中學的調查》中,兩位同學還發現:學生對生活開支沒規劃,花錢無計劃。每月生活費際超支的學生占被調查人數的85%,有結余的學生僅11%。很少有同學考慮到下個月可能會發生的急需用錢的臨時意外情況,也很少有同學具有儲蓄意識,為自己迫切想要實現的大目標進行資金積累。
解決建議:首先,學校和家庭應該針對高中生理財給出適合可行的理財建議,對高中生日常的理財進行相應的指導,為之提供相關氛圍,培養其可持續發展意識以及儲蓄的思想,以備生活中出現的不時之需或是意外情況。
存在問題:由于思考問題的不成熟以及高中生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從眾心理,高中生很容易跟隨社會意識流進行行為選擇,因此在高中生群體中,“月光族”也日漸成為十分常見的現象。而高中生的支出比例也因為受從眾心理影響而有很高的相似性。因此高中生中盲目沖動消費的行為屢見不鮮。
解決建議:鑒于社會意識流對高中生人格的形成以及行為的指導具有很大的影響作用,我們可以通過引導社會意識流來使之對高中生理財意識加以正確的引導。使高中生能夠逐漸養成科學理財的習慣。
存在問題:很多高中生在日常消費時缺乏對自身經濟情況的充分考慮,忽略了家庭經濟水平與所購商品的實際使用價值。這樣的習慣不僅給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還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解決建議:筆者認為,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還是要從家庭教育出發,家長要對高中生的理財觀念進行正向引導,培養其感恩意識和節約意識,高中生也要在日常生活實踐中自主培養自己貨幣三家,鑒別商品實用性的能力。
勤儉節約一直是中華民族的美好品質,也是我們高中生需要恪守與發揚的精神,因此我們在對自己儲蓄之外的資金進行消費規劃時,要融入勤儉節約的品質,在消費時不盲目沖動,注重比價,爭取買到物美價廉,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商品。
對于高中生而言,消費和儲蓄是同等重要的兩方面,消費需要我們進行科學的規劃,而理財也需要我們在斟酌理財信息以后再進行選擇。作為高中生的我們可以在斟酌自己每月的生活和學習情況進行月度規劃,合理分配消費與儲蓄的資金,使自己的資金管理更加的有條不紊。
盡管學校和家庭的理財能力培養有所欠缺,但是我們可以自行學習有關的理財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注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通過上網查詢和閱讀財經雜志等方式,積極了解,詢問長輩,學習他人高效科學的理財方式,為己所用。
理財能力是當代高素質人才的必備利器,對于我們新時代的高中生而言這一技能更是必需,因此筆者希望可以通過這篇文章讓高中生更清晰直觀的意識到自己在理財方面的問題所在并根據自己情況加以改正,爭取避免高中生在理財方面容易陷入的誤區。
[1]徐佳藝.淺析高中生理財現狀與消費心理[J].現代經濟信息.2017(16)
[2]王璨.高中生理財和消費觀念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經濟視野.2016(22):13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