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貴州財經大學
會計職業判斷是指通過分析企業的歷史資料,并詳細掌握資金動向,結合會計人員的素質能力,在經驗、科學工具等的配合下,對還沒有發生的事項進行預測、驗算和判定
1.會計職業判斷需要會計工作者具備經驗判斷能力、知識融通能力等,能夠在處理業務時游刃有余,所以,它具有技術性和專業性的特點。
2.在實施會計職業判斷時,每位參與者都能選擇問題,擁有比較、驗算、取舍等權力,因此會參入大量的主觀行為。另一方面,由于會計職業判斷是一個標準,即準則,這又是無法改變的客觀存在。所以,它具有主觀性和客觀性的特點。
3.在實踐中,會計主體會自覺性地傾向于對己有利的方向,通過會計職業判斷為自身謀取最大的好處。另外,企業是市場環境中的單元,它會隨著市場需求而增減業務種類,同時會計內容和會計工具也會在變化中完善。目前較為合適和合規的會計職業判斷,可能會在經濟波動、業務需求、行業變化中瞬時失效。所以,其具有權衡性和動態性的特點。
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能力是指從事會計職業的素質能力的綜合,主要包括職業道德、職業定位、驅動力等。
職業道德表現在會計人員面對誘惑,若沒有堅定的信念就會走偏道路,有所企圖。所以一個優秀的會計人員要求有自律自信、誠信工作、有原則等職業素養;職業定位有兩層含義,一是了解自己的能力,從事自己能力范圍內的工作;二是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能力,讓自己的工作得到認可。只有定位準確,我們才會不斷地發展完善自己;驅動力針對的是員工的開發性、創新性和自主性,用這些力量挖掘會計人員的潛力,讓他們成為企業發展的助力。
會計崗位對會計人員要求十分嚴格,它表現在要求會計人員要具備廣泛的會計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術,同時還需對經濟變化十分敏感。會計職業判斷能力需以大量經驗做后盾,在不斷的學習和經歷中形成綜合能力,它包括各項會計理論知識、前沿知識、經驗結論、操作技能等。
會計準則是一條合規與否的線,在工作中需用它評價各項工作的正確度。在會計準則的長期運行中,由于不夠細化,很多工作環節沒有涉及到,導致會計人員在沒有參照的情況下操作錯誤,進而影響到管理者的決策。
會計職業判斷是需要具備理論依據,但由于有些企業的會計工作人員素質不高,無法把知道的專業知識實踐化,在處理會計業務時過于理論性,與企業生產相脫離,判斷失誤,給企業帶來損失。
企業的運行是多個部門聯合行動的結果,為了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管理者有可能強制性的要求會計人員美化數據,讓他們拋棄職業道德,無底線的進行工作,這既不利于個人進步,又會導致整個行業的道德秩序出現混亂,嚴重危害社會經濟的良性發展。
部分會計人員在做出職業判斷的時候為了簡化工作,沒有進行深入思考就敷衍了事得出結論。還有的會計人員由于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會計知識培訓,潛移默化中也沒有形成對會計工作的正確認識,無原則的為經營者工作,以此建立自我的職業判斷。
會計準則除了是一條限制線外,它還是一個職業判斷框架,為會計人員指明了行為界限。如果會計人員接受了準則的約束,他們就會在框架內正確活動,在進行會計職業判斷時,能夠快速、精準、反復推敲的下結論。
會計人員要做出準確的判斷并對判斷工作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就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也才能有效應對新出現的問題對前期判斷所帶來的影響。
一部分企業經營者只看中業績,而不在意會計職業判斷的過程,這不利于會計職業判斷在經濟活動中的運用。所以企業經營者要對會計從業人員的工作重要性有所認識,要定期地對相關人員進行技能方面的培訓,以提高其執業能力和判斷水平。
應加強會計人員的主人翁意識,要讓會計人員有“作判斷就要承擔責任”的覺悟。
企業內部要有靈活的考核機制。對表現突出,績效優秀的會計人員給予鼓勵,以保障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努力。相反,也要有相應的懲罰措施,以儆效尤。
會計職業判斷貫穿于會計工作的始終,正確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幫助企業良性發展。會計職業判斷是一項重要且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在當前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會計人員需要在保持清醒頭腦的基礎上,不斷地加強對會計專業知識的學習,全面掌握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巧。當然要想把會計職業判斷做得更好,還需要相關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我們希望通過多方面的努力,能面提升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以促進會計事業健康、有序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