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俊 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
2016年底至2017年第一季度,在全國的大中城市,摩拜、ofo、hellobike、小藍、小鳴和酷騎等近20個品牌和膚色的共享單車遍布大街小巷、校園、地鐵和小區門口,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輛萬顏單車開”。統計表明,截止2017年6月,共享單車用戶規模達到1.06億[1]。自行車這一傳統的交通工具,在短短的不到兩年時間,又重新爆發式地大規模回歸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然而,它不再是老百姓家中必備的家庭財產,已屬于全民共享的交通資源。
這種依托于“互聯網+”技術的創新型交通模式,重新定義了“共享經濟”,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共享經濟時代。然而,作為新生事物,共享經濟對現有的財會核算帶來了沖擊,也引起了學術界和行業內部的討論和思考[2]。作者通過對共享單車存在的財會問題的觀察和思考,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1978 年,美國Marcus Felson教授和Joe L.Spaeth教授首次提出了“共享經濟”的概念。共享經濟的特點是通過第三方建立的信息技術平臺,實現個體之間閑置資源的直接分享和交換。其本質是閑置物品使用權的暫時轉移,達到線下的閑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的充分整合的目的,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
共享單車運營模式是基于互聯網平臺,采取租賃的方式運營,是互聯網技術與傳統租賃方式相結合的產物。它既不是傳統意義的共享經濟模式,也有別于傳統的租賃模式。因為共享經濟是基于閑置資源的分享,是供給方將閑置資源的使用權讓渡給需求方以獲得相應收益,是一種“客戶對客戶”的模式。而共享單車是“企業對客戶”的模式,實質上是租賃公司的線上運營。但是,它又具有不同于傳統租賃行業的新特點,因此,在成本、收入、費用、等方面進行會計核算,給共享單車企業、政府監管部門都提出了新的挑戰。
共享單車企業與大部分互聯網企業一樣,都屬于輕資產型的公司。共享單車企業自己并不生產自行車,而是將這部分業務外包給別的自行車生產廠家。共享單車生產成本大多數都在300-600元之間,成本相對較低。2017年,共享單車企業為了搶奪市場,在各大城市投放了大量的單車,造成許多城市單車總量超過城市的接納能力。企業把過多精力放在了前期單車的投放上,卻在后期的日常維護和管理上跟不上步伐,造成大量共享單車損壞、甚至堆放在荒郊野外的草叢中無人問津。所以對于低生產成本的共享單車而言,單車的實際使用壽命通常少于一個會計年度。然而根據現有會計準則體系下固定資產的定義,在持有目的、生產成本和使用壽命上, 共享單車都不適合按照固定資產入賬計入企業財務報表。而且,共享單車是屬于企業持有的以備出租的資產,但這與持有以備出售的存貨也有所區別,所以,將共享單車歸為存貨資產也有不妥之處。
共享單車作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有其發明創新和知識技術含量,具有可專利性,可歸為無形資產進行核算。然而在現行的法律體系內,商業模式創新只能獲得有限的知識產權保護,其保護水平也不能滿足企業的迫切需求。所以,知識產權法律需要進一步完善。
當前,共享單車實行的“一車多押”,即每一個共享單車用戶,只要注冊使用,都需要向共享單車企業繳納99-299元不等的押金。按照共享單車目前1.06億用戶的規模,,共享單車企業就擁有了一個100-300億元的巨大押金池。對于這些押金,無論是進行投資還是僅是存儲于銀行賬戶中獲取利息收入,其收益都十分可觀。這些押金的所有權屬于用戶,然而其占有權為共享單車企業,理論上押金所產生的利息收入應該歸用戶即承租人所有,應分攤給每位用戶,但現實中難以實現。而且,現行的會計準則中并沒有對利用租賃押金進行投資產生利息收益的行為做出會計處理規定。2017年11月以來,小藍、酷騎和小鳴等互聯網共享單車企業相繼出現退出市場時用戶押金無法退還的消息。所以押金問題已成為共享單車行業的重大財會問題。
當前,共享單車企業依靠大量融資進行激烈市場爭奪。然而,如果一直依靠從外部“輸血”,不能在內部“造血”,會造成很大隱患。2017年6月以來,悟空、町町單車由于資金困難相繼關門退出市場。進入11月份,小藍、酷騎和小鳴三大互聯網共享單車企業紛紛爆出裁員關門停業、的 消息,寒冬提前到來,行業面臨重新洗牌。對于共享單車企業,既需要大量融資快速占領市場,更需要通過財務管理緩解成本壓力,讓財務籌謀幫助企業穩步前行。如何利用資金籌集、稅務籌劃和控制成本等財務管理手段創造價值,是共享單車企業財務人員必須思考的課題。
此外,共享單車大量融資,甚至有企業涉嫌非法集資,加之企業財會核算不清晰,財務報表和業務聯系弱化,給社會投資者和股民帶去較大投資風險。這也將危機社會穩定,損害消費者利益,因此對政府監管部門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鑒于上述財會問題,作者提出以下建議和對策。
當前,共享單車在國內得到越來越多的社會認同,已成為老百姓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甚至走出國門,受到外國人的喜愛,被譽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之一。然而,現有的相關會計核算準則對這種新興的經濟模式并沒有明確的要求和指導,這導致會計實務操作過程中存在諸多不確定問題。會計界泰斗葛家澍教授曾指出[3],“如果把會計視為一個既服務于市場又服務于企業的工具,那么,每當市場經濟發生變革,立足企業并面向市場的財務會計都會進行相應的變革,這似乎已經成為一個規律。” 面對共享單車的新經濟模式對會計核算的沖擊,政府應快速應對,加快制定和完善共享單車分時租賃模式會計準、和規范或指導意見,以達到規范共享單車行業財務管理、避免投資和社會風險、促進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共享單車的經營是采用“互聯網+租賃”的分時租賃模式,經營租賃的資產按理應當屬于企業的固定資產項目,列入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然而,大部分單車的價值只有幾百元,而且損耗很快,有些使用壽命不足一年,作為固定資產既不符合現行會計準則,在現實中操作起來也難以實現。因為數量過于龐大,每家共享單車企業投放的單車數量都多達數百萬至上千萬輛,固定資產需要逐一登記和定期盤點,其報廢需要走一套標準流程,這么多單車,會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
購車成本若作為周轉材料,按照周轉材料的定義,是指企業能夠多次使用、逐漸轉移其價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態不確認為固定資產的材料。共享單車價值不高,能夠重復多次使用,所以,單車購車成本作為周轉材料列入周轉材料科目是合適的。
共享單車初始成本主要包括車輛購置費、密碼鎖、車載GPS定位軟件的開發費、制造費,以及用戶APP平臺開發費用等。其中的車輛購置費和GPS定位儀制造費等可以直接列入到單車的成本,而GPS定位軟件開發費、用戶APP開發費等可列入成本費用類科目,待以后年度進行攤銷。為了保證單車的正常使用,后續維修管理、維修和維護費用則應當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
目前,共享單車的押金存在兩種形式:一種是運營方在用戶注冊時一次性收取押金,這是共享單車收取押金的主要形式;第二種是運營方在用戶實際用車時采用“即租即押、即還即退”方式收取押金,由于用戶會覺得操作麻煩,一般會選擇第一種押金方式。無論何種方式,這部分押金款項屬于單車企業的一項負債,應計入其他應付款。[4]
對于押金的管理,為了化解風險,保護用戶利益,作者認為,第一、交通運輸政府主管部門應積極宣傳,倡導共享單車企業開展免押金服務。第二,政府應積極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未來通過公民信用大數據庫開展共享單車的免押金服務。第三,政府應出臺相關的資金管控辦法,減少共享單車企業運用該資金進行金融操作而造成用戶押金無法退還的風險,應強制共享單車企業設立專項銀行賬戶來管理押金,這可以參照2017年年初央行發布的《關于實施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制定更為適用的指導意見。第四、鼓勵共享單車企業在計提風險準備之后,創新使用沉淀押金,提高押金的利用率。當然,一切措施都應該以確保資金安全為前提。
當前,在國務院提出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和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大好形勢下,大力發展共享經濟模式,繁榮共享單車行業,是時代的要求,是老百姓的需要。面對新的經濟模式,國家應該盡快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修訂現有的會計準則和指導意見,彌補制度空白。對共享單車企業要加強監管和引導,保證共享單車投資者的利益和單車用戶的押金資金安全,使共享單車走向規范化,促進共享單車行業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最大程度地滿足老百姓對便捷、健康、綠色和低碳的交通工具的出行需求。
[1]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7年8月4日,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
[2]劉夢琴,馬莉,鄭珺。探析共享經濟下的會計核算[J].商場現代化.2017, 11, 87-89.
[3]葛家澍. 葛家澍會計文集[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0。
[4]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 索 引 號:40000895X, 2017年03月24日, 中國證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