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曦


今年是兩岸開放探親30周年。回首兩岸過往,從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臺灣當局對大陸采取的“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到現在兩岸全面交流,臺灣開放探親是促使兩岸關系發展不斷向前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臺灣在做出這個重大決策前卻有一番折沖與迂回,《環球時報》記者日前專訪當年一手推動臺灣當局開放探親的“立委”、現為臺灣“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的趙少康。
“即使被抓起來我也不怕”
從臺北市議員做起的趙少康,了解基層民眾的心聲,加上外省子弟的背景,讓他一直關注早年來臺的老一輩想念大陸家鄉的問題。“或許我是初生之犢,才敢在當時向當局(行政院長)質詢探親的事”,趙少康說。
1986年12月,趙少康當選“立委”,1987年3月6日臺“立法院”開議,在未事先與臺當局高層打招呼的情況下,趙少康“立委”生涯中的第一次質詢,就提出開放大陸探親的話題。
趙少康回憶說,“當時臺灣還未宣布解嚴,兩岸還是敵對狀態,開放人民赴大陸探親是十分敏感的政治問題。我對行政院長俞國華質詢:基于人道立場,時代的悲劇不應再由無辜的人民獨自承擔,政府應該協助臺海兩岸的離散家庭團聚,政府應該給予兩岸家庭通信的自由,對于因思鄉情切輾轉回大陸探親的民眾,不應在其回國后給予不準再出境或停發養老金以及其他的處罰。”
這段質詢迅速刊登在第二天臺灣各大報紙的重要版面上,許多媒體不僅跟進報道,還有評論,但正反意見都有。
趙少康說,俞國華的答復很籠統,大意是“當前禁止對大陸親友通訊、探親是為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安定,目前必須繼續采取這種措施”,但了解的人都知道,俞國華是沒有權力做決定的。
趙少康透露,“質詢完后,國民黨秘書長馬樹禮告訴我,這個問題俞院長沒法答復。我跟馬樹禮說,請您向經國先生轉達,這個議題我會一直質詢到底,即使被抓起來、關起來,我也不怕。”
“十天后,馬秘書長又來找我,他說,我的意思他都一五一十跟蔣經國報告了,當時經國先生人在臺北榮民總醫院。他聽了報告以后,沉思了很久才說:好吧,民間的事情由他們去。這意思是,人民可以去大陸,但官員還不行。那時是1987年3月下旬的事”。
1987年7月14日,蔣經國宣布臺灣解除“戒嚴”。9月16日,國民黨中常會成立由李登輝、俞國華、倪文亞、吳伯雄、何宜武5名中常委組成的項目小組,研議開放國民黨老兵赴大陸“返鄉探親”的有關問題。
10月14日,五人項目小組在國民黨中常會提出研究結論報告并獲通過,原則同意除現役軍人及現任公職人員外,凡在大陸有血親、姻親三親等以內的親屬者,可以赴大陸探親。第二天,“行政院長”俞國華宣布,自當年11月2日起可向紅十字會登記探親。此后“行政院觀光局”也宣布開放臺灣民眾可直赴港澳地區觀光,為兩岸探親鋪路。
推動成立對大陸專責機構
趙少康說,獲悉臺當局宣布開放探親后,他很興奮,也相信“這個門一打開就收不住了”。
11月2日凌晨,還沒上班,臺北紅十字會總部前就已人山人海,大家都在等這天索取表格登記填寫。紅十字會事先準備的表格甚至多次發完,只能一再趕印,可見人心思鄉之情切。
趙少康多次在“立法院”質詢探親議題,他表示,臺當局早先對赴大陸探親是“不禁止、不協助、不鼓勵”,一連串的“不”給人過于消極的印象。后來因應探親而來的兩岸人民交流交往等多種問題,1988年他又提出質詢,認為臺當局應設立一個專責機構來處理兩岸人民的事務。
趙少康表示,當時大陸已有專責對臺機構,但臺灣還沒有,也沒有法律依據。他找了多名政治、法律學者草擬“兩岸關系條例”,逼使臺當局成立專責機構,但遭到一些官員反對。他說,“馬英九(時任‘陸委會的前身——‘行政院大陸工作會報執行秘書)告訴我不需要提這個機構”。不久“立法院黨團書記長”林棟召開黨政協調會,大家在一張很大的圓桌上協商,“林棟遞給我一張小紙條,李登輝在上面寫道:絕不可以設置大陸事務專責機構”。
趙少康說,當時自己已有打算,如果臺當局一直不成立專責機構,他會找民間企業和友人自行成立基金會,協助臺灣人民處理他們遭遇的問題與困難。
后來民間呼吁成立專責機構的聲浪愈來愈高,才有1990年12月海基會(具有官方性質的非官方組織)與1991年1月陸委會的成立。
“戒急用忍”讓臺灣錯失良機
趙少康回想這些年,認為政治人物要有歷史感,不能只看眼前。“如果1988年1月蔣經國去世前還沒開放大陸探親,估計在當時兩岸氛圍和壓力下,繼任的李登輝是不敢開放的”。趙少康認為,李登輝當年的“戒急用忍”,讓臺灣失去了歷史機遇,臺灣的發展在李登輝執政中期(上世紀90年代中)以后開始走了下坡路。
趙少康說,當年臺當局搞“戒急用忍”,以致去大陸的都是中小型臺商,這些中小型臺商帶過去的資金、管理人才,對大陸都有很大貢獻,現在這些臺商也都發展壯大。如果當時不搞“戒急用忍”,讓大臺商、大企業進軍大陸,投資大陸,兩岸不僅能共存共榮,臺灣現在更不得了,但歷史機遇過了就過了。
他說,回頭看十年前,兩岸的變化很大;再想想,十年后怎么看現在,只要看開,眼前的小恩小怨就不是問題了。政客與商人是不同的,商人要看全世界,政客只看眼前的選票。
針對當前兩岸交流的低迷現況,趙少康表示,這應是暫時的。但他建議蔡英文當局,立場要一致,不能說一套做一套,變來變去如何跟大陸打交道?蔡當局表面說要維持現狀,實際做的都不是維持現狀的事,這樣的“說話不算話”,不利兩岸交流。▲
環球時報2017-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