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照閣

[摘要] 目的 探討CT及磁共振診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臨床價值。 方法 方便選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來該院治療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患者172例,按照隨機平均的原則,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各86例。對照組患者行磁共振掃描,實驗組患者行CT掃描,對兩組患者的檢查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 CT診斷與磁共振診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情況與早期病變情況。對照組檢測正常率為4.65%,異常率為95.35%,實驗組檢測正常率為11.63%,異常率為88.37%。對照組早期病變例數比例稍高于實驗組。經過比較發現,對照組檢測正常率低于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對照組患者檢驗異常率高于實驗組患者檢驗異常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磁共振的診斷價值稍高于CT,檢出率更高。 結論 在對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疾病進行診斷時,CT診斷與磁共振診斷均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在實際診斷中,需結合患者結合以及醫院結合進行合理選擇,必要的情況下,可對患者采用CT診斷與磁共振診斷聯合的方式,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關鍵詞] CT;磁共振診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5(b)-001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n diagnos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17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86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magnetic resonance scanning,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CT scanning, and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est normal rate and abnormal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4.65%, 95.35% and 11.63%, 88.37%, and the early disease case number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more than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mparison showed that the test normal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 test abnormal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and the diagnosis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T, and the test rate was higher. Conclusion The value of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n diagnos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is high, and in the practical diagnosis, we should rationally select the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patients and the hospital, if necessary, we should adopt the combined method of the two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accuracy rate.
[Key words] CT; Magnetic resonanc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指的是患者中樞神經或周圍神經系統受到不同生物病原體入侵,導致患者出現相應的神經系統受損以及其他一系列臨床癥狀[1-2]。患有這種疾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脊膜炎、腦膜炎、脊髓炎以及腦炎、神經炎等等。由于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入侵病原體多樣化且患者在臨床表現上也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因而對該種疾病的臨床診斷都存在較大的難度。中樞性神經系統感染的診斷標準為病原學以及腦脊液檢查,輔以臨床癥狀檢查、病史檢查以及體征檢查等等。該文方便選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來該院治療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患者86例,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后,兩組患者分別作CT檢查以及磁共振檢查,對兩組患者的檢查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來該院治療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患者172例,按照隨機平均的原則,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所有人員均經過體格檢查以及腦脊液病原學檢查,確診患者為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實驗組中男性58例,女性28例,年齡21~84歲,平均年齡(56.7±3.4)歲,病程1~27 d,平均病程(9.2±1.4)d。對照組86例中,男性54例,女性32例,年齡23~80歲,平均年齡(54.2±1.4)歲,病程2~31 d,平均病程(11.2±1.7)d。86例患者中腦囊蟲病36例,化膿性腦膜炎42例,病毒性腦炎40例,結核性腦膜炎26例,新型隱球菌腦膜炎28例。經過比較發現,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實驗組患者行CT檢查,對照組患者行磁共振檢查。CT掃描采用16排GE Bright Speed,磁共振應用GEHDe1.5T,嚴格按照器械說明書進行相關操作。若患者其中部分掃描不清晰,則需要增強掃描,直至患者確診為止。
1.3 評價標準
根據衛生部頒發《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對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情況進行診斷,可分為異常與正常兩種。對兩組患者利用兩種方式診斷的正常率、異常率以及早期病變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1.4 統計方法
患者相關資料和數據使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并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見表1、表2可知,CT診斷與磁共振診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情況與早期病變情況。對照組檢測正常率為4.65%,異常率為95.35%,實驗組檢測正常率為11.63%,異常率為88.37%。對照組早期病變例數比例稍高于實驗組。經過比較發現,磁共振的診斷價值稍高于CT,檢出率更高。
3 討論
導致中樞性神經系統出現感染的入侵病原體有細菌、病毒、立克次體以及真菌、螺旋體等等[3]?;加羞@種疾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脊膜炎、腦膜炎、脊髓炎以及腦炎、神經炎等等。由于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入侵病原體多樣化且患者在臨床表現上也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因而對該種疾病的臨床診斷都存在較大的難度[4]。中樞性神經系統感染的診斷標準為病原學以及腦脊液檢查,輔以臨床癥狀檢查、病史檢查以及體征檢查等等。
岳奎等[5]認為臨床上對這種疾病進行檢查采用CT聯合磁共振的方式可取得較為有效的效果。中樞性神經系統感染是受到病毒、細菌、寄生蟲等各侵入原體的影響,從而對人體血管、實質造成侵犯,讓患者出現肺炎型疾病、畸形炎等。病原體對患者中樞神經造成威脅之后,患者腦功能可能會出現障礙,從而讓其腦功能出現變化。臨床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屬于常見的一種疾病,也是對患者健康乃至生命有較大威脅的疾病[6]。該種疾病的危險性較大,就有較高的致死率,因此,需要注重對其診斷以及治療工作。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經常會導致患者出現各種疾病,對其產生影響。而且,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發病相對著急,患者患病之后的病情有著快速的發展,從而讓其身體健康受到影響。而且,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發病相對著急,患者患病之后病情發展快速,從而讓治療難度增加。這時候,需要對患者進行全面準確的診斷,為其節省更多的時間,在最佳治療時間內進行治療,讓患者安全不受到影響,并降低疾病對其造成的傷害[7]。該研究中,發現實驗組患者通過CT方式接受診斷,對照組患者通過磁共振方式接受診斷,從診斷結果來分析,中樞神經的正常率為11.63%,異常率為88.37%,早期病變率為90.70%。磁共振診斷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率為4.65%,異常率為95.35%,早期病變率為95.35%。秦永春[7]在其研究中選擇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發現利用CT及磁共振診斷在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中的應用具有顯著價值,診斷正常率為 10.23%,早期病變率為94.28%,與該研究結果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從中可以看出,CT診斷與磁共振診斷患者所具有的差異不是太大,且均具有較高的臨床診斷價值。但是,經過比較可得出,磁共振在檢出率上高于CT診斷。在臨床診斷中,可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CT診斷或磁共振診斷的方式。CT診斷具有高分辨率的優點,特別是對于中樞神經系統的一些微小病變來說,可有效發現[8]。磁共振見擦能夠快速分辨出病變軟組織,針對神經系統軟件組織出現的微小病變都能夠發現。而且,磁共振還能夠區分鈣化、軟組織病變區域,為臨床診斷工作順利進行奠定基礎[9]。即使CT診斷和磁共振有著顯著的優勢,但是,其劣勢也明顯,例如該種診斷無法有效判斷出病變情況,利用磁共振則無法確定出血點,因此,在診斷期間要能夠根據患者狀況選擇針對性診斷方法。另外,為了使得檢出率有效提高,提高診斷的臨床價值,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由于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疾病屬于臨床上較嚴重的疾病,疾病進展較快,因而若診斷時間過長,就會導致患者出現較為危險的情況,甚至導致患者死亡[10]。因此,在利用CT診斷或磁共振診斷時需要嚴格控制檢查時間,盡量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對患者疾病的診斷。②注意操作的準確性以及掃描的規范性。在診斷時,若操作出現不規范或掃描流程沒有按照規定進行,就會直接影響到檢出率。③若患者病情無法確診,則需要對患者進行二次掃描,直到患者病情得到確診,從而使得患者診斷的準確率得到最大程度保證,實現對患者診斷的高效性與科學性。綜上所述,在對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疾病進行診斷時,CT診斷與磁共振診斷均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在實際診斷中,需結合患者結合以及醫院結合進行合理選擇,必要的情況下,可對患者采用CT診斷與磁共振診斷聯合的方式,提高診斷的準確率。另外,在診斷的過程中,需要注重診斷的規范性,按照嚴格的流程實施診斷,若患者病情一次掃描得不到確診,則需要對患者進行二次增強掃描,直到患者病情得到確診,提高掃描的準確率以及檢出率[13]。
[參考文獻]
[1] 孫曉明.CT及磁共振診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6(5):51-52.
[2] 艾英,賴力,楊靖逸,等.CT與磁共振在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診斷價值[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4):807-809.
[3] 魏亞軍.CT磁共振診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臨床價值探討[J].環球中醫藥,2015(S2):256.
[4] 夏耀峰.探究CT磁共振診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臨床價值[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18):93-94.
[5] 岳奎,楊海蓮.CT與磁共振在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疾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對比研究[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5(8):64,66.
[6] 楊家驥.探討CT、磁共振診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臨床價值[J].醫療裝備,2015(9):127.
[7] 秦永春.探討CT、磁共振診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臨床價值[J].中醫臨床研究,2015(9):88-89.
[8] 賴清泉,吳宏,黃啟明,等.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患兒CT與磁共振診斷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2):5683-5684,5687.
[9] 張鋒,李光,王淑媛,等.腦電圖、腦電地形圖、CT及磁共振對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診斷價值[J].航空航天醫藥,2010(4):477-479.
[10] 王麗,張元剛,胡亞卓,樊新紅,李轉會.CT與MRI對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診斷價值比較[J].中國醫學創新,2016(20):60-62.
[11] 劉迎春,阮劍.腦脊液細胞學檢查在診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4):62-63.
[12] Hagiwara M.Aclinicalstudyontheusefulness of CT and MRI imaginginevalua ting differentialdiagnosisand the degree of dementiainvasculardementia[J].NihonIka Daigakuzasshi,1990, 573.
[13] 李桂霞.磁共振成像聯合腦脊液分析在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6(9):910-913.
(收稿日期: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