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摘要】英語口譯課程是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課程,目前我國開始英語專業的高校幾乎都有開始口譯課程,作為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理論實踐課程。在口譯學習過程中,特別是初學者,會面臨較大的挑戰。這主要是由口譯這門課程的基本特點和要求決定的。不同于其他基礎課程,口譯課程體現了極強的技巧性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要求學生有良好的聽力能力,短時記憶能力,筆記能力,雙語自由轉換能力等。而其中,快速獲得精準聽力材料等能力是口譯入門的基礎,也是大多數學生的一個軟肋,因為口譯中的聽力跟傳統聽力課上的聽力要求有較大的差別,非常注重學生的整體理解和信息再現。又尤其在應用型大學的英語專業學生,具有一些特殊性和局限性,使得他們在口譯學習中第一步,聽力訓練中遇到了令人挫敗的困難。在本文中,作者就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學生的反饋,以工科應用型大學英語專業口譯初學者為案例,具體分析了在口譯學習和教學中學生面臨的聽力困難及應對辦法,希望能對行業教學發展具有參考意義。
【關鍵詞】口譯學習 聽力困難 初學者 應對辦法
口譯初學者一般是英語專業大三的學生,盡管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在聽說讀寫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習得技巧,但是譯的技能對他們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領域,因為這涉及到英語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特別是口譯,講究準確性,及時性,理解性,和語言的再創造性。教師在教授口譯入門的基本技能時,首先要幫助學生解決的就是聽力理解障礙。在應用型大學的英語專業學生,由于缺乏學科的各項資源,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才能趕上其他外語類專業院校同年紀的學生。作者作為口譯學科的一線教師,在工科院校教授口譯課程兩年,總結出學生在口譯聽力理解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致力于研究這些困難的應對措施。
一、語音障礙
學生在獲取聽力材料時,第一大理解困難是來自語音的障礙。這并不是指學生無法準確的發音或辨音,雖然有一部分學生確實存在這方面的困難,這種語音障礙主要來源于英語中產生的音變(phonetic change)。由于中國學生在學習發音基礎的時候,沒有熟悉英語母語人士在發音時可能會發生音變,導致學生在聽到快速,高強度的聽力材料時,根本聽不懂某些其實非常熟悉和簡單的單詞詞組。英語中最常見的音變大概有三種,即省讀,連讀,和同化。連讀是學生比較熟悉的音變,但是由于學生自己在發音中沒有養成連讀的習慣,因而中聽取信息時可能會有反應延遲的現象。連讀的例子非常多,主要出現在同一個意群詞組下,當輔音音素結尾和下一個詞元音音節開頭時,會發生連讀。如enough of,share of,the pain I was going through,這些詞組在聽力中基本會聽到連讀的音變,學生如若不熟悉這種模式,可能會丟失信息。省讀也是較為常見的一種音變模式,也是較容易被忽視的一種音變,尤其是省讀常常還伴隨著連讀,辨別起來更加困難。如學生會把 see him,tell him 這種傾向于單獨讀,但是大多數母語人士可能會讀成 see im 和tell im,省略h的發音,并把它跟前面的單詞連讀,如果出現在聽力中,可能會造成困惑。由此可以看出,如若對英語發音的音變不熟悉,是對聽力信息獲取造成較大的障礙。因此,要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必須熟悉常見的英文音變,并在自己的發音中加以應用,改變自己的發音習慣,這一在聽到相應的信息時大腦才能迅速作出反應。
二、缺乏微觀聽力技能訓練
在應用型大學中的英語專業學生,跟普通外語學院的學生一樣,不缺乏宏觀的聽力課程及聽力訓練。他們也積累了大量的聽力素材進行訓練,但是他們十分缺乏微觀的聽力訓練。所謂微觀聽力技能,更側重于精聽,即注重聽的深度,而不是范圍廣。學生常常感覺自己做了很多聽力題,聽了很多演講或者對話,但是涉及到聽力實際信息的提取的時候,仍感覺有心無力。這是由于口譯中的聽力,不是做選擇題或者填空題,是實實在在要求學生聽懂,聽透。這只能加深聽力的深度,而不能僅僅靠拓展廣度。最常見的微觀聽力技能訓練有聽寫,跟讀,復述等,不斷使用同一則材料,直至理解透徹甚至背下來為止,再進行處理下一則聽力材料,長期堅持下來,大腦會形成對重要信息的條件反射弧,有利于加深口譯中的聽力理解能力。
三、不完整的聽力過程,缺乏整體把握信息的能力
學生在聽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難以理解的句子或者信息,如果達到一定的量,會造成學生的挫敗情緒,產生放棄繼續聽下去的想法,由于缺乏整體意識,學生很難把握住材料的大意和中心,更不提后面的信息重組過程了??谧g中的聽力并不要求譯員一字不落的聽懂每一個單詞,而是考驗譯員的有效信息提取能力,這時需要譯員完整聽完材料再進行整體的把握。如果學生無法完成這個聽力過程,那么理解自然無從談起。要克服這個障礙,在訓練中,學生必須克服心理上的恐懼,完成整個聽力過程,然后對信息進行歸納總結,通過提取主要結構,關鍵詞,中心意義等方式學會辨別重要信息,次重要信息,相關信息和非相關信息,從而準確的把握住材料中的整體意義。訓練方法主要有聽材料,寫總結,或者進行主旨復述。
四、不良的聽力習慣,注意力難以集中
學生在聽力學習過程中,由于急功近利容易養成一些不良的聽力習慣,這在單純的聽力課程中可能沒有問題,但是用到口譯上是有很大弊端的。如學生在聽力過程中,不喜歡做筆記,只提取題目要求的信息,不對整體信息進行處理或理解,聽力時間稍長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丟失關鍵信息。在口譯過程中,聽力不再單純是聽,還需要配合筆記,腦記等技巧用最短的時間將材料理解消化,一定要邊聽邊想邊記邊理解邊預測。這個其實還涉及到口譯中的分心練習,在此練習中,聽力還是需要占很大比例,畢竟聽是理解的源泉和基礎。但是這里的分心并不是指在聽的過程中思維想著其他的事情,而是指思維飛速多方運轉,但依然圍繞著材料為中心。訓練方法應該由淺入深,嚴格按照材料的時間長短循序漸進,不斷擴展注意力集中域,直到能勝任長時間的材料的聽力理解和翻譯。
五、有限的知識面
口譯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材料的廣泛性,不管是在學習過程中還是在口譯現場,譯員所需要處理的材料和信息范圍非常廣,這就要求譯員有非常廣的知識面。對譯員來說,you dont have to know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but you have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如若口譯學習者沒有較廣的知識面,那么在聽力理解能力相應會降低,這是由于大量的口譯聽力材料具有行業專業性和獨特性,如一個譯者對建筑行業的基本知識毫無了解,那么在聽到建筑相關的談判,會議,甚至對話時,理解起來很有難度,無法聽懂術語,更無法預測材料,會對聽力造成很大的困擾。除了行業專業的譯員,一個口譯初學者是無法預測到自己會遇到怎樣的材料,唯有多了解,多學習,能在日常學習中積累背景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儲備,即使遇到不熟悉的領域也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合理利用各種資源,這樣才能幫助加強理解。
上述問題只是作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總結的學生在初學口譯時,聽力理解上的問題。實際上,口譯中的聽力材料千變萬化,難易不同,不同水平的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問題,但是總的來說,口譯教師應該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攻克聽力難關。首先幫助學生熟悉英語中的音變,并指導學生應用。其次培養學生微觀聽力技能。學生自身也需要養成良好的聽力習慣,加強本身的語言水平,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提高聽力理解能力,為后期的口譯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司雅琳.口譯記憶里訓練法對聽力的影響研究[J].新課程中旬,2014(01).
[2]許輝.英語專業學生口譯能力培養實證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2(09).
[3]周維.英語專業學生口譯學習調查報告[J].教學新探,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