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丹妮
【摘要】學習障礙是指由于某種大腦功能的缺陷而產生的學習困難的現象,與一般的學習不用功、學習習慣不好或者沒有良好的學習興趣不是一回事。學習障礙與智力低下屬于共生現象,但是智力落后不是學習障礙的標準,學習障礙者也可以是智力超常者或在某一領域有出眾的才華的人。我們要明確我們身邊有學習障礙的孩子,改變對他們以往的錯誤認識,為其制定科學地個別化教育方案,幫助其矯正課堂行為,幫助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特長與優勢,促進其更好的接受教育和健康成長。
【關鍵詞】學習障礙 大腦功能缺陷 個別化教育方案 課堂行為矯正 教師 課堂設計
國際學術界對學習障礙最早的界定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科克(S.Kirk)于1963年提出的,他認為學習障礙是指兒童在語言、說話、閱讀和社會交往技能方面的發育障礙,這些障礙不包括視覺、聽覺和智力障礙。學習障礙可以分為兩種類型:發展性學習障礙或學習性學習障礙。發展性學習障礙包括注意力缺陷、記憶力缺陷、思維能力異常、知覺能力缺陷;語言能力異常和數學推理能力異常。學習性障礙包括閱讀障礙、算術障礙、書寫障礙、拼寫障礙和寫作障礙。事實上大部分的學習障礙者是這兩種類型障礙的混合體,比如閱讀障礙常常伴隨注意力缺陷和知覺能力缺陷,算術障礙常常伴隨思維能力異常以及拼寫障礙常常伴隨記憶力缺陷等。
學習障礙是一種極為復雜的大腦認知過程缺陷,指由于某種大腦功能的落后而產生的學習困難現象,與平時所說的不用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不是一回事。它不同于學習落后,我們所說的學習落后是因為智力落后、不良的家庭環境、情緒障礙、人格問題、和學習障礙等因素所造成的學習成績差。可以說學習障礙是造成學習落后的其中一個原因,它是一種特殊現象,它常與智力低下屬于共生現象,但是智力落后不是學習障礙的標準,學習障礙者可以是智力正常甚至是智力超常,而且有一些學習障礙患者在某一領域里有著超出眾人的能力。有很多杰出的人才都有學習障礙的問題,如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上學時因朗讀障礙而學習倍感吃力,因此他顯得格外孤僻,上中學時還曾被老師斷言:“你將一事無成!”前蘇聯舉世聞名的小說家和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他曾因為很難在一個主題上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而被迫從大學退學;再如當代的臺灣實力派歌手蕭敬騰也是一個典型的閱讀障礙患者,他直到現在都無法正常的讀出一段話。像這樣的人還有曾經的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科學家本杰明·富蘭克林、音樂家貝多芬、莫扎特、運動員卡爾·劉易斯和電影明星湯姆·克魯斯等。
西方對于學習障礙的認識已經較為成熟,他們有較為成熟的學習障礙鑒定機構與方法和相應的治療幫助措施,但我國家長和教師在了解和接受學習障礙上還停留在經驗階段。我們大多數的人還是和數十年前一樣,把學習障礙的孩子看作是學習習慣不好、不愛學習或學習不用功,錯誤的理解導致錯誤的教育方法,如體罰,責罵等,殊不知孩子們也是受害者,是大腦功能發展不平衡的受害者。
當我們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待時,也許不能一下子解決全部的問題,但是至少我們可以不像原來那樣急躁和迷惘,我們可以心平氣和了,我們會像對待一個感冒發燒的孩子那樣去體貼孩子,會更加理解孩子學習困難時的心靈掙扎,會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應對學習的挑戰,一起克服困難,走向成熟。
但是,只是有愛心是不夠的,只有了解孩子的特點,科學評價,科學訓練,才能提升教育的效果。那么對于學校和學校教師我們應該如何做來幫助這部分學生更好的學習呢?
首先,要確定有學習障礙的學生,然后為其制定個別化教育方案。
1.初選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與各任課教師溝通,初步判斷這些學生中是否有學習障礙的學生。例如,有些學生總是背不過英語單詞,學了很多年寫了很多遍的dog還總是寫成bog;有些學生對數字容易混淆不清,看著39,抄寫時卻寫成了93;還有一些學生明明試卷上是“朕”,理解時卻當成了“鄭”,這其實是屬于閱讀障礙的一種,說明孩子的視知覺能力發育不平衡,沒有發展出很好的左右觀念的一種體現。那么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們要為他提供更多的這方面的訓練與幫助,我們通常采用視覺描繪練習和眼手協調練習來促進大腦半球優勢能力的發展。
2.對溝通后所選出的可能具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在智力、學習能力(包括學業成績、閱讀能力、數學能力、注意力、記憶力等)、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和學習機會等方面進行科學評估。這里我簡單介紹幾種常用的智力評估工具和學業成就的評估工具。常用的智力評估工具有:比奈智力量表,韋氏智力量表、考夫曼兒童成套評估測驗、瑞文推理測驗和吉迪納夫-哈里斯繪人測驗等;常用的學業成就評估工具有:皮博迪個人成就測驗、斯坦福系列成就測驗、伍德科克-詹森成就測驗、吉馬斯診斷性數學測驗、斯坦福診斷性閱讀測驗、伍德科克閱讀掌握測驗等。通過這些評估工具,我們可以對學生是否具有學習障礙做出更加科學的判斷。
3.對于評估后確定具有學習障礙的學生進行個別化教育方案的制定。根據其目前的教育水平,設立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目標,并設計將要為其提供的相關的特殊的服務,包括提供服務的計劃、內容、時間與保障等。我以閱讀障礙的學生進行英語閱讀能力的培訓為例,如果一個或者幾個學生具有閱讀障礙,無法有效的讀懂英語文章和做英語閱讀題目,我們就要為其制定個別化英語閱讀培訓計劃,比如利用自習課或者放學后的時間,也可以是周末的時間定期為這些孩子提供閱讀方面的幫助,使其閱讀的內容由少到多,題目由簡單到難,題目數量由少到多等,并為其設立一個月為一個短周期,一個學期為一個長周期,通過測試來檢測輔導的效果。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得不涉及到的就是他們的單詞拼寫與詞匯記憶的問題,一般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還是采取重復記憶法,設法使目標詞匯經常出現在他們的眼前,已達到記憶的效果。在整個練習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家長的配合,比如學習后在家里幫助學生看見、讀出并記憶目標詞匯和句子,在一個周期結束后及時反饋效果并調整方法。
4.最后還要對這些孩子的后續發展與反應進行記錄和觀察,評估各項目標是否可以達標。
其次,由于學習障礙的孩子通常伴隨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動機偏低、元認知不足等問題,他們通常都會有一些課堂上的問題行為,那么如何幫助孩子們矯正課堂問題行為呢?
第一,其原則是獎勵多于懲罰、堅持一致性和與心理輔導相結合。這里的獎懲原則可以與被矯正的學生共同制定,當原則被共同制定出時實施的效果也會更好,特別要注意的是懲罰的措施一定要有依據,一定要恰當,不適度的懲罰和過度的懲罰都會起到相反的作用。第二,矯正課堂問題行為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1.發現問題,2.分析問題,3.確定干預方案,4.實施干預,5.干預成果評估,6.鞏固干預成果。這里面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老師和家長嚴格執行干預方案,及時反饋執行情況,傾力的付出和全力的配合,共同監督,絕不松懈,不然干預成果要么是不容易實現,要么即使實現了也很容易打回原形。第三,在干預過程中,我們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行為治療法,這個方法最著名的是斯金納的強化理論,它核心的理念是一定要找到適合的強化物進行正強化和負強化,同時要把握強化的時機。在學習障礙學生的管理上,正強化就是獎勵那些需要的行為,從而加強這種行為;負強化就是懲罰那些與課堂不相容的行為,從而削弱這種行為。正強化的方法包括獎金、對成績的認可、表揚和給予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等。負強化的方法包括批評、處分等,有時不給予獎勵或少給獎勵也是一種負強化。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采用小組學習的方式和反駁和激勵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戒掉課堂問題行為。還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和家長對學生所發生的點滴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與贊賞,對于效果不好的干預措施要及時進行轉介。
最后,不論是在為學習障礙的學生制定個性化教育方案方面,還是在幫助學習障礙的孩子矯正課堂問題行為方面,教師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教師要有極大的熱情與耐心,學習有關學習障礙方面的知識,要有豐富的普教經驗,了解兒童及中學生心理,有一定的組織管理經驗,善于觀察并發現學生的特長與優勢并能夠加以引導與培養。與此同時,教師在課堂設計方面要足夠吸引學生興趣,盡量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使課堂活動多樣化,對課堂各個環節進行精心的設計來努力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擁有豐富而優美的課堂語言與評價語言,豐富多彩而形式變換不同的課堂也能夠幫助具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更好的參與學習活動。
參考文獻:
[1]劉翔平.學習障礙兒童的心理與教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6(2014.5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