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蓮
【摘要】本文首先探討了網絡資源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的優勢和特點,并對如何運用網絡資源,提高高中生英語閱讀效率進行分析與研究,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網絡資源的運用提供資料參考。
【關鍵詞】網絡資源 高中英語 閱讀 效率
英語閱讀能力培養作為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如何提高學生英語閱讀效率一直受到教師的重視。科學、合理的運用網絡資源,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英語閱讀效率和質量,但如何在具體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善用網絡資源提高閱讀效率,則成為高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研究與實踐的重點。
一、網絡資源在高中生英語閱讀中的應用優勢和特點
1.網絡資源素材更加鮮活生動,能夠游戲激發學生英語閱讀興趣。由于高中生詞匯量不豐富,英語閱讀能力差,其在閱讀中很容易喪失信息,失去閱讀興趣。興趣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關鍵,如果在學生英語閱讀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那么就能夠有效提高學生閱讀效率。網絡資源有著時效性強的優點,網絡上很多的英語閱讀資源和背景材料,都能夠輔助英語教學中閱讀材料使用。教師通過將真實鮮活的素材引用到閱讀課中,與閱讀教學有效結合,能夠更有效的建立閱讀教學情境,從而讓學生更樂于對閱讀內容進行精讀和研讀。善用網絡資源,能夠彌補英語教材閱讀材料陳舊的弊端,能夠有效建立英語教學和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也有助于學生英語知識向實踐應用的遷移,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2.網絡資源題材廣泛,能夠極大開闊學生視野。受歷史因素的影響,英語被很多國家定位官方語言。這導致英語所承載的內容和內涵已經不局限于歐洲,而是成為全球化的一種語言。正因如此,在英語閱讀中,學生經常會遇到各個學科、各個領域、不同文化背景的閱讀材料,對于題材廣泛的閱讀材料,學生如果視野不夠開拓,知識容量小,閱讀起來十分困難。網絡溝通了全世界的文化、溝通和人口,使得大地球成為小村落,其上擁有著海量的資源。如果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能夠根據閱讀內容的題材靈活的選擇網絡資源輔助教學,能夠極大的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對英語閱讀材料的背景更加了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材料閱讀效率。
3.原汁原味的英語表達,擴充學生的語言知識。現如今,互聯網上的英語教學已經比較成熟。對于學校的教學資源而言,這些互聯網上的英語教學網站在英文資料的搜集、語言的使用、表達等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教師在教學中不妨為同學推薦一些這類英語學習網站,讓學生能夠接觸到地道的英語表達和更豐富的英語知識。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還能夠拓展學生的語言知識,從而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的效率。
二、網絡資源提高高中生英語閱讀效率的策略方法
1.鼓勵學生自主閱讀網絡英語資料,提高閱讀能力。盡管高中英語教材更適用于學生英語學習和閱讀,但由于其承載的內容有限,會對學生個性化發展帶來一定的抑制。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英語教師紛紛提高了對學生個性化思維和能力的培養。互聯網上的海量英語閱讀資源可謂包羅萬象,教師在教學中不妨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英語閱讀資源,提高閱讀能力。
例如,在英語教學中,我發現學生更樂于去閱讀與自己興趣愛好相符的閱讀材料。為了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我針對不同興趣愛好的同學,從互聯網上找到不同門類的閱讀材料,作為課外閱讀材料發給同學。對于喜歡籃球的同學,可以給學生選擇英文體育賽事報道;對于喜歡音樂的同學,則給予英語歌詞等。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網絡英語閱讀資源,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主積極性,并提高了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英語閱讀效率。
2.融入英美文化元素,增強跨文化語篇理解能力。英語相比于漢語,其文字構成、句子構成和文章邏輯結構都與漢語有極大區別,造成這種區別的關鍵就是英美文化和中華文化的不同。高中英語閱讀要求學生不僅要讀懂表層意思,很多閱讀材料都直至文章內涵。如果學生對英美文化了解不夠深入,很難真正完成高要求的英語閱讀。互聯網上有著海量的關于英美習俗、歷史、文化的閱讀資源,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和了解這些信息,能夠讓學生對英美文化更深入了解。加深了對英語文化背景的了解,那么其在英語閱讀中就會更加靈活自如。例如,在對話“A:Do you want to come in for some tea? B:No. Im running late. I really need to hit the road.”中,“Hit the road” 的 “hit” 有“去”的意思。如果學生熟悉英文文化,在閱讀中遇到這類的俚語就不會困惑,能夠極大的提高閱讀效率。
綜上所述,靈活的運用網絡資源,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積極性和閱讀能力,提高學生英語材料閱讀效率。但教師一定要做好對網絡英語閱讀資料的優選,確保所選擇的材料符合閱讀教學要求,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審美,才能最大化的發揮網絡資源對學生英語閱讀效率提高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建勛.利用網絡時效性資源,提高高中英語閱讀效率[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6(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