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社瑛
【摘要】對于我們農村的小學生,英語練習的解析基本上還是在課堂上講解為主,教師“忘我”地講,學生無奈地聽。為了充分發揮各個學習層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枯燥的課堂充滿活力。課堂上,我一直在追尋—盡可能的傾聽到每個孩子們的聲音,因為他們都需要被關注,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只是一直以來被傳統的教育者所剝奪了而已。教師是不是也該讓孩子們釋放他們的光芒,使課堂充滿生機。
【關鍵詞】“句子配對題型” “讀理解題型” 解析 課堂
小學英語的教學,教師除了專研教材,備好每節課的教學內容,還應專研學生在學習新知之后,對課文內容的消化及鞏固過程,也就是一些配套的課后練習。這樣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檢測學生對新知語言的運用和掌握能力,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目前我國小學英語的評價體系,特別是農村普遍以學生的期中、期末質量測試來評價學生對英語這門外語教材掌握的程度。做為一名農村的小學英語教師還是很無奈地接受在素質教育環境下對學生的應試考試評價。
為了讓學生適應各種可能的考試題型,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培養他們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讓他們成為解題的主角。我根據各種題型的特點,訓練學生們答題技巧,提高正確率。對于我們農村的小學生,英語練習的解析基本上還是在課堂上講解為主。為了充分發揮各個學習層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枯燥的課堂充滿活力,我一改以往教師“忘我”主講的評講方式,讓學生們自由選擇講解(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讓平時格格不入的學困生也有用武之地),選答案并且要求解釋原因,有時學生的答題技巧簡單而且讓人意想不到。這樣部分學習學困生也把小手舉起,選擇簡單易懂的題型搶答。我一般會把機會給這一部分學生,看著他們自信地坐下,同學們的掌聲,我的表揚就是對他們最大的肯定,也是最大的鼓勵。然后在抽選中等生,最后把稍難的留給優等生,最后難的全班攻破。(我的班級從一開始就這樣培養他們勤于思考的習慣。每節課按座位分為四小組比賽加分,學生爭表現的熱情很高。)以下是我在一些“練習解析”方面實踐中的心得呈現與大家探討:
一、“句子配對題型”的解析
句子配對題型,著重考查學生問與答的語言運用能力。當對方這樣問時,你該做如何回答。首先,我要求他們先觀察判斷,哪些是一般疑問句,哪些是特殊疑問句。然后,按照平時答題的原則—先易后難。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會哪題可以先搶答哪題。這樣當然對于小學英語教材而言,即使是情景對話,也是寫通俗易懂的。如:How are you ? Hi,…這類相對簡單。在遇到一般疑問句時,原則上以什么be(am/is/are/was/were)動詞、(do//does/did)助動詞、(can/could/will)情態動詞開頭引導,用Yes/No帶著這些動詞回答。對于特殊疑問句,一般我的要求是先找疑問詞,根據疑問詞的提問找相應的單詞選答句,這樣把整體性的難度縮小到個別單詞上,提高正確率。如:where(問地點)/what(問什么)/when(問時
間)/how old(問歲數)/how long(問多長)/how many(問可數名詞數量)/how much(問不可數名詞數量)等等。但是,當我在課堂上講解時,有學生的搶答并解釋原因讓我意想不到,他們的思維角度很值得推廣,同學們也很是贊同這種解題妙招。題目是這樣的:根據問句,選擇適當的答句,并連線。(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和廣西教育出版社的《小學英語新課程學習與測評同步學習》五年級下冊12頁)
1.Whos this ? A. Its me.
2.Did you watch TV,too? B. We lived in a small house.
3.Where were you yesterday? C. He watched TV.
4.Where did you live ten year ago? D. I was in the classroom.
5.What did Daming do last night? E. No,I heped my mum.
一個同學搶答的是第5題,他選C,理由是:Daming大明是男孩應該用 He(他)。他的思維不是局限在我講的常規方法—找疑問詞,而他的角度卻是從人稱入手,他通過觀察既簡單又快地做出回答。另外一個學生搶答第4題,選擇B,理由是:兩句都有live這個單詞,同樣是非常簡單明了的回答。當然如果遇到理由不充分的,再讓別的同學進行補充。他們憑著自己的觀察與判斷,真是以智取勝。我暗自慶幸聽到不拘一格的聲音,看來這樣的課堂學生還是有不一樣的收獲,他們有了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發自潛在地自主、探究學習,這些不就是創新嗎?這不就是一個充滿激情、充滿智慧的課堂嗎?
二、“閱讀理解題型”的解析
對于中國的英語學習者來說,閱讀是語言輸入最為重要的手段。進行大量的閱讀有助于擴大學生的詞匯量,促進學生詞匯使用能力的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從小學開始的測試題型都少不了“閱讀理解”。如何進行“閱讀理解”題型的解析?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也不輕易丟分。通過分析小學階段的“閱讀理解”短文題材面不是很廣,內容基本通俗易懂。中、優等生正確率百分之九十以上,但是對于學困生還是有難度。為此根據題型歸納,我要求學生對于“閱讀理解”也要摸索出一定的答題技巧。我們的原則還是先易后難,主要采取“略讀和尋讀”兩種相結合的方法,首先,“略讀”短文大意。其次,“尋讀”尋找題型中相似的句子進行分析、比較。最后,做出正確的選擇。對于優等生,也會尊重個性差異,鼓勵他們用自己認為可行的方法答題。
以上只是兩種題型的探索。在實踐教學中,“筆試練習”是加強知識鞏固常用的辦法。教師可以通過練習發現學生不足而對癥下藥。我會繼續探索更多“練習解析”的課堂,一改以往枯燥的教師講解為主的模式,放手搭建一個平臺,讓整個課堂洋溢著高昂的激情,讓學生成為舞臺的主角,綻放童年的光彩,收獲成長的果實。
參考文獻:
[1]包天仁,崔剛.英語教師知識與技能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