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莉雯
〔摘要〕自我反饋包括了自我檢查、自我監督、自我控制等要素,在個人發展中能起到有效的完善作用。學生具備了這樣的反饋能力就能有的放矢地學習,提高學習的針對性。不少中學生在學習中缺乏自我反饋環節,導致學習高負低效。本文從案例入手談了學習后自我反饋的必要性及具體方法。
〔關鍵詞〕自我反饋;自我監督;學習方法;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19-0063-02
宋君,小學畢業后考入一所重點中學。他課堂認真聽講,自習課也能靜得下心來學習,入學后的幾次測驗雖不拔尖,但也還居于班級前列。好景不長,宋君的成績開始下滑,期中考試時宋君的成績落到了班級中等,這種情形一直維持到期末考試,宋君和媽媽坐不住了,找到了心理教師。宋君是個溫文爾雅的男生,從其科任教師處獲悉,宋君的思維能力和學習習慣都挺不錯的,自習課上也常能看到他勤奮刷題的身影,但成績卻只在班級中等。除了身處重點中學競爭激烈的原因之外,他自身的學習問題在哪里呢?
在與宋君的溝通中,他委屈地哭了。他覺得自己平常學習挺認真的,該背的背了,該練的練了,甚至練習做得比別人還多,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會不如別人成績好。在排除了考場心態的因素之后,我問宋君,走出考場后你覺得自己會考得怎么樣。宋君一愣,他說自己沒想那么多,考完了就好了。媽媽接過話說,最讓她不理解的就是,每次考試后問宋君考得怎么樣,他都說不知道。宋君是個溫文爾雅的孩子,他不會賭氣說不知道。在接下來的溝通中,我發現他是真的不知道。不僅考試后不知道自己考得怎么樣,平常在作業中也不知道、不關心自己做得怎么樣,每次都要等到老師的一個鉤或叉才能形成自己對學習結果的了解,至于題目怎么就做錯了,宋君說自己根本不會想那么多。這時,我和宋君一起找到了他學習問題的癥結——他尚未形成學習后的自我反饋。
學習后的自我反饋,就是在每一天、每一階段學習之后,自己對知識掌握的情況做出準確及時的察覺,對自己完成學習任務的好壞作出評估。學習心理學中的反饋效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學習者對自己學習結果的了解會讓學習者后續的學習更加有的放矢,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對宋君來講,因為缺少學習后的自我反饋,所以他不清晰自己在哪些知識和能力上存在不足,這樣盡管課后做了很多練習,但練習是盲目的,其效果只是在重復機械操練,可謂簡單低效勞動。在會談中,宋君告訴我,小學時自己就是這么過來的,每天回家后媽媽會給自己一些練習做,自己雖不是很情愿,但沒辦法,后來在學校的考試中也常常會碰到一樣的題目,自己一直能拿到高分,這種感覺使自己不再抗拒回家后媽媽給的練習了。
現在宋君很困惑,同樣刷題,為什么上了中學就沒用了呢?我告訴他,這得從中學學習的特點說起,與小學學習相比,中學學習的明顯特點是學習科目增多和學習難度增加,這時在態度認真、勤奮努力之外,更要考慮學習方法的科學性和學習效率的高效性。如何做到高效,只有通過學習后的自我反饋,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學習的哪方面存在欠缺,然后進行針對性訓練才最有效。而這,正是宋君等一批看似認真努力的學生在進入中學后出現學習不適應的問題所在。
自我反饋包括了自我檢查、自我監督、自我控制等要素,在個人發展中能起到有效的完善作用。學生具備了這樣的反饋能力就能有的放矢地學習,提高學習的針對性,而不是盲目刷題,忙題海戰。在反饋之后,可以針對自己學習中出現的錯誤或某一學得不好的內容,分析原因,找出適當方法糾正錯誤。這樣學習往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自我反饋屬于元認知范疇,從個體認知發展看,元認知落后于認知的發展,并且各人的元認知能力存在著極大的個體差異,需要有意識加以培養。長期以來很多學生認為,反饋是老師的事,老師批改作業是反饋,跟自己無關,自己把錯誤訂正就好了,進而忽視了自我反饋能力的培養。
自我反饋是一個人自我管理能力中反思力的體現,善于自我管理的人不僅能在學習結束后進行思考,總結經驗教訓,還能吸取別人好的學習方法以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自我管理能力向來是一個人能力系統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也是影響學業和生涯成功與否的關鍵。在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也在“學會學習”素養部分提出了“勤于反思”的要點,即具有對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行審視的意識和習慣,善于總結經驗;能夠根據不同情境和自身實際,選擇或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等。所以當一個學生重視起學習后的反饋環節時,他不僅今天能學得高效,更能為明天的生涯成功奠定良好基礎。如何讓學生早日形成學習后的自我反饋環節呢?
一、在思想意識上,主動擔責
為什么宋君長期以來沒有形成學習后的反饋環節,因為學習只是在完成媽媽的任務,跟自己關系不大。學習包括了三個環節:學習前確立自己的目標,學習中自律執行,學習后反思調整。如果學習前不確定目標或者目標不明確,學習后的反饋環節都將難以落實。對學生來講,一定要摒棄刷題萬能論的想法。萬維鋼在《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中指出,要成為一個領域的頂尖高手,必須經過一萬個小時的訓練。那到底是怎樣的一萬個小時的訓練呢?其一,在最近發展區練習,即跳起來摘蘋果,只摘一伸手就夠得著的蘋果不叫練習,那叫享受。其二,把訓練內容分成有針對性的小塊,對每一小塊進行重復練習。其三,練習過程中隨時獲得有效的反饋。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及時地進行自我反饋,避免毫無目的的學習和不知道自己的學習結果的學習。在作業錯誤時積極與老師溝通,重視老師的建議,認真總結自己學習上存在的優缺點,從而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
二、在操作方法上,使用好“每日規劃與小結本”和“糾錯本”
宋君是務實的,會談之后他每天及時反思自己默寫、作業、測驗等學習后的環節,并梳理錯誤原因,如“鉆研競賽教程,發現關于絕對值的判斷還是不夠仔細,需要一步步來,不能跳步驟。”每天他還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給自己一些積極的暗示,如“課堂上,不僅要聽全,更要聽懂、聽會,能夠形成自己的思路,這才是課堂上好的聽課。”“寫作業時應當先復習書上的內容,再做作業,不能一邊看書一邊做作業,這樣既消耗了時間,又沒有達成鞏固知識點的效果,只是在浪費時間。”宋君也重拾了他的糾錯本,盡管之前老師要求過糾錯,但他只是當作任務在完成,常常只是在老師收糾錯本之前一口氣連題目帶答案抄幾道上去應付檢查。而現在宋君養成了每天糾錯的習慣,每天在作業訂正之后他都會根據自己的錯誤原因將錯題做一下梳理,將一些有意義的錯題抄到糾錯本上,隔上三天再糾,如此循環,對于那些在糾錯中仍出錯的題目,他會在二次訂正后再行糾錯,如此反復。宋君說,隨著每天的小結反思與不斷的自主糾錯,他越來越清晰自己在哪些知識點上存在問題了,自己還會再配合做一些練習,起到鞏固強化的作用。現在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胡亂拉個練習冊就來做了,這樣不僅心中有數,學習也覺得輕松了好多。是啊,這就是學習后自我反饋的魅力所在,當學生自己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對學習進行規劃、執行、反饋、調整之后,學習本該就這么簡單和快樂。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天一中學,無錫,214101)
編輯/杜文姬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