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語長句翻譯歷來是翻譯教學與實踐中的重點和難點,而如何將漢語長句解構更是這一難題的首要攻堅點所在。本文從句法生成學角度入手,對在漢語長句翻譯過程中應如何理清主從及各成分間邏輯關系、并將其轉換為多個翻譯單位作了較全面詳細的闡述,為最終準確貼切翻出譯文奠定堅實的前期基礎。本文旨在最終降低漢語長句翻譯相對操作難度,并將這一解構過程策略化。
【關鍵詞】漢語意合 解構 縮句拆分 翻譯策略
【Abstract】Translating long Chinese sentences into English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yet difficult problem in translating teaching and practice. Procee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generation,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detailed depiction instructing readers to recognize the stems of the long Business Chinese sentence,discern the relationship of inner logic and transform it into several translation units,which will lay solid foundation for final accurate and felicitous translation.
【Key words】parataxis; decomposing; sentence contracting & dividing; translation strategy
一、引言
翻譯是在準確、完整、通順的原則下,完成源語語言信息向目標語語言信息轉換的語言活動或行為。翻譯教學與研究證實:研究語言在句法生成上的結構差異是進行翻譯活動最基本立足點,也是深入探討翻譯技巧的首要任務。在漢英翻譯實踐中,結構繁復的長句翻譯一直是翻譯研究的難點之一所在。而作為近年翻譯策略研究的熱門對象,商務英語領域更是隨處充斥著復雜繁綴的漢語長句。鑒于此,本文試圖基于句法生成的相關知識原理,以商務漢語長句的解析為案例,說明長句解構中的規律與原則,進而試圖探尋漢語商務長句翻譯行之有效的翻譯策略。
二、漢英句法生成對比分析
1.漢英句法差異內因分析。對漢英句法系統和結構形式差異的深入研究是漢語長句解構的前提和基礎,更是漢譯英過程中漢語長句分解成為翻譯單位進而逐步轉換譯制成為目標語言—英語的突破口。而漢語在數千年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相對分隔的生成環境中,以及不同民族思維模式的衍生下,最終發展成為在句子結構形式上相較于英語差異顯著的一門語言。在眾多的漢英差異成因研究中,中英思維方式的特殊性是近年相關文獻的熱點。毛榮貴教授曾言:“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內核,語言與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存在于中英思維方式間的差異性也就構成了不同民族間順暢溝通的障礙,導致了翻譯過程的困難。故,翻譯既是語言的轉化過程,同時也是思維的轉換過程。
在推崇“學貴心悟”的儒道佛三大傳統哲學的熏陶下,漢人認知事物的方式提倡 “自悟”,日漸形成以達意為目的、內化思維主體對客觀事物的形式分析和邏輯推理過程的思維模式,謂之“綜合型”思維模式。因此漢語的句法多呈現出句式簡單短小、含蓄疏散的“重意輕形”或“以意統形”之特點。
與此對比的是,西方文明在以“本體論”為核心的西方哲學影響下,英語民族形成依據縝密的邏輯推理做出理性科學分析的思維模式,稱其“分析型”思維模式。故英語的句法多呈現句式復雜嚴謹、層次分明的“形意融合”或“以形顯意”之特征。
2.漢英句式外在形式對比。漢語之意合,指的是詞語與分句之間不用或少用語言形式手段銜接,語義合成和邏輯關系主要借助詞語或分句的含義來表達,線性鋪排的各分句又是通過“動詞結集(verb-oriented nexus)”——此種“隱性接應”手段來顯明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和先后順序。換言之,漢語句式結構多以動詞集中而見長,但又缺乏繁復的變格、變位及形態變化,動詞發生的時間順序是遣詞造句和辨別主從、邏輯關系的主要依據。故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稱,漢語是缺少嚴格意義形態變化的無標記語言,典型的意合型句式。
英語之形合,指的是詞語與分句之間多用語言形式手段銜接,以達到語言結構和形式上的完整性和縝密性。具體而言,該銜接手段主要體現為使用“關系詞結集(connective-oriented nexus)”(動名詞短語、不定式短語、分詞短語、介詞短語及各種從句等)——此種“顯性接應”方式來展示句子間的邏輯和從屬關系。即,英語是嚴格受到語素、功能語詞等語法規則制約的有標記性語言,典型的形合型句式。下以例1來進行說明:
例1
漢:多年來,本公司經營鞋類進口生意,現欲擴展產品類型,隨信附上最新商品清單與圖紙。
英:As an importer of shoes for many years,we are interested in extending our product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lists and drawings attached to this letter.
從本例不難發現,漢語句式表現出以“動詞結集”(經營、欲、擴展、附上)為銜接手段,按動詞發生的先后順序安排邏輯關系的語義結構特征。而英語句式則圍繞are(interested in)該主干動詞,分別使用了以as(介詞)、according to(介詞短語)和attached to(分詞短語)三個“關系詞結集”為分中心的語義結構,句子間的主從關系彰顯無疑。
正是漢語和英語在句法生成和句式結構上的上述差異,造成了漢英翻譯過程中的諸多困難。因此,諳熟漢英兩種語言不同的生成規則是順利實現意合與形合的流暢轉換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礎上,本文將繼續探討商務中文文本漢英翻譯的具體策略。
三、商務中文長句之解構:縮句拆分,理清主從
翻譯“偏重心理而略于形式”的商務中文文本時,正確理解原句,梳理用動詞銜接的各分句間的邏輯和語法結構,進而厘清它們的主從、修飾語被修飾關系是整個翻譯過程的突破口。完成此步驟的基本翻譯技巧就是——縮句拆分。所謂縮句,就是要將由分句線性鋪排形成的長句,縮短為只保留“主干”的短句,且不能改變原句的主要意思。無論是怎樣繁復的單句,只要剝絲抽繭,層層壓縮,皆能拆分出句子的“主干”,即把句中所有的定語、狀語、補語、插入語、從句成分剝離后,僅剩下的“主謂賓(SVO)”結構。其實,縮句技巧是中國小學語文課堂就已開展的一項基本語言技能,若再加以時日訓練,定能掌握其精髓。現以實例2進行說明:
例2
漢:韓國檢方在歷經漫長調查之后,控訴三星集團實際領導人李在镕涉嫌為順利合并三星旗下兩家子公司,協同其他四名高層行政官,對一韓國前總統樸槿惠利益相關人施以總額約3800萬美元的賄賂。
在本例句中,多層對象嵌套多組動詞解構,但經仔細揣摩之后便可知,動詞“控訴”實則為主句主語之對應謂語。以此展開順藤摸瓜便可發現主要賓語對象“李在镕”,其后跟隨的一系列動詞句群為補語分句。
(1)原句主干:“韓國檢方控訴李在镕……”;
(2)時間狀語從句:“在經歷……調查之后”,“漫長”為“調查”之定語;
(3)(補語分句的)目的狀語從句:“為順利合并……子公司”,“三星旗下兩家”為“子公司”之定語;
(4)(補語分句的)方式狀語從句:“協同……行政官”,“其他四名高層……”為“行政官”之定語;
(5)(補語分句的)方式狀語從句:“對一……利益相關人”,“韓國前總統樸槿惠”為“利益相關人”之定語;
(6)定語從句:“總額3800萬美元的……”,中心詞為“賄賂”;
縮句拆分后句子結構為:
韓國檢方(主語)在歷經漫長調查之后(時間狀語),控訴(謂語)三星集團實際領導人(賓語定語)李在镕(賓語)涉嫌(補語動詞)為順利合并三星旗下兩家子公司(目的狀語),協同其他四名高層行政官(方式狀語),對一韓國前總統樸槿惠利益相關人(方式狀語)施以總額約3800萬美元的(定語)賄賂(補語動詞賓語)。
例3
漢:當第三次科技革命催生了互聯網,并連同這個新事物一起創造了把人類社會帶入“信息時代”的新歷史時,一場由區域實體經濟向全球互聯虛擬經濟的大轉變正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悄然發生。在社會學家眼里,這場大轉變像任何一次深刻的社會革命給社會帶來的影響那樣引起了生產關系上的重大變革。
本例3較之例2動詞結集得更加頻繁、集中,此類句式更需要借助縮句拆分技巧來厘清整個句子的主從關系,進而逐一突破。經細讀推敲,第三個分句中的動詞“悄然發生”被確定為整個句子的主干謂語動詞,第三分句理所應當被處理為主句;第一、二、四、五和六分句則被定為從屬結構,縮句拆分后句子總結構如下:
當第三次科技革命催生了互聯網,并連同這個新事物一起創造了把人類社會帶入“信息時代”的(定語)新歷史時(時間狀語從句),一場由區域實體經濟向全球互聯虛擬經濟的(定語)大轉變正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悄然發生(主干)。在社會學家眼里(插入語),這場大轉變像任何一次深刻的社會革命給社會帶來的影響那樣(比較狀語從句)引起了生產關系上的重大變革(定語從句)。
四、結語
綜上所述,漢英兩種語言在句法結構以及語義表達形式上存在的巨大差異注定了長句復雜句漢譯英的過程必從漢語解構開始。在翻譯商務漢語長句時,首先要弄清原文的句法結構,使用縮句技巧拆分出原文的主干和各層從句,將原始長句轉化分解為多個翻譯單位。如此這番,之后的對應轉譯調整便會相對簡單順利得多。
參考文獻:
[1]王大來.商務英語形合與漢語意合對比研究[J].中國科技翻譯,2005,(18-3):40-43.
[2]黨爭勝.結構分析翻譯法初探-淺論英語長句的漢譯[J].外語教學,2006,(27-4):64-66.
[3]朱健平.英語長句翻譯“五步法”-對比語言學觀照下的英語長句翻譯思維和教學模式[J].大學教育科學,2007,(2):62-65.
[4]鮑文.商務英漢/漢英翻譯宏觀策略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5,(5):20-25.
[5]劉法公.商貿漢英翻譯的原則探索[J].中國翻譯,2002,(1):45-49.
[6]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作者簡介:邱曦薇(1984-),女,漢族,江西上饒人,天津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中國人民大學在讀博士,研究方向:商務英語,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