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秀川
【摘要】翻譯生態學本質上就是把生態學的一些思維和方法融合到翻譯學之中,是兩種學科交叉的產物,對于翻譯理論來說也是一種創新。在對譯者主體性進行研究時們可以借助生態學的理論知識對此進行支撐。首先,生態翻譯學的出現極大的開闊了對譯者主體性進行研究的眼界,拓展了研究的范圍。然后,基于翻譯生態的譯者主體性有其特定的表現形式。
【關鍵詞】譯者主體性 翻譯生態學 表現方式
引言
上世紀中期,學術界對譯者主體性的研究就已經開始,并且引起了業內人士廣泛的關注。在對作品進行翻譯時,譯者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等會對翻譯的作品產生非常深刻的影響。生態翻譯學豐富了有關人員開展譯者主體性的研究的視角,表明研究人員的視角開始發生了宏觀性的轉變。在此視角下,對譯者主體性問題進行研究,也就具有了動態和系統性的特征。也就是說研究過程既要對譯者自身的情況進行分析,還要將其與動態的系統相結合,對其中各因素之間的互相影響情況進行分析,同時這也體現了對翻譯學的研究開始從重“文本”向“重人”的方向轉變。
一、翻譯生態學開闊了對譯者主體性進行研究的眼界
翻譯生態學是翻譯學和生態學兩門學科在一些思想理念上交叉融合所產生的一門新的學科。這種學科的特點就是能夠把生態學的一些研究方法及其理論等應用在翻譯學之中,是在生態學的基礎上對傳統翻譯學的一種突破性的創新和探索。所以,可以認為翻譯生態學實際上就是翻譯與生態的有機結合,從生態學的角度對翻譯進行研究。總的來說,翻譯生態學的出現,極大的開闊了對譯者主體性進行研究的研究,豐富了研究的內涵。
首先,翻譯生態學對于如何發揮譯者的主體性非常的看重,并且認識它是一種非常積極的因素。傳統的翻譯學一般都認為譯者主體性是消極的因素,并且對如何才能有效的避免譯者的個人原因對翻譯出來的作品的內容和精神等造成一定的偏差。這些現象在傳統的作品翻譯中非常的普遍,是對作品的的一種誤讀。這也是很多學者不斷強調的內容,要求譯者在翻譯時要尊重原文本,這種尊重不僅體現在語言層面,也表現為對原文本精神層面的尊重。不管是哪一國家和地區的譯者都會特別重視這一基本觀點。很多中外的研究學者雖然在考量角度等方面和具體的研究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都對譯者主體性進行了高度的認同。由此可以看出,傳統的翻譯理論主要是探索如何對翻譯者的主體性進行限制,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通過有效的限制譯者的主體性,來減少其思想情感等對原文本的實際干擾,防止其對原文本的內涵和精神等進行破壞。在新時期,翻譯生態學的出現對傳統的觀點提出了挑戰,對譯者的主體性研究不再將其視為一種消極的因素,而是將其當做翻譯過程中的一種積極的因素來看待,對譯者的主體性高度的肯定,并通過各種途徑來對其建設性的作用進行深入的挖掘,探索其在實踐過程中的表現形式以及實踐方式等。
其次,翻譯是生態學從生態學的角度出發對譯者在實踐中的能動作用進行確立,并且促使譯者更好的適應生態環境,存在很大的進步性,并且還積極的提倡人才是翻譯過程中的核心要素。與此同時,在基于生態的視角對翻譯的主體進行考察時,必須要在系統內進行。這種系統的內涵實際上是富含多種元素,并且不斷的變化和動態的系統,而譯者的主體性作用也是在多種元素的相互作用之中體現出來。所以,翻譯生態學把人當做實踐活動的中心來對活動的特征及其規律等進行深入探討,而不是譯者單一的強調,也對實現譯者主體性的條件進行了研究。也就避免了其他理論過度的夸大譯者的作用,所造成的誤解。
二、譯者主體性在翻譯生態學視角下的表現方式
雖然翻譯生態學比較認可譯者主體性的積極作用,但是在實際的翻譯活動的過程中,這種主體性的發揮不可能沒有限度。所以,一名優秀的譯者在發揮其主體性時首先要能夠對自由和限度這二者的關系進行正確的控制。如果從翻譯生態學的角度對譯者的主體性進行重新審視,可以很容易發現,其對譯者與文本之間關系的改變,極大的確立了譯者的主體地位。在實踐過程中,譯者在自由度以及創作空間方面也會獲得的更多。與此同時,也要求譯者在系統中能夠具備適應選擇以及選擇適應兩種基本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才能有效的促進翻譯和生態中的各個要素實現深度的良性互動。
通常情況下,優秀的文學作品能夠突破時間和地域大的界限,讀者能夠很快的接受,并發自內心的欣賞。實現這個過程離不開譯者主體性的介入。因此,對于譯者來說,如何在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的保留一步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價值和意義,進而體現譯者的主體性。在此過程中,實際上譯者具有兩方面的特征。首先,譯者在作者和讀者之間搭起了溝通的橋梁,充當起了溝通的媒介,體現了譯者工具性的特點。然后,譯者在發揮能動性時,在很多地方能夠實現作品的再生,進行加工之后,促使作品更能滿足當前時期人們對什么的要求和精神文化的需要。
三、結語
在當前時期,國內外學者對譯者主體性進行研究的深度和廣度越來越大,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也越來越豐碩,出現了許多諸如解構主義和后殖民主義以及女性主義等多種研究的視角。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很多的學者基于生態學的視角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與分析,實現了生態學與翻譯學的深度融合,這也是未來對譯者主體性進行研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牛蓓蓓.翻譯生態學視角下的譯者主體性探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5):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