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雪靖++和紅錦



[摘要] 目的 剖析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藥理作用及其臨床合理用藥。方法 回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7月期間紅河州第三人民醫院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隨機抽取500份醫囑作為研究對象,觀察此類藥物的使用頻度、不良反應等。結果 ①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使用頻度28.23%,高于第二代的9.76%,高于第一代的8.56%,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選取其中常用的3種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頭孢曲松、頭孢地嗪鈉、頭孢噻肟鈉,三種藥物成人用藥多選擇靜脈滴注、肌肉注射等方式用藥,藥理作用有所不同。③31例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涉及泌尿系統、血液系統、消化系統等方面不良反應。其中發生率最高的不良反應為消化系統不良反應,占全部不良反應的77.42%。過敏反應明顯高于其他不良反應類型發生率(P<0.05)。 結論 該院使用的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比較合理,因此嚴格掌握各種藥物的藥理,才能更好的確保臨床上的合理用藥。
[關鍵詞] 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藥理作用;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 R97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5(b)-011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and clinical rational medication of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antibacterial drugs. Methods 500 pieces of doctors signs were extra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antibacterial drugs from September 2015 to July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use frequen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drug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use frequency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antibacterial drug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econd generation and first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antibacterial drugs (28.23% vs 9.76%, 8.56%),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ree common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antibacterial drugs of ceftriaxone, cefodizime sodium and cefotaxime sodium were selected and the medication selected the intravenous drip and muscle injection, and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were different, and there were 31 case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including the urinary system, hematologic system and digestive system,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digestive system adverse reactions was the highest, accounting for 77.42%,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anaphylactic reactions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adverse reactions(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antibacterial drugs is rational, therefore, only when we strictly master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of various drugs can we better ensure the clinical rational medication.
[Key words]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Antibacterial drugs;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Rational medication
臨床上,頭孢菌素類藥物屬于廣譜抗生素中的一種,具有耐青霉素、抗菌效果好以及抗菌譜廣等諸多優點[1-2]。此種藥物的母核為7-氨基頭孢烷酸(7-ACA),主要是通過過對冠頭孢菌進行培養之后,來獲取天然頭孢菌素的C裂解[3]。目前,隨著我國醫療科技的不斷上升,在臨床上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應用越來越廣,通過多方研究與實驗表明,該藥物對革蘭陰性菌有比較大的作用,臨床效果明顯,所以受到廣大患者的一致認可[4]。該文主要回顧分析回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7月該院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抽取500份醫囑作為研究對象,方便臨床合理用藥,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該院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抽取500份醫囑作為研究對象,選取其中常用的3種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包括頭孢曲松、頭孢地嗪鈉、頭孢噻肟鈉,觀察用藥方式、用藥劑量等數據進行統計。
1.2 方法
依照參考文獻的標準[5]對該院的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藥理知識進行統計分析,例如頭孢曲松、頭孢地嗪鈉、頭孢噻肟鈉這三種藥物,對其采用藥物限定日劑量計算法,計算各類抗菌藥物的使用頻度(DDDS)。DDDS=藥物使用的總劑量/藥物規定的日劑量。其中DDDS的值越大,表示該藥物的使用越大,反之則表示越小[6]。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包括:①泌尿系統方面,主要是少尿。②血液系統方面,包括血小板、白細胞降低。③消化系統方面,包括惡心、嘔吐、腹瀉、食欲不振。④過敏方面,主要皮疹。
1.3 統計方法
選取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和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類藥物使用頻度對比
經過統計分析,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使用頻度28.23%,高于第二代的9.76%,同時高于第一代的8.56%,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金額方面,第一、二、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分別為30.25、153.23、109.52元,見表1。
2.2 比較各類藥物的藥理及臨床應用
該院常用的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有:頭孢曲松、頭孢地嗪鈉、頭孢噻肟鈉等。成人用藥多選擇靜脈滴注、肌肉注射等方式用藥;其中各種藥物的藥理特征明顯存在差異,見表2。
2.3 不良反應
該次研究500例患者中,31例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涉及泌尿系統、血液系統、消化系統、過敏反應等方面不良反應。其中發生率最高的不良反應為消化系統反應,占31例不良反應的77.42%。過敏反應明顯高于其他不良反應類型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3.1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概述
現階段,臨床上抗生素的種類多種多樣,致病菌的耐藥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各種抗生素應用之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也較高。頭孢菌素類在臨床上屬于一種廣譜抗生素藥物,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與穩定性,并且過敏反應較少,在臨床上的應用率較高[7-8]。頭孢菌素類藥物是從冠頭孢菌培養液中分離出來頭孢菌素,對其側鏈進行改造之后,得到一系列半合成抗生素[9]。這種類型藥物的優點諸多,主要包括:具有較廣的抗菌譜,對厭氧菌高度有效;相對于青霉素,頭孢菌素類藥物引發的過敏反應較低;對酸及對各種細菌產生的β-內酰胺酶穩定性高;與青霉素具有相同的作用機理,通過對細菌細胞壁的生成進行有效抑制,最終能夠達到有效抗菌的目的[10]。頭孢菌素類藥物屬于廣譜抗生素,具有較廣的抗菌譜,對流感桿菌、變形桿菌、肺炎桿菌、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化膿性鏈球菌以及金葡菌有效[11-12]。
3.2 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藥理作用
與前兩代相比,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最明顯的優勢就是不良反應低,且該藥物的活性作用明顯比前兩代顯著。同時,該藥物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就是藥物價格過高,且要預防細菌的耐藥性,因此在治療疾病時,一定要合理用藥。 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為:①頭孢曲松。頭孢曲松屬于半合成的第三代頭孢菌素,對大多數革蘭陽性菌和陰性菌都有強大抗菌活性,抗菌譜含有金葡菌、變形桿菌屬、產氣腸細菌、流感嗜血桿菌、肺炎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該種藥物普遍運用于敗血癥、外科創傷、肝膽感染、泌尿系統感染、淋病、腹膜炎、肺炎等疾病治療中。②頭孢地嗪鈉。頭孢地嗪鈉為半合成第三代頭孢廣譜抗菌藥物,對革蘭陽性菌、陰性菌均有抗菌活性,對β內酰胺酶穩定,對頭孢菌素酶和青霉素酶極穩定。臨床主要用于鏈球菌屬、肺炎球菌等敏感菌所致的疾病,例如,肺炎、支氣管炎、咽喉炎等。它是目前唯一兼具廣譜強力抗菌和免疫調節活性雙重作用的頭孢類抗生素,且毒副作用小。③頭孢噻肟鈉。抗菌譜廣,對革蘭陰性菌的作用更強,抗菌譜包括嗜血性流感桿菌、大腸桿菌、鏈球菌等;可用氯化鈉注射液或葡萄糖液稀釋,但不能與碳酸氫鈉液混合。此種藥物普遍運用于敗血癥、淋病、腦膜炎、呼吸道等敏感菌的感染治療中。由上可知,各種藥物的藥理特征均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3.3 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合理應用
相比較前兩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第三代的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活性更強,且不容易發生不良反應,療效較為顯著。然而,該種藥物的價格相比較前兩代藥物更高。因此,醫學工作者正致力于怎樣即將此種藥物更加科學、合理的運用于疾病的治療中,通過合理的控制用藥劑量,來避免產生細菌耐藥性,大大提高藥物的療效。頭孢曲松、頭孢地嗪鈉、頭孢噻肟鈉這三種藥物活性都較強,且對于細菌有著良好的抑制作用,抗菌效果明顯,在呼吸系統感染、關節感染、泌尿生殖系統感染、皮膚組織感染等疾病治療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空間。該文主要回顧分析該院對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藥理等進行探討。研究表明,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使用頻度28.23%,,高于第二代的9.76%,高于第一代的8.56%,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常用的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主要有3種:①頭孢曲松;②頭孢地嗪鈉;③頭孢噻肟鈉。成人用藥多選擇靜脈滴注、肌肉注射等方式用藥;其中各種藥物的藥理特征明顯存在差異。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頭孢曲松、頭孢他啶等藥物情況,認為只有掌握藥物的藥理,才可提高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效果,確保治療效果。
3.4 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安全性
31例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涉及泌尿系統、血液系統、消化系統等方面不良反應。其中發生率最高的不良反應為消化系統不良反應,占全部不良反應的77.42%。過敏反應明顯高于其他不良反應類型發生率(P<0.05)。發生最多的不良反應為過敏反應,占比達到60%,其次是神經系統及二重感染,占比分別為17.3%及8.7%,和該次研究一樣不存在過敏性休克。于此同時,該研究還表明男性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高于女性。血液系統不良反應主要會出現血小板、白細胞數量下降。所以倘若患者必須長時間持續應用這類抗生素治療,必須定期對患者實施血常規檢測,及時處理異常情況,這樣才能減少不良反應,保證藥效。引發藥物不良反應出現的主要原因為藥物聯用不當、用藥方法錯誤與藥物應用過量等。針對以上出現的不良反應,應該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其進行處理,避免將不良反應程度加重。頭孢菌素類藥物能夠將死革蘭氏陰性菌和陽性菌有效殺死,所以在對該類細菌感染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應該對用藥劑量進行合理把握,避免因為藥物過量引發不良反應出現。于此同時,要對用藥方法進行明確,囑咐患者切忌重復用藥,嚴格遵照醫囑,用藥過程中一旦發現患者出現皮膚過敏反應,則要立即停止用藥,換用其它藥物進行治療。
綜上所述,該院使用的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比較合理,因此嚴格掌握各種藥物的藥理知識,才能更好的確保臨床上的合理用藥。
[參考文獻]
[1] Lee S,Han SW,Kim KW,et al.Third-generation cephalos porin resistance of community-onset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bacteremia in a secondary hospital[J]. Kor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4, 29(1):49-56.
[2] Ma X.The standardized application of cephalosporin antibiotics: perspective from error in skin test[J].Zhonghua Nei Ke Za Zhi, 2014, 53(6):433.
[3] 蔣登科. 探析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藥理及臨床應用[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20):283,286.
[4] 李國藝. 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藥理作用及臨床合理用藥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6):113-114.
[5] 劉秋生. 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藥理分析及應用研究[J]. 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13):112-113.
[6] 毛柳珺. 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藥理分析及應用調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7(2):80-81.
[7] 李庚鋒, 周鵬, 邱正國. 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藥理分析及合理應用[J]. 中國實用醫藥, 2014(16):153-155.
[8] 冷利華. 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藥理和合理應用探析[J]. 醫藥前沿, 2014(11):207.
[9] 胡夢. 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藥理與合理應用研究[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21):4279-4280.
[10] Hamprecht A, Rohde AM, Behnke M, et al. Colonization with 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on hospital admission: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J].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16, 71(10):216.
(收稿日期:2017-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