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我國經濟得到長足發展,但與此同時,環境污染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污水廢氣隨意排放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焦點,而國內環境污染相關法律制度尚不夠完善。因此本文圍繞國內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展開探索,對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有關資料進行整理,對國際上其他國家在這一領域的先進經驗進行比較,最終發現國內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中尚且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通過完善相關法律,建立專業機構等策略,及時進行完善。
關鍵詞 環境污染 評估機構 保險公司
作者簡介:龔召陽,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東橋鎮人民政府。
中圖分類號:D922.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296
一、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概述
(一)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概念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屬于一種具有特殊性質的責任保險,是企業單位由于污染事故對第三方造成損害后,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為標的保險。其中排污單位是投保人,根據保險合同中的相關要求,對某種可能出現的環境污染風險事故,向保險公司預付報銷費用,當污染事故產生后,由保險公司對受害者作出賠償。實際上,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利用保險合同,實現了風險的轉移,由企業繳納保險費用,由保險公司承擔環境污染民事責任。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構建,是為了確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能夠落到實處,在制度約束監督下,縮減環境污染事件產生頻率,及時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體現出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
(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實踐功能
1.風險分散以及轉嫁功能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風險分散與轉嫁功能指的是,將投保人需承擔的賠償責任轉移至保險公司,將保險公司的損失分散至全部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投保人。國內常見環境污染事故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等,其影響范圍往往較為廣泛,造成的損失巨大,污染企業往往并不具備賠償能力,而如果企業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則將企業獨立承擔的風險與賠償責任轉嫁至保險公司,并通過保險公司這一樞紐,將風險分散至其他投保企業。經由這一方式,企業經營風險有所降低,進而以更快的速度恢復生產經營。
2.社會管理功能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具有社會管理功能。實際上,保險公司與保險產品本身即存有社會管理職能,而這一點在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中更為明顯。治理環境污染屬于政府環境保護部門的本職工作,而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是將政府環境管理的部分職責,由保險公司共同承擔。對保險公司而言,盡管提供的服務項目區別于其他企業,但其經營的首要目標仍然是獲取經濟利潤,如果環境污染事故發生頻率過高,企業賠償金額過大,勢必會侵害公司利益。
二、國外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經驗
(一)美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
美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發展可以追溯至20世紀中葉,初始保險范圍僅針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隸屬于公眾責任保險產品,進而逐步將漸進式環境污染納入保險范疇中。隨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產品身份逐漸獨立,成為單獨保險種類,保險范圍擴充為意外事故導致的環境污染,至20世紀80年代末期,美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專門機構成立,提供環境污責任保險相關保險產品。同時美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相關法律法規比較完善,已經構建相對完整的法律支持系統,先后頒布了《資源保護和賠償法》、《清潔水法》等法律法規。在法律的大力支持下,美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具有強制性,在石油化工、核燃料等污染風險較高的行業中尤為明顯。此外,美國采用差別費率,且對保險賠償額度作出規定。
(二)法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在法國的發展最早源于上個世紀70年代,由法國國內保險公司以及境外保險公司共同提供保險產品,在突發性污染基礎上,添加了突發性污染。而法國同樣在法律法規上對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提供大力支持,如規定海運船只應具備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證明等。同時法國保險公司在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產品的推行中,表現出比較主動的態度,這與其國家整體良好的社會環境有一定關系。此外,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適用了強制性、企業自愿性有機結合的模式,普通行業企業,在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產品中具有自主權利,僅僅對污染風險較高的企業,法律作出明確規定,要求必須參與投保。
三、我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支持不夠
1.環境保護法律缺乏系統性
通過對發達國家先進經驗的分析可以發現,目前我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在國內的推行中尚且存在不足之處,其中最為顯著的問題為法律支持不夠,尤其是環境保護法律缺乏系統性。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推廣,必須建立于法律法規的支持上,盡管近年來政府相繼出臺法律對環境污染問題進行規定與說明,但并未形成統一整體。
2.地方條例缺乏力度
《關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是2007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共同頒發的,國內首部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相關規定,其中對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重要性給予認可,并且明確了國內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執行工作的指導原則以及目標,為基層工作指明了方向。但在該指導意見落實中,逐漸產生問題,發現地方政府的具體條例力度嚴重不足。
(二)專業機構缺乏
1.保險公司與專業機構合作不足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落實需要保險機構作為依托,但目前國內承保機構比較分散,未形成統一發展的模式,且與專業機構的合作不足?,F階段,國內對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進行開發、規劃有關條款的公司極為有限,主要集中在太平洋保險與平安保險兩家企業中,同時在涉及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落實中,也未與專業機構進行合作。
2.第三方評估機構發展緩慢
環境污染事故發生后,保險公司必須對污染實際情況有著充分了解,尤其是要對污染造成的損失程度有正確認識,進而才能完成對受害人的賠償。而這一工作內容具有極強的專業性,保險公司的員工往往僅具備保險行業知識,對環境污染領域知識積累程度遠遠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因此,第三方評估機構成為保險公司最佳選擇,但實際上,國內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尚且處于初步發展中,對環境污染進行鑒定的第三方評估機構發展速度更加緩慢,在專業設備、人才儲備、機構數量等方面,均需要進一步發展。
(三)技術標準滯后
1.賠償限額過低
保險公司為了追求自身經濟效益是無可厚非的,但國內保險行業目前對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定的賠償限度偏低。由于環境污染事故通常具有影響范圍大的特點,因此往往造成的損失額度也比較高,保險公司為了縮減對自身造成的風險,不僅提升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投保費率,同時也將賠償限額進行縮減。由此可見,實際上國內保險行業所提供的環境污染責任保并未發揮出應盡的社會管理、風險分散與轉移職能,使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成為一紙空文,嚴重打消了企業投保積極性。
2.投保費用過高
目前,國內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投保費用相對較高,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國內企業參與投保的熱情與主動性。一方面,保險公司為了維護自身經濟利益,減少環境污染事故對自身造成的賠償壓力,將企業投保費用制定在較高水平上,甚至已經超出部分企業承受范圍。另一方面,環境污染鑒定工作專業評估機構配合,而國內評估機構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增加了評估工作成本投入,導致費用進一步增加。
四、我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完善思路
(一)完善相關法律
1.加強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立法
為了促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在國內的實施,必須要完善相關法律,創建良好的法律環境,因此首先應當將重點置于加強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立法中。目前,國內相關法律的欠缺已經成為限制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發展的因素,尤其是對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相關法律條文,正處于空白階段,必須要及時進行改善,提供法律上的支持。
2.完善地方環境保護條例
對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地方執行力度不足現象,應當盡快完善地方環境保護條例,減少基層工作中遭遇的困境與阻力。由于《關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屬于政策性文件,其權威性受到質疑,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各個地方政府首先必須要引起重視,向當地企業、保險機構進行宣傳,傳播指導意見的精神,并且以此作為導向,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具體執行條例。同時,為了提升指導意見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地方政府必須要加大宣傳力度。
(二)建立專業機構
1.專業評估機構強制介入
環境污染事故發生后,保險公司對受害人的賠償需要以專業機構的專業評估鑒定作為支持,但保險公司為了節約生產成本,拒絕與第三方機構之間的合作,限制了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在國內的推行。對此,政府應當予以專業機構一定權力,支持第三方機構強制介入到環境污染鑒定中,并且與保險公司展開密切合作。
2.增加專業評估機構數量
為了解決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市場中,專業評估機構供不應求的局面,我國應當盡快增加專業評估機構數量,提升環境污染評估鑒定工作質量。首先,在專業評估機構數量不斷提升的情況下,能夠彌補保險公司在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業務開展中的短板,為保險公司賠償受害人環節提供專業技術支持,為保險公司制定高質量的參考方案,最終逐漸形成完善的市場體系。其次,在專業評估機構數量增加后,應當相應的擴大業務范圍,從單一的環境污染事故鑒定,延伸至針對投保企業的保險費率設計中。企業投保之前,保險公司通過專業機構對企業潛在風險進行測評,確定合理的保險費率,并且在企業投保階段中,由專業機構定期對企業污染風險進行定期審查,最大限度縮減污染事故發生率。
(三)優化技術標準
1.提升賠付額度
針對當前國內保險機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賠付額度不合理的問題,保險機構應當結合實際情況,適當提升賠付額度。企業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目標在于能夠分擔風險,如果保險機構無法實現企業這一要求,將無法吸引到企業投保積極性。保險機構與投保企業之間是互相影響的關系,雙方的利益實際上一致的,因此保險機構需要立足長遠,適當提升賠償金額,鼓勵企業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積極性,共同承擔環境污染風險。
2.成立專項基金
為了確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能夠順利實施,應當成立專項基金,用于環境救助。在環境污染事故出現后,專項基金可以幫助企業、保險公司墊付,確保能夠及時對受害人的人身財產損失進行彌補,緩解政府、保險機構以及企業的壓力,減少環境污染事故造成的矛盾沖突,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該專項資金的構成主要分為社會捐助、對違規企業單位的罰款、國家財政補貼等多個渠道。一旦企業投保額度無法滿足受害人人身損害醫療花費標準,或者造成事故的企業未投保等緊急情況下,可根據流程要求作出申請,啟動該專項基金,為受害人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王萍.我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適用的司法思考.人民司法.2014,8(13).
[2]孫武軍、顧久映.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國際借鑒.經濟縱橫.2015,4(6).
[3]竺效.論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律體系的構建.法學評論.2015,6(1).
[4]方悅.完善我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對策.經濟縱橫.201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