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股權眾籌是一種新型的金融投資及融資方式,較之國外,我國股權眾籌雖然起步較晚,但市場前景廣闊,發展速度較快。與此同時,由于市場形成還不夠成熟,多方面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和法律體系,導致股權眾籌市場中存在較大的法律風險。本文將從線下股權眾籌的角度去分析股權眾籌的法律風險,并提出一些針對性的有效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 線下 股權眾籌 法律風險 防范措施
作者簡介:陳繼虎,廣東共陽律師事務所。
中圖分類號:D922.2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320
一、股權眾籌
股權眾籌是一種借助于互聯網平臺而發展的新型投資和融資模式。一般是指項目負責人為了融資,將項目的創意、基本情況等公布在互聯網的相關平臺上,投資者通過平臺發現并認定這個項目后,對這個項目進行投資,項目負責人完成融資后,進行項目開發,盈利后給融資者一定的分紅或者股權,而投資者則利用分紅或者股權來獲得本金以及利潤。股權眾籌對于投資者來說是一種既方便又具有高利潤的理財產品,對于融資者來說是一種更簡單快捷的融資渠道,但由于我國的市場還不夠成熟,在這類型的金融活動中,人們對于法律風險缺乏一定的認識,從而容易導致項目被抄襲、融資方式觸犯法律等問題。尤其是在線下股權眾籌模式中,參與人員大都是通過朋友圈發起組織,相關的信息發布和交易都是在線下完成,因而缺乏一定的實務操作技能以及線上平臺的規范,從而更容易觸及法律底線。
二、線下股權眾籌的法律風險
(一)投資者面臨的法律風險
1.涉及欺詐
線下股權眾籌,多是來自于朋友圈的人,雖然較之于線上的陌生投資項目,線下的人更具有可信度,但也不乏利用造假項目來騙取資金的人。而另一方面,有的融資者在籌到資金以后卻遲遲不開展項目,致使投資者在規定的時間內得不到回報,這種做法,也屬于欺詐行為。作為投資者,卻無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即便是在“領頭+跟投”模式中也容易涉及欺詐,是指由有足夠經驗的金融大咖作為股權眾籌的領頭者,為大家分析各種項目,從中挑選出具有盈利優勢的項目,進行投資,從而帶領不懂行情的其他參與者進行跟投,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跟著大咖投資好的項目,風險會降低很多,利潤也較高。但同時,由于缺乏監管機制,加之線下領頭投資者與融資者的接觸較多,其他參與者又得不到融資者項目資金的披露實情,有可能就會存在領頭投資者與融資者合伙串通惡意騙取籌資的行為,從而使大批跟投者的資金遭騙。
2.缺乏有效退出機制
退出機制的不健全是股權眾籌當前最大的問題。隨著網絡信息技術越來越大眾化,線下股權眾籌的渠道更為多樣快捷,想要投資理財的人,往往很容易找到自己心儀的項目,投資也較為方便,可以在下線自行處理支付問題即可。雖然線下股權眾籌準入門檻低,但如果后期想要退出這一項目的投資卻很是困難。這也是當前股權眾籌面臨的最大的問題現狀:投資容易撤資難。因為股權眾籌屬于項目合伙,我國有相關的法律對合伙關系的撤資退出提出一定的規定規范:合伙人在規定的合伙期限內想要退出,必須要提前一個月時間通知其他參與人員,且要符合不影響他人利益的情況下才給予退出請求。由于線下籌資時候的特殊性,如果想要聯系到其他合伙投資者并不容易,給想要退出項目的人帶來較大的難題。
(二)融資者面臨的法律風險
1.觸及非法金融
股權眾籌中融資者在不懂相關法律的時候最容易碰觸法律的底線,涉及到法律中非法集資以及非法發行證券等風險。在股權眾籌的模式中,原本就存在著可能觸犯非法集資的融資行為。我國對非法融資的法律規定是:同時具備,一是未經正規部門認定便吸收公眾存款,二是通過各式各樣網絡平臺進行吸收存款信息公布,三是承諾有資金回報,四是面向不特定的對象(社會公眾)進行籌資。而線下股權眾籌的融資者本身就同時具備了前三條。即使是第四條,線下股權眾籌也存有相符的形式。一些融資者為了規避法律,會想法設法將投資者轉化為社會的特定對象,從而成為不同時具備法律規定中的四點,與法律打起了“擦邊球”,但若有不慎,便會面臨法律制裁的風險。另外,非法發行證券也是融資者在線下籌資時極易面臨的法律風險。《證券法》中規定未取得證券相關機構或部門的核準,不允許任何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公開發行證券的行為。線下股權眾籌只能采取將眾籌的范圍縮小在公開程度的范圍之內,并將不特定對象進行轉化,來規避這一法律。在股權眾籌中打“法律擦邊球”,不僅隨時面臨著法律風險,同時也使整個活動充滿了被迫性,阻礙了股權眾籌的健康發展。
2.知識產權保護風險
線下眾籌的融資人想要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為他的項目投資,就必須要在線下組織各位投資者,并將自己的項目規劃、項目創意、項目的發展前景等介紹給投資者們,從而用創意來吸收資金。但并不是所有的項目都能吸收到資金,這就造成所公布的創意存在被別人竊取的風險。而這些項目中還不乏存在著沒有申請知識產權的項目,因此,部分被剽竊的創意項目在法律上不受法律保護。所以,線下股權眾籌的融資人在給投資者們介紹項目時必須做好項目創意保護等措施,以免在市場上出現類似山寨品,擾亂項目的研討發展計劃,損害融資者以及投資者們的利益。
三、線下股權眾籌的風險防范
(一)針對投資者的風險防范措施
1.防范投資欺詐
線下股權眾籌從項目的開發到投資支付都是在線下完成,整個籌資環節缺乏專業的監督機構進行監督,更容易出現欺詐問題。也有可能是由領頭人與融資人合伙的欺詐行為,領頭人借著自己的領導優勢,在與項目籌資者串通好后,故意引導大眾進行某項目的投資,從而騙取大眾的資金。針對這兩種投資欺詐行為,我國應規范股權眾籌的市場,完善市場機制,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來抑制這種現象的發生。比如,規定投資者享有資金信息披露的知情權,并對線下融資設置上限,即融資額不得超過50萬,另外,為了防止第二種詐騙手段,應對領頭人進行一定的約束,比如持證上崗,領頭審核等等。
2.完善退出機制
股權眾籌與其它金融融資的區別在于,它最終獲益的主體是股權。而項目一旦上市,股權便不是能夠輕易轉出去的,這時,如果投資者想要撤出該項目或者出讓股份,則十分不易。退出難同時也是股權眾籌難得到投資者青睞的原因之一。針對線下股份眾籌的缺乏有效退機制這一問題,我國可以通過建立和發展股權交易二級市場來解決這一問題。股權交易二級市場相當于一個區域性的股權交易場所,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股份眾籌中的融資者和投資者都必須在這里進行監管和審核。建立二級市場,不僅能夠使股權眾籌更加規范化,還可以利用正當的法律手段,為線下交易提供一個合法的交易退出渠道。
(二)針對融資者的風險防范措施
1.完善監管機制
我國相關部門應對線下股權眾籌采取一定的措施,使線下各種行為也同樣受到規范,線下的融資者同樣要接受身份審核,并要求其將融資過程詳細記錄下來,在檢查部門進行檢查時,一旦發現有觸及到非法融資、非法發行證券等行為,立即阻止其眾籌行為。我國相關部門應完善股權眾籌的市場機制,對線上線下采取不同的審核要求,并加強對線下眾籌非法融資的監管力度。
2.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
融資人應具備一定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開始籌資之前,便做好項目的產權部署。比如,第一,可以通過申請商標來保護項目,這是最直接的一種方式;第二,可以對項目中的創新技術申請專利,如果是具有創意的產品項目,在籌資前,可以先做好一個產品的模型,獲取專利后再開始介紹該項目給投資者;第三,對自己所要介紹的項目的相關圖片、介紹的信息文字等加以著作權保護;第四,下線眾籌的融資人還應從各方面做好項目核心技術的商業秘密保護措施;第五,嚴厲懲罰竊取他人項目立意的行為,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融資者的合法權益。
四、結語
下線股權眾籌由于其程序簡單、吸引資金快、支付方便等優勢深受我國股權眾籌參與者的青睞,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正是由于其太過簡單方便,缺乏一定的規范和約束,而造成整個眾籌的過程面臨的法律風險極大。只有完善市場機制,加強線下眾籌過程的監督,增強融資人、投資人的相關法律常識,才能夠有效的規避法律風險,通過實際的防范措施,來減少和降低其中的法律風險。
參考文獻:
[1]呂金蓬.我國股權眾籌平臺的法律風險及對策.法制與社會.2015(19).
[2]張雅.股權眾籌法律制度國際比較與中國路徑.金融與法律.2014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