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宇
隨著中國首檔Hip-hop文化推廣節目《中國有嘻哈》的播出,誕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嘻哈文化”再一次成為了熱搜;上線4小時播放量火速破億,截止到6月底,《中國有嘻哈》在網絡上的排行仍呈現上升趨勢,相關的媒體報道也圍繞著嘻哈文化鋪展開來。肥大的牛仔褲,腳蹬滑板鞋,隨時準備freestyle似乎變成了嘻哈風的標配。而表象背后,是嘻哈文化所帶來的生活態度和思維方式。
嘻哈文化:席卷全球的風格創意產業
嘻哈即“Hip-Hop”,意為“搖擺的屁股”,源自美國黑人社區,其淵源可上溯至20世紀70年代。
Hip-Hop是一種由多種元素構成的街頭文化的總稱,它包括音樂、舞蹈、說唱、DJ技術、服飾、涂鴉等。當然,它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所以熱愛Hip-Hop的人有共同的行為方式,即使互不相識,你也能從他的外表準確地判斷。
所謂的“嘻哈”早已成了一種流行的時尚,甚至已成為一種固定下來的習慣,穿著寬松但昂貴的衣服,包著名牌頭巾或運動帽,典藏版的球鞋,當然還有帶數位攝影的手機與耳機,加上一堆亮閃閃的金屬飾物,踩著那種有點搖晃的步伐。
“嘻哈風格”當然不是憑空跑出來的。一種風格的形成,主要是透過商品,以及該商品所創造出來的行為及文化代碼。因此,風格自然也是產業。那么,所謂的“嘻哈產業”,據專家的正式估計,全美的任意消費行為里,與“嘻哈產業”有關的大概就占了四分之一,舉凡服裝、鞋類、服飾佩件、運動器材、電視、雜志、電影、廣告、手機、軟性及烈性飲料,連鎖速食、唱片、模特兒業、化妝品、藝術產業、金融業、球類活動業等和生活有關的經濟活動,都被它所滲透,甚至連一些非正統性的名牌,也都無法抵擋“嘻哈風格”所造成的消費穿透力,而向它靠近。
因此,所謂的“嘻哈產業”,它的產業規模實在模糊得難以清楚界定。真正的“嘻哈產業”,應當是發動出整個“嘻哈風格”的核心產業,因而它是一種風格創意產業,保守估計,它至少有數百億美元的規模。
早在2003年,“美國商業周刊”會將“嘻哈產業”的教父Simmons推上封面,主因是在這一年“嘻哈產業”的表現實在讓人嘖嘖稱奇。它單單服裝上即達到二十億美元的業績,有一部由饒舌歌手Eminem主演的電影8Mile甫一上映,第一個周末就創下5120萬美元的票房,打破了《侏羅紀公園》的紀錄。
如今,“嘻哈風格”不再只是單純的美國黑人青少年“次文化”了。經過資本主義商品化過程中的被“占用”及“改竄”,逐漸變成了一種新的“時尚”,它在征服了紐約和洛杉磯后,也漸漸開始要征服全世界。作為一種風靡全球的龐大產業,“嘻哈風格”不但影響到大眾生活商品,甚至還往高檔商品以及名牌這個領域繼續滲透,諸如海尼根啤酒、可口可樂、麥當勞、美國本土名牌Gap等也要以它為訴求。這時候,“嘻哈產業”也跟著出現許多高檔商品,有些嘻哈人物那一身行頭,其昂貴程度可不是一般人能買得起的。舉例而言,Reebok在復活節推出一款Sdot限量鞋,即創下該公司的銷售歷史紀錄,eBay網站上立刻賣到250美元一雙,“嘻哈商品”的搶手及高檔化,由此可見。
嘻哈文化所征服的高級時裝界
在這個A$AP Rocky能與Dior進行聯乘合作、Alessandro Michele將Dapper Dan作為系列靈感的時代,你很容易忘掉高級時裝花了多長時間才接納美國嘻哈文化力量。
1982年,Daniel Day (即Dapper Dan)在紐約哈林區125號開出了一家臭名昭著的精品店,販售風格夸張、帶有仿造奢侈品牌logo裝飾的服飾,其中不乏Louis Vuitton、Gucci和Versace等歐洲奢侈品牌時裝屋假logo。這些品牌并不覺得“好玩”,Louis Vuitton、Gucci都曾提起訴訟,最終精品店遭受突擊檢查并被查封。
Day販售的遠超衣服本身,而是一種超脫,對那個原本現實社會經濟地位難以企及其擁抱時尚的方式的都市青年階層們來說是一種逃避。到1980年代后期,兩個來自紐約布魯克林街頭的年輕街頭團體——Ralphies Kids和United Shoplifters Association,因為都堅持只穿Polo Ralph Lauren走到了一起,塑造出了“Lo-Life”團體,因設計師Ralph Lauren代表的“美國夢”故事而備受鼓舞。當然了,這也僅是Lo-Life單方面對品牌的熱愛。
Tommy Hilfiger這個品牌長期以來也與音樂關系密切,亦是最早開始擁抱日益壯大的街頭文化的品牌之一。1990年代初,說唱歌手Da Puba開始在自己的音樂中提及Tommy Hilfiger,并身穿該品牌服飾登上個人專輯封面。而Tommy Hilfiger也對此作出了積極回應,這一舉動當時不可謂不大膽。1994年,Snoop Dogg身穿一件Tommy Hilfiger贈予的襯衫出現在美國電視節目《周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此后Hilfiger還在廣告中邀請Aaliyah和Usher進行拍攝宣傳。到了1996年,Tupac已經走上了Versace的天橋。
今時今日,嘻哈文化已經成為美國對全世界最偉大的文化輸出項目之一,奢侈品牌行業也已將其作為市場營銷工具加以利用:A$AP Rocky與Dior Homme、Travis Scott與Saint Laurent、Pharrell Williams與Chanel……這個合作名單還在繼續書寫。現在Kanye West登上美國版《Vogue》封面或是Marc Jacobs最新系列為嘻哈文化唱出圓滿贊歌也不是什么新鮮事了。時間能改變的東西太多了。
就在今年,Alessandro Michele在其Gucci 2018早春度假時裝發布會將Dapper Dan的仿冒版Louis Vuitton皮草外套作為時裝靈感——嘻哈時尚仿佛回到了原點。
你的時尚觀可以用Freestyle的嗎?
時至今日,嘻哈早已在時尚圈中有一片天地,20世紀90年代嘻哈文化的潮流標志依然是人們穿搭的靈感來源。在最近火爆的《中國有嘻哈》節目中,兩位導師MC Hotdog和張震岳的穿著就是國內最為普遍的嘻哈造型:金鏈子加棒球帽,人手必備的黑墨鏡和Nike白運動鞋。另一位導師吳亦凡則選擇了他一向最愛的Supreme外搭牛仔夾克,紅色迷彩長褲加上Nike Air Max 97,配飾選擇棒球帽和復古圓墨鏡,整理穿著效果中規中矩,高顏值加上因他而被刷屏的Freestyle顯得很有態度。
不難看出,嘻哈打扮也不只有一種風格。無論是品牌的選擇還是混合的搭配,都體現著追求隨性和自我的嘻哈精神。多年來,高端時尚界一直在冷落、玩弄或盜用嘻哈文化。現在,后者終于被前者接納,在真人秀中變得和在街頭一樣酷。
每過一個時裝季,嘻哈和時尚之間的距離就縮小一點點。隨著高端時裝變得越來越像高端街頭服裝,傳統剪裁變得越來越可有可無,嘻哈文化對時尚的攻占還在繼續。這里有純粹的嘻哈文化DNA。它存在于 Hood by Air 和Nasir Mazhar 夸張的標識里,這兩個品牌的設計師正在逆轉時尚潮流的傳統散布方向,從街頭向高端滲透;它存在于 JohnElliott + Co 松弛而又貼身的運動褲和牛仔褲上,不像之前那么冷漠,也不像如今的光鮮,是一種折衷;它甚至存在于高貴的 Céline 之中,其設計師 Phoebe Philo 正在設計類似 Nike Air Force 1 的鞋款,以8倍于它的售價來認可這款鞋骨子里所具備的優雅氣質。而為其買單者一定是可以用時尚觀來Freestyle的人。
在中國,“嘻哈文化”一度被劃為亞文化領域。但現在,它所創造的市場奇跡卻將它帶往主流社會。據專業人士預測,未來十年將是中國嘻哈文化產業發展的黃金十年。去年8月,首屆嘻哈文化產業高峰論壇“知行論道”潮品未來上,普普文化獲千萬投資,打造中國嘻哈文化第一股。這代表了嘻哈文化在中國正進入高速發展期。政策利好,資本涌入,跨界頻繁及科技創新四大因素驅動著嘻哈文化市場不斷變革。嘻哈文化已經正式邁入“黃金時代”,無論從整體行業規模還是市場活躍度來看,皆處于擴張階段。
從街頭邁向殿堂,嘻哈文化以Rap、DJ、街舞、涂鴉等等作為載體,穿越一個世紀的變革,已經多次被用于時尚、藝術等創作之中,成為了一種重要文化力量而存在。人們口中唱著Hip-hop,身上穿著Hip-hop,更多人為了Hip-hop投身于藝術中去。當我們冷靜下來,審視嘻哈,就能發現:嘻哈真正被熱愛的,是那種隨性又具有抗爭的硬核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