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倩蓮 聶建博
摘 要:21世紀圖書館面臨著生存壓力和危機,該文分析了高校圖書館外部環境和內部要素變化,發現部分高校圖書館組織結構不合理,提出重組業務流程、整合業務部門、建立矩陣式組織結構及優化崗位設置等變革方案。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部門設置 組織結構
中圖分類號:G2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5(a)-0242-02
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經濟、行業和用戶需求的變化給國內外高校圖書館帶來了生存壓力和生存危機。2010年,OCLC(聯機計算機圖書館中心)發布的《研究型圖書館:危機與系統化變革》一文中指出研究型圖書館的價值、人力資源和技術面臨危機[1]。2011年,美國Alfred大學的培訓館員Brian T.Sullivan發表了圖書館《2050年大學圖書館尸檢報告》重新燃起了“圖書館消亡論”的戰火[2]。因此,Rethink(反思)、Restruting(機構重組)、Restaffing(人員重新配置)、Renewing(創新)等成為圖書館變革的共性話題[3]。
1 高校圖書館面臨的變化
我國圖書館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圖書館面臨的挑戰和危機如下:Web5.0、云計算、4G、大數據等新技術快速興起使圖書館信息組織方式受到挑戰;書刊壟斷與價格增長使圖書館服務效益難以保證;數據庫提供商、網絡搜索服務提供、圖書零售業、市場化運作的文獻服務商以及圖書館外包業務市場的成長給圖書館帶來“去職業化”的危險;越來越多的用戶更依賴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圖書館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危險[4]。
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對象也正在由圖書、期刊等紙質文獻等轉變為數字化信息。全球大數字化資源正在快速增長,并逐漸成為主流的信息資源類型。國外的圖書館在電子資源的投資比例在70%以上,我國圖書館基本在50%~60%的水平。
外部環境的變化也引起高校圖書館工作內容和服務方法的變化。很多新興業務通過計算機、校園網、局域系統網和世界萬維網實現,因而對高校圖書館組織結構和人員素質要求較高[5]。
2 我國高校圖書館組織結構變革的必要性
20世紀90年代以前,高校圖書館工作重心是采訪編目和流通借閱,這時高校圖書館的組織結構是按照文獻加工流程設計直線職能式,這種直線職能式的組織結構在以紙質文獻為主體的圖書館能運行良好。90年代以后,圖書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參考咨詢、電子資源建設、學術機構庫建設和開放獲取資源組織建設上,直線職能式的組織結構不能適應網絡環境下的用戶需求,表現在部門劃分過細,部門之間協調困難,圖書館整體被割裂;圖書館內部以及用戶與圖書館之間信息交流渠道不暢通。
面對生存環境的變化和傳統的直線職能型組織結構的弊端,國外圖書館敏銳地認識到圖書館組織變革的必要性,而且在實踐中探索和推進以組織結構變革為中心的變革。美國加州伯克利分校在2011年12月啟動了“重新思考圖書館項目”,制定了變革原則。哈佛大學圖書館為了創建以用戶為中心的圖書館,2009年開始成立圖書館任務小組,2012年2月公布實施新型的組織結構,隨之進行相關的崗位設置和人員部署,這種模式成為21世紀新型圖書館模式的典范。
21世紀以來,我國一些重點院校圖書館按照以讀者為導向、以價值為導向的原則對業務流程進行了重組,通過突破性重組與連續性改革相結合的方式變革了圖書館組織結構,基本上形成了“四部一室”的模式,即由文獻建設部、讀者服務部、信息技術部、信息咨詢部和辦公室組成圖書館部門。
目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設立了采編部、流通部、讀者服務部、期刊部、技術服務部、參考咨詢部、特色資源建設部和辦公室共8個部門,亟待進行組織結構變革。
3 我國高校圖書館組織結構變革
3.1 重組業務流程
要完成組織結構變革,首先要進行業務流程重組,即按照用戶需求設計業務流程,根據流程需要設置相應的部門。要增加用戶所需服務或工作流程,取消對流程不利的多余甚至起阻礙作用的部分,建立一種面向讀者,能對各種文獻進行有效管理的新型業務流程模式??梢越梃b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的方法,首先組成圖書館學習小組進行情境分析,設計業務流程重組方案;然后征求校園師生評議和意見,形成科學合理的方案;最后由館務會做出決定,通過學校層面發布公開信,實施計劃。
3.2 整合業務部門,建立矩陣式組織結構
在組織變革過程中,要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資源共享的大圖書館系統,以精簡、效能和彈性的原則對圖書館原有部門進行整合,建立適應新的業務流程的組織結構。
將原來的采編部、特色資源部和期刊部采訪編目業務整合到文獻資源建設部,部門主要職能轉變為:確定館藏發展規劃,對讀者信息及需求進行分析,采訪中外文紙質和電子資源,對到館后資源進行分編、組織和加工,還應負責中外文書目庫、館藏數據庫的維護、本館特色館藏數字化的建設管理以及全館文獻回溯組織與管理工作。
將流通典藏部、圖書閱覽部、期刊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咨詢臺及學術交流室等整合成為讀者服務部,主要職能是:讀者咨詢解答、提供各種資源的檢索查閱指導,并負責學習中心、信息共享中心、學術交流室等預約管理服務,同時負責學生助理的管理工作和閱讀推廣宣傳工作。
將參考咨詢部的一些特色資源建設工作劃歸資源建設部,并進行崗位和人員的調整和補充。參考咨詢部主要職責為:提供學科學術參考咨詢、讀者教育與用戶培訓、電子資源導引與推廣、科技查新與代檢代查、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服務。并積極開展機構知識庫建設、參與推動開放獲取活動,增加科研數據管理服務,組織學科館員進行科技情報研究,為用戶的教學、科研提供智力支持和決策輔助。
信息技術部設置不變,應擴大其業務范圍,加強人員配備。其主要職能是:各類計算機硬件的采購與維護工作、數字網站建設與規劃、數字圖書館的研究與開發、圖書館集成化管理系統的維護以及圖書館門戶網站的建設和管理工作。
辦公室設置不變,其業務內涵應延伸。其主要職能是:協調組織全館黨務、行政和后勤等工作;建議加強對內和對外交流協調工作;圖書館重大決策的前期調研工作;并協助館長做好圖書館組織結構重組和人力資源建設管理工作。
鑒于高校圖書館一些業務需要通過小組方式開展,比如館內刊物編輯、排版和發行工作,特色資源的數字化加工和推介宣傳,因此結合部門重組方案應建立矩陣式組織結構。這種矩陣式結構能加強不同部門之間的配合和信息交流,也克服了直線職能結構中各部門相互脫節的現象;同時具有工作小組的激動靈活性;其次因為各部門人員直接參與項目,在重要決策上有發言權,所以能增加參與者責任感,激發其工作熱情。未來矩陣式組織結構如圖1。
3.3 優化崗位設置
組織結構重組后,圖書館崗位設置也要發生相應變化。資源建設部需要裁減傳統的書刊編目崗位人員,增設數字化建設新崗和電子資源編目崗位,以加強特色館藏、文庫、知識庫的建設和數字化研究與服務。讀者服務部需要減少流通借還崗位設置,需要增加圖書館營銷崗位,推廣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技術服務部門應該增設“數字化管理及開發、服務器管理”等崗位,研究如何利用最新技術開展工作。參考咨詢部增設學科館員崗位,依托他們的學科專業背景和信息情報技術去嵌入學科研究領域,為大學的高端人才或科研人員提供高水平的科研信息服務。
4 結語
高校圖書館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給高校圖書館帶來巨大的生存壓力和生存危機,高校圖書館通過重組業務流程、變革組織結構以及重新設置崗位能實現組織與環境的平衡,能有效地應對壓力和危機。
參考文獻
[1] Michalko J, Malpas C, Arcolio A. Research libraries, risks and systemic change[EB/OL].[2012-12-26].http:www.oclc.org/resources/research/publications/library/2010/2010-03.pdf.
[2] Sullivan B T. Academic library autopsy report, 2050[EB/OL].[2012-12-26].http://chronicle com /article/ Academic library Autopsy/125767.
[3] 葉蘭.國外大學圖書館變革與新動向及其啟示[J].圖書館論壇,2013(6):38-43.
[4] 陳傳夫,吳剛.圖書館業態的變化與發展趨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7(3):5-13.
[5] 聶倩蓮,孟微.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研究創新[J].科技資訊,2015(33):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