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兵
甘肅省天水市三中
高中歷史中的歸納教學策略
王建兵
甘肅省天水市三中
高中歷史的教學中。知識點雜亂無序。導致很多學生學習起來十分的吃力,并且記憶也不牢固。很多學生就懶于記憶就不想學習,而教師教學方法死板,也無法活躍起課堂的氛圍。學生學習起來就更沒有興趣。而要做出改變就得對教學方法進行改變。歸納法就能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歸納法注重的是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并將知識點以一條或者多條主線進行講解。讓學生由之前的零散記憶轉變為邏輯思考的記憶模式。使得學生更愿意學習,也更能學習。學習下來更加輕松,記憶的也更加的牢固。這樣也解決的教師教學負擔重的難題,在備課時也更加具有主動性。教學的氛圍也會隨之而改變。使之前的被動學習變成自主學習。
高中歷史;教學;歸納教學;策略
在高中歷史的教學中,由于知識點的數量龐大,而且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導致很多學生在記憶的時候不是記不住就是出現偏差。所以對學生的記憶能力有很大的要求,一些學生就對歷史學科產生了厭倦的感覺。很多學生甚至覺得這門學科就是靠花時間去記憶就行的,在這上面的努力就會有所減少。而教師教學方法的死板也導致了學生提不起興趣,成績也就上不去。教師的要求和學生學習的成果達不到一致,就會形成學生不愿意學,教師教著費力的學習氛圍。越是這樣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就越會收到打擊。從而影響歷史學科的學習。
既然在教學中遇到了這種情況,就要改正教學中的不足,挖掘新的教學方法。而在歷史學科的教學中,歸納教學正好能解決這些難題。首先,歸納教學的重點在于對于知識點的總結。在歷史學科中,時間、人物、地點等錯綜復雜,記憶起來十分的麻煩,歸納教學就是將歷史書本中需要記憶的時間進行梳理、整理,最后以一條主線來貫穿所有的時間點,不僅讓其十分的有條理,并且在對后面知識的記憶中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歷史書籍中的事件都是針對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來進行講解的。歸納教學就是將一連串的事件,在結合時間的基礎上,以人物為中心,來進行融合教學的一種方法,歸納教學的好處是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加清晰明了,通過將所有東西融合整理,學生學習起來更有邏輯性,這就減輕了學生記憶的負擔,學生通過一個點就能在腦海中通過思考來記憶起其他的內容。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更加的輕松。而且在歸納教學的過程中,由于過程充滿邏輯。而且針對的是歷史事件。融合起來。學生也更加感興趣,就更容易參與到學習中來。
在知道了歸納法的作用以后,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在歷史教學中使用了。首先,教師在上課前就要做好對課本的準備,要將其中的知識點全部整理歸納,并且以時間為主線、人物為中心、事件做圍繞的方式進行講解。比如,歷史書籍中的軍事行動、政治聯姻等都是因為何種原因而產生的,而其目的是什么等。這些都需要教師提前去備好。而在課上講解時可以多多調集學生們的積極性,講解到某一事件、可以讓學生來說說這個事件的起因、經過、其目的是什么等等,這樣學生的積極性也調動了起來。并且使得課堂的學習氛圍也更加的活躍。學生們參與其中,也會使得學生記憶更加的牢靠,畢竟是自己思考過一遍的東西,就不容易忘記了。而且教師可以收集相關的資料。以邏輯推理的方法教學。比如,某皇帝為什么要攻打另一個國家、政治上來說是因為該國家需要擴充領土。而為什么需要擴充領土呢,是因為該國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的地步,該地區已經無法滿足該國發展的需求等。這樣下來。學生就不需要記憶很多的東西。這樣教學的方法主要是將雜亂冗長的歷史知識點進行了邏輯上的推理,將以前教學中的死讀書氛圍轉變成為了對于歷史事件的推理。讓學生置身其中來進行思考。這樣學習下來。學生不僅記住了學習方法,對于學生以后思考問題,處理事情上都十分的有幫助。
首先,歸納教學法最主要的目標是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從以前的無腦記憶調整到邏輯記憶中來。其次是通過這種方法來減輕學生和教師學習的壓力。并且改變以往死板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更多地參與其中,不僅讓學生在記憶知識點時更加的牢固和穩定。也使得教師的任務減輕,并且活躍了課堂的氛圍,就能帶動更多地學生加入到學習中來。學生在學習中遇見了問題,更多的就不是首先尋求別人的幫助,而是通過自己置身其中的去理解,去感受事件的發生和目的。這對于學生是一種學習上的進步,也是一種思想上的進步,對于教師而言這是減輕了教師教學的負擔,讓教師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對于課本的準備上,這樣就形成了學習上的良性循環,對于整個的教育氛圍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好的貼合了新課程的學習要求。
[1]黃嬋芳.高中歷史學科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2]蘇萬青.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J].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6(1).
[3]楊風英,舒勵.問題探究式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與反思[J].內蒙古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10).
[4]王玉小.基于普通高中歷史新課程的有效教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
[5]馮東生.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有效教學策略初探[J].中國教師,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