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敏 湖南城市學院
大學生理財現狀及對策研究
劉思敏 湖南城市學院
當前,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存在理財意識淡薄的情況。本文通過對大學生理財狀況及其原因分析,支出大學生理財的必要性,并從不同途徑方面提出了加強大學生理財教育的途徑。
大學生 理財 現狀 對策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其收入來源非常有限,大體以家庭父母支助為主要來源,容易養成高消費的習慣,導致入不敷出,“月光族”,甚至提前消費,“卡奴”的出現。因此,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是很重要的,在大學開始著重財商的培養,學會理財,增加理財知識,掌握正確的投資理財方法,為更早實現財務自由做好準備。
(一)資金來源基本上全部依靠家庭.很少考慮更多的融資渠道,獨立謀生能力差。絕大多數大學生依然不具備獨立的經濟來源,必須依賴強大經濟后盾(父母)來維持生活。
(二)支出沒有計劃,主觀隨意性強。用錢沒有計劃,人際交往和休想娛樂消費過度,過分追求時尚,存在攀比消費,控制不了自己的花錢習慣,導致每月的收支不能平衡,錢不知不覺流失了。到學期末往往捉襟見肘,入不敷出,勉強借債度日,錢花到了哪里也不清楚。
(三)資金結構安排不合理。學期開始時要么把錢全部以活期形式存入銀行,不考慮更多的投資渠道;要么把錢投資于風險較高的金融產品,不能很好地控制風險。
在中國傳統的文化里,我們一直尊奉的是“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家長認為,從小跟孩子談錢,過早的接受經濟方面的教育,會讓孩子唯利是圖,“不大氣”,不利于孩子養成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和價值觀。其次,在接受的學校教育里面,“也忽視了理財觀念的培養,在大學里,僅有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開設了理財方面的選修課,限制了學習的全面性。還有,在現今社會,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支付寶,微信錢包,余額寶等電子支付手段的興起,大學生在消費的時候,感覺不到實實在在的貨幣支付,認為只是一個數字,忽略的金錢的流出。
(一)獲取安全感。人的欲望是無限的,但資源是有限的,相對于無限的欲望,有限的資源總是稀缺的。大學生的財務也用有限的金錢盡可能多的滿足各種物質需求。本能的追求更高等級的滿足感,而大學生理財了,可以在獲得精神滿足的同時提升物質方面的滿足感,避免“月光”、“卡奴”等情況的出現,從而獲取安全感,理性消費。
(二)掌握相關理財知識,為實現財務自由做好準備。“自由”,就是不由于外力,自己做主。在大學階段,收入來源主要是依靠家庭。參加工作后,可獲得部分主動收入,工作才有,不工作就沒有,一旦停止工作,如生病、受傷、退休或者解雇,收入也就停止。還有一種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也不需要照看,就可以自由獲得的收入,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被動收入。而盡量增加被動收入的來源和收益,就是我們掌握相關理財知識,進行理財的目的。所以,我們大學生就需要盡早開始,未雨綢繆,學習理財,多多開發被動性,爭取早日實現財務自由。
大學生理財教育的目的在于學會使用錢財,使得收與支處于最佳的運行狀態,從而提高生活品位和學習質量。一般來說,大學時代是理財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習理財的黃金時期。在此階段,如果能夠養成一些較好的理財習慣,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財常識,往往可以受益終生。
(一)系統學習理財知識,樹立正確理財觀念。理財并不等于投資,它是根據自身財務狀況,對資產進行配置以達到理想財務目標的過程。因此,不要說到理財,就想到的是股票。在理財的過程中,不要缺乏獨立思考,一味盲從,一定要克服從眾心理,因地制宜,定制個性化的理財方案,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系統學習理財知識,正確認識資金的時間價值,對理財產品的風險進行科學衡量,樹立正確理財觀念。
(二)堅持合理消費,養成良好消費習慣。
1.學會記帳和編制預算這是控制消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據消費支出情況,及時登記入賬,再在月末,季末等定期整理歸類,哪些是剛性支出,哪些具有彈性,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從而對癥下藥。2.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費原則。學生時代吃要營養均衡,穿要耐穿耐看,住要簡單實用,行要省錢方便。有的大學生討厭食堂的飯菜,動不動就吆五喝六去小餐館撮一頓;有的大學生討厭住集體宿舍,去外面租房。這些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筆非常昂貴的額外開支,最好還是悠著點。3.從小事做起生活中有很多小開支,這里幾元,那里幾塊,看似不起眼,但積少成多就是一個大數目。集體生活中也許有些同學不太重視一些細微的地方,作為舍友就應該互相提醒,比如出門關燈、節約用水等,全宿舍同學一起來遵守和監督,使大家從學生時代就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每個人都能因此而受益終生。
(三)樹立市場觀念,進行有效理財實踐。李嘉誠曾說過,與其到頭來收拾殘局,甚至做成蝕本生意,倒不如當時理智克制一些。所以,大學生可以盡早進行有效的理財實踐,正確認識金錢,量入為出,合理消費。
進行合理的儲蓄規劃,是大學生理財的第一步,也是為理財本金奠定基礎。如何進行儲蓄規劃,可以根據個人的收入、資金流動等情況選擇不同的方式:組合存款、約定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等。
學會投資,為今后的個人投資理財奠定基礎。目前大學校園里已經涌現出一些學生股民,他們將小額資金投入股市、基金等,一開始并不全是為了掙錢,更重要的是為了解投資市場,為今后步入社會的個人理財積累一定的經驗,盡管大學生做投資具有一定風險,但作為一種大膽嘗試,能為今后的個人理財起到“投石問路”的作用,對于他們理財意識的擴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巴菲特曾經說過,“一生能夠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于你能夠賺多少錢,而取決于你如何投資理財,錢找錢勝過人找錢,要懂得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致富的關鍵在于如何開源,而非一味的節約。只有學會理財,增加理財知識,掌握正確的投資理財方法,才能讓你的財富保值增值。
[1]王趙亮.加強大學生理財教育的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3):20-21.
[2]宋蔚蔚.個人理財[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3-15.
[3]歐陽艷蓉.大學生理財問題及教育引導策略研究[J]當代經濟,2016(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