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近日,德國的魏瑪、德紹和貝爾瑙的包豪斯建筑及其遺址獲準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所謂“包豪斯風格”實際上是人們對“現代主義風格”的另一種稱呼。其實,包豪斯更準確說是一種思潮。包豪斯主張適應現代大工業生產和生活需要,講求建筑功能、技術和經濟效益。其本義是造平民化的房子。“包豪斯”是德語“Bauhaus”的音譯。1919年,德國建筑大師格羅皮烏斯在魏瑪創建了公立包豪斯學校。他別出心裁地將德語“Haus?bau”(房屋建筑)一詞調轉成“Bauhaus”來作為校名,以突出學校將“藝術和手工藝融為一體”的獨特教育風格。該校也被認為是現代設計教育的“開山始祖”。
包豪斯建筑給城市增添現代氣息
早在1996年,位于魏瑪和德紹、建于包豪斯第一任校長格羅皮烏斯的包豪斯學校校舍及建筑遺址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如今,這一遺產又新添幾處在第二任校長邁爾指導下的建筑遺址。德國包豪斯學校將于2019年迎來建校100周年誕辰。
在德國圖林根州的魏瑪,《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城里到處都是古典風格的房屋。獨樹一幟的包豪斯建筑給這座城市增添了現代氣息。當地包豪斯建筑中最杰出代表叫做“號角屋”。它是學校1923年舉辦的第一場成果展的展品,也是學校首個測試性樣板房。這座房屋外墻呈白色,有個屋頂平臺。屋里呈現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標準和工業材料,如煤渣磚砌成的墻壁,保溫材料等。不過,當時包豪斯前衛風格與時代格格不入,當時市民更喜歡傳統建筑。1924年納粹進入圖林根州議會后,學校決定搬家。
游客可體驗包豪斯作品
1925年,包豪斯學校搬遷到了新興的工業區——德紹。格羅皮烏斯和師生們著手興建極為現代化的新校區。德紹包豪斯學校最為著名的建筑,是由格羅皮烏斯親自設計的包豪斯校舍。從遠處看,校舍如同一個漂浮在小城上空的透明立方體。從近處觀察,這棟非對稱建筑的各個部分又遙相呼應,玻璃和鋼材構成的窗格層次分明,形成了一種未來主義風格(如圖)。許多建筑設計師認為,“這棟建筑是展現包豪斯學派全球視野的巔峰之作。”
對于那些想要體驗包豪斯作品的游客,可以入住工作室大樓的旅館。這里曾經是一些年輕藝術大師和學生的宿舍,每晚只要花費50歐元左右。房間內每一件家具都是包豪斯設計。美國著名記者湯姆·沃爾夫在他的《從包豪斯到我們的豪斯》一書中曾表示,早期的包豪斯學校的作用已“遠遠超過了一所學校”。“他們用自己激進的方式理解藝術,形成了一個可以與伊壁鳩魯花園比肩的哲學中心。”
納粹迫害反讓包豪斯走向世界
1928年,格羅皮烏斯從公立包豪斯學校辭職。激進的實用主義者邁爾接替他的位置,并對學校進行了重組和整頓,包豪斯學校成了一個成熟的設計學院。納粹控制德紹市議會后,包豪斯學校于1932年搬到了柏林,后來學校被納粹徹底關停。雖然學校在柏林只存在不到一年,但這座城市充滿了包豪斯的痕跡。尤其是施普雷河邊上的柏林包豪斯檔案館,珍藏著世界上最全的包豪斯學校歷史及其各個創作領域的作品。
包豪斯學校被關閉之后,納粹瘋狂地迫害學校的教師和學生。更多的人離開德國反而將包豪斯風格傳播到世界各地。美國不僅接納了最多的包豪斯大師,還建起類似的學校。以色列也有不少包豪斯風格建筑,尤其以特拉維夫的白城最有名。瑞典宜家的設計精髓也被認為源于包豪斯。而當下各國許多著名建筑、頂級豪宅、產品設計等也常常體現包豪斯風格。梁思成1948年在清華大學建筑系授課時,就采用從美國帶回的包豪斯教育理念,使包豪斯在中國開始傳播。目前中國最成功的包豪斯風格作品是北京的798。
除了魏瑪等地,在斯圖加特、法蘭克福等城市都有包豪斯的足跡。德國人說,包豪斯風格體現出的實用、理性等特點也代表了一種“德國精神”。▲
環球時報2017-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