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2017年7月12日,距離非法的“南海仲裁案”裁決公布整整一年時間。菲律賓政府當天發表聲明,表示堅信南海爭端將會通過睦鄰友好的精神得到解決。同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去年以來,中菲關系實現全面轉圜,雙方致力于眾多領域推動友好務實合作。
兩國政府對于南海局勢與雙邊關系良好發展勢頭的自信表達,是基于穩定而友好的南海現狀,而這一現狀的實現,則是中菲雙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的結果。
南海問題不是中菲關系的全部,更不是菲律賓最重大而急迫的安全威脅,而訴諸于國際仲裁并不能滿足菲律賓的領土“主權”主張。正是基于這一理性認知,杜特爾特執政后,務實地將南海仲裁案裁決結果“束之高閣”,并尋求與中國恢復對話。而中國則做出了積極回應,并釋放了政治善意,從而促使中菲關系迅速而全面實現正?;5?017年5月,中菲南海問題雙邊第一次會議舉行,并達成每年舉行兩次會議的共識。磋商機制的制度化對于雙方在南海問題上加強溝通、增信釋疑、管控危機、尋求合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政治釋疑重啟了中菲經濟合作,而社會發展與安全需求則是雙邊合作持久化的內在動力?!岸盘貭柼亟洕鷮W”意在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經濟發展,縮小社會差距,這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形成了戰略對接,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而在杜特爾特總統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中菲多項合作協議的簽署,進一步夯實了雙邊關系的基礎。
毒品泛濫長期影響菲律賓的國內社會治安,分離主義與恐怖主義的挑戰尤其是5月份以來馬拉維叛亂的爆發,更是凸顯了菲律賓面臨的真正安全威脅。中國以務實的方式為菲律賓“雪中送炭”,包括援助戒毒中心,資助菲政府打擊馬拉維恐怖叛亂。
不僅如此,中菲在海上安全的交流更具有政治象征意義,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軍艦編隊訪問達沃港,菲律賓海岸警衛隊還完成在中國的首次執法培訓。應該說,中菲關系的“華麗轉身”具有重要的溢出效應,對于通過對話與談判解決南海問題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
中國不僅致力于同直接有關當事國談判磋商和平解決有關爭議,還致力于同東盟國家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中國-東盟對話不是解決南海問題的平臺,但是對穩定地區局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兩三年來,在中國大量的外交努力下,東盟的南海立場從2016年就開始了積極轉變,秉持了相對克制的立場,從而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南海的緊張局勢。在2017年5月,中國-東盟就《南海行為準則》框架達成共識,表明各方認同通過規則與制度建設處理南海爭端和管控分歧,排除使用武力和發動戰爭解決爭端的可能性,這對于維持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具有積極作用。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無論是一些南海相關國家內部,還是域外國家,對于“仲裁案”裁決被冷落的“命運”仍心有不甘,伺機而動。而“仲裁案”在外交層面的影響大為消減的同時,在法理和海上維權層面的副作用仍然暗潮涌動。對此,中國未來仍應積極踐行“雙軌思路”,在中國-東盟有關《準則》談判中,努力尋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在處理雙邊關系中,總結和運用精準外交的經驗,關注南海相關國家內部的政治博弈,把握方向,消除雜音,確保南海局勢的穩定。▲
(作者是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環球時報2017-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