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中
【摘要】研究歷史可以追根溯源,但中華歷史文明上下五千年,在研究時存在斷帶現象。要想提高中國歷史研究的科學性和效率性,就需要采用更為科學的方式與先進的技術進行研究。本文針對計量史學研究當中電腦的應用,進行了深入探究,希望能促進計量史學的發展。
【關鍵詞】電腦運用;計量史學;發展
一、電腦運用使得計量史學視閾拓寬
計量史學作為一種研究歷史的新方式,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對記錄的歷史資料的定性進行分析,而非傳統的史學定性。在傳統的歷史定性分析當中,存在這樣一個缺陷,即采取一種模糊的語言解釋歷史,造成很多“野史”的產生,讓史學存在不嚴謹和錯誤認知的風險。在研究歷史發展時,有很多涉及到精確計量的方式,比如某個時期建筑的規模、程度、比較、變化等因素,就算其中存在難以測量的因素,比如思想(孫子兵法、鬼谷子、論語等)、情緒(揮淚斬馬驥)等抽象的概念,也能夠將其數字化,然后采用精密的統計和數學公式進行運算、分析,使得歷史學家能夠得到更為精確、科學的歷史解釋。在運用數學公式和統計學時,歷史學家需要具備的知識結構與專業的數學家無大的區別。雖工作性質不同,但是數學的計算都是進一步研究的優質工具。
隨著電腦的發展與運用,計量史學變得更為簡單精確,社會的發展變化對歷史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在研究中華文明進程當中,歷史的研究從英雄人物轉向一般的社會公眾,將歷史研究的范圍進一步擴大,研究的方式也不斷更新。比如在研究《清明上河圖》時,歷史學家將研究的對象從畫作的特色轉向京都普通民眾的生活,采用計量化的方式推導出產生這一繁榮現象的原因及作者所要表述的情感變化。
二、計量史學的使用范圍
計量史學在發展過程中被引入不同歷史領域進行研究,由各項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其對各方面的研究工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計量史學在經濟、政治和社會歷史方面取得的成果尤為突出。經濟方面是指在人類的歷史活動中,量化的生活過程大多起源于經濟的發展,比如在研究宋朝的發展當中,采用計量方式對南宋和北宋的制度、戰爭與貨幣等問題進行長期的研究,從而判定其民眾生活水平、工、農、商業狀況及主要的經濟輸出等。政治方面則是指朝代發展中,制度是否完善,社會的運行是否正常,經濟是否能夠發展。所以社會的政治現象屬于極為復雜的研究項目,采用計量方式進行研究也存在相當的難度。在進行研究時,可以從社會的等級制度上確定研究的模式,比如“士、農、工、商、兵”,這可以確定商人與兵為古代最不愿意做的職業。又比如對《春秋》進行研究時,歷史學家從文中摘選出屬于軍事問題的事件,然后將其按照軍事布置、獲取或者丟失的領土、戰略方式等三個部分進行劃分。這樣零碎的系統的事實就被系統化了,會呈現出完整的軍事事件。社會方面雖然沒有統一的概念和研究的范圍,但是計量史學研究在社會歷史當中同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三、基于電腦運用與計量史學的發展研究進程
通過以上的闡述分析可以得知,采用計量方式研究歷史可以獲得準確的歷史信息,但不可否認的是其存在局限性。計量史學只是一種研究的方式,并不是歷史學的全部,如果歷史學家在研究時對計量方式盲目迷信或者存在偏見都是不可取的。計量方式是建立在傳統的描述方法上的,正因為存在缺陷性,所以將電腦運用到計量史學的發展研究當中是必要的。
首先,電腦能夠極大地改良歷史研究的方式。因為國內對歷史的研究并不重視定量的分析,對歷史研究的方向更側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比如《易中天品三國》,但是對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極不重視。比如在2004年版的《二十四史》當中,半數以上是對人物傳記的匯編,其余的記載并不詳細甚至略過,對物質生活的生產很少采用數字進行統計和計量。這恰恰證明了國內歷史研究與國外歷史研究之間的差距,缺乏準確的數據支持,這并不利于通過對歷史研究豐富中華文化底蘊。
其次是能夠有效提高歷史學研究的科學性。跟傳統的描述性史學研究相比,基于電腦運用的計量史學在研究當中最大的優點在于其能夠準確找到歷史事件中的數字量。比如建筑的規模,建造的速度及波及的范圍等方面。采用數字語言進行運算和描述,還能將不同時期的歷史進行比較和共通性的串聯。無論是縱向還是橫向,數字化更能為文字語言建立一個比較標準,比如在對比唐朝和宋朝的經濟發達程度時,就可以采用普通民眾每年添置新衣服的數量或者沾染葷食的次數進行對比。如果只采用文字說明,就無法確定兩個朝代的繁榮程度,文字性的抽象概念無法在人們的腦中形成直觀的感受。
最后,電腦的運用能夠讓計量史學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計量方式需要大量的計算和資料的收集,如無電腦的幫助,不僅增加了歷史學家的工作量,還會在計算的過程當中出現紕漏。比如在對明清時期的檔案進行整理收集時,因現存的檔案有上萬件,單靠人力無法完成,而利用電腦技術可以讓資料的查詢和搜索變得更為簡便,并且還能擴大史學研究的視野,提高歷史學籍對歷史發展過程的認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