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健
【摘要】本文總結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經濟理論上的主要失誤和經驗教訓,回顧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與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從理論上弄清什么是社會主義和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并評析了我們正在實踐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于認清當前重大經濟理論問題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新中國建立以來黨的經濟理論,總的來說,是既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又從中國實際出發、不斷擺脫教條主義與本本主義,在許多方面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具有自己特點的經濟理論。
【關鍵詞】經濟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經濟理論上的主要失誤與經驗教訓
社會主義事業需要有正確的理論指導。作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理論正確與否,關系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得失成敗。在新中國建立以后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下,總的說來,雖然經歷了挫折和困難,還是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就,反映了指導思想的正確。但是,另一方面,在經濟理論和實踐中也有不少失誤,給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事業造成嚴重損失,有些教訓值得總結。關于一些全局性的失誤與錯誤,雖然也涉及經濟理論問題但更主要的是屬于政治路線和政治運動范疇,我們這里不再評論。現在就有關經濟理論方面的某些重要失誤,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問題,加以簡要述評。
1把整個社會主義階段說成是馬克思所講的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的過渡時期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提出:“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后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馬克思這里講的共產主義社會。包括兩個階段: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也就是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高級階段,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共產主義社會。所謂從資本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顯然指的是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即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時期。不應把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稱為過渡時期。在《關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建議》的第18條寫道,馬克思和列寧都認為。在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的高級階段以前,都屬于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的過渡時期。其實,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并沒有這樣“認為”。把整個社會主義社會說成是過渡時期,再把列寧所講的過渡時期必然是階級斗爭空前殘酷、階級斗爭的形勢空前尖銳的時期一類話,加之于社會主義社會,搞“階級斗爭為綱”,把整個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說成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發展生產力的根本任務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被模糊了、掩蓋了,給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2不適當地提出破除和限制“資產階級法權”1958年。“左”的理論與實踐進一步發展,在此背景下,提出了破除、限制“資產階級法權”(后改譯為“資產階級權利”)問題。本來,“資產階級權利”概念,是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一文中論述未來社會主義的按勞分配問題時提出的。他并沒有把按勞分配原則本身看做是資產階級權利。馬克思在批判“哥達綱領”離開所有制的變革、空談“平等權利”、“公平分配”時指出,即使在社會主義社會實行按勞分配,它的平等要求也只是等量勞動取得等量報酬的權利,是用一種勞動與另一種勞動等量交換的關系,這種等量勞動相交換,與商品等價交換是相同的原則。馬克思把這種等量勞動相交換的平等權利。稱之為“資產階級權利”。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等級制權利。主張所謂自由、平等的權利。1958年提出破除“資產階級權利”,實際上并沒有弄清所謂“資產階級權利”究竟是指什么。離開了馬克思的原意,結果造成了理論工作和經濟工作中的混亂。
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發展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與發展新中國是在生產力十分落后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盡管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就,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發達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如美、日等國,已達3萬多美元。而中國只有800多美元,2001年達到900美元。中國社會主義處于什么階段,不僅要用社會生產力的絕對水平來衡量。還要用與發達國家相比較的相對生產力水平來衡量。我國現在的經濟水平已超過了馬克思所看到的英、法、德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共產黨宣言》出版兩年后即1850年,英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485美元(1960年的可比價格),法國為333美元,德國為308美元。馬克思逝世7年后的1890年,英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785美元,法國為515美元,德國為537美元。從生產力的絕對水平來看_我國雖超過了馬恩所看到的并主張用社會主義取代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水平,但從目前的國際水平看,差距很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我國無論在生產力發展,還是在生產關系的發展上,都出現過脫離實際、超越階段、急于求成的毛病。我們曾過早地超越了新民主主義社會制度,又過早地跨越了“過渡時期”(原計劃用15年或更長時間,結果只用了3年時間),宣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后剛隔了一年即1958年,又要“跑步進入共產主義”了。后來又把整個社會主義社會說成是“過渡時期”。新中國建立后究竟需要經歷哪些社會發展階段,理論認識上存在著模糊性、盲目性和搖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