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開有
慈善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可以說是源遠流長。慈善發展到今天,可謂是進入了現代慈善時代,已具有了和過去很多的不同特點。在深入學習國家《慈善法》、“中央兩辦”《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國家民政部《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等法規中,結合本人從事市一級慈善工作十年來的實踐,對我國現代慈善事業發展的新特點進行了思考,初步總結出了十大特點。
一、法制慈善。這是《慈善法》頒布以來,我國慈善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慈善法》將慈善組織、慈善募捐、慈善捐贈、慈善信托、慈善財產、慈善服務、信息公開、促進措施、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以國家法律層面逐一進行了立法。從此,我國慈善事業的發展納入了法制軌道。無論是國家層面、地方層面、基層層面,或每個慈善工作者、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志愿者和所有慈善行為,都要在《慈善法》和有關規定之中進行。增強依法行善意識已成為當務之急。只有依法慈善,慈善行為才能得到規范,慈善事業才能長足發展。
二、黨建慈善。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區別于西方等國家慈善的一大特色。哪里建立慈善公益組織,哪里就要有同步建立黨組織的承諾,就應開展黨建工作,就要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確保依法依規開展慈善工作,確保慈善公益事業在黨建的引領下,在促進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強化社會管理、推進社會和諧中發揮正能量。
三、大眾慈善。過去慈善是富人的專利,富人在不同的時代,相對地說必定是少數。少數人的力量和作用必定是有限的。現代慈善倡導的是大眾的慈善,多數人的慈善,或說是人人可慈善。人人可慈善,就是對需要幫助的人,有錢的捐錢,有物的捐物,有力的出力,有技能的出技能,有多大的能耐奉獻多大能耐。不僅是物質的,精神的、文化的均可以。大眾慈善最能體現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最能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
四、陽光慈善。當代慈善,是國家民政工作的重要補充,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工作本身需要陽光透明。陽光慈善是慈善組織的生命線,是慈善形象的標志。《慈善法》規定,慈善從資金募集、活動開展、項目實施、財務收支等一切工作均應公開透明,不得暗箱操作、弄虛作假。
五、精準慈善。慈善的宗旨是扶貧濟困。扶貧濟困,需要精準。失去精準的扶貧,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扶貧,偏離精準的濟困,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濟困。只有精準慈善,才能不忘初心,堅持初心,才能真正發揮上為政府排憂,下為貧困百姓解愁,才能真正發揮為和諧社會建設貢獻力量的作用。
六、信托慈善。這雖然不是現代慈善的全部方式,或說唯一方式,但它是現代慈善的一種新方式、新途徑。《慈善法》把它列為專門一章進行了表述,充分說明了它在現代慈善中的重要性。我們慈善組織應積極適應時代要求,大膽探索實踐,不斷總結提高。
七、網絡慈善。網絡是新世紀新時代科技進步的重要標志。運用網絡開展慈善,是提高慈善活動效能的現代手段。我們要勇于開拓創新,自覺適應網絡時代要求,廣泛運用“互聯網+”模式,開展慈善工作需要的活動,不斷提高網絡慈善的運用水平。
八、文化慈善。慈善文化是慈善的精髓、靈魂和向導。一切慈善活動,都離不開慈善文化的指導、引導和熏陶,離不開慈善文化的宣傳教育和總結推廣。實踐證明,凡能把慈善搞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有花有果的,均和重視慈善文化建設有關。
九、監管慈善。慈善組織,雖然是民間組織,但也是社會組成部分,也需要規章制度、政府部門、社會各界、新聞媒體等方方面面的監督和管理。監管是促進慈善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是防止利用慈善的名義謀取私利的法寶。各級慈善組織應充分認識監管的重要性,高度重視監管工作,積極主動接受各方面的監督,積極主動接受民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管理,自覺扎緊扎牢監管的籠子。
十、問責慈善。現代慈善不是隨心所欲的慈善,而是納入法制管理的慈善。納入法制管理的慈善,必然要有責任擔當。責任履行得好,給貧困民眾創了福祉的,做了好事的,政府可以表彰獎勵,社會也會受到尊重和認可。工作做得不好的,甚至有違法違規行為的,必然要依法依規進行問責,該誰負的責任,誰就要負起責任來。一句話,慈善沒有世外桃源,慈善的凈土來自于遵規守法,慈善的進步和發展取決于問責的落實。
鑒于上述十大特點,作為各類慈善組織,各級慈善工作者,每個慈善人來說,就應在學習《慈善法》、踐行《慈善法》的過程中,把思想認識的制高點、氛圍營造的導向點、工作開展的著力點、自身建設的注重點落腳于對這些特點的遵循、理念的更新、法規的踐行、方法的創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