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莉敏++丁飄飄++王崢++徐雯霞++沈妍斐
【摘要】在“互聯網+”成為國家戰略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擁有相當龐大的英語資源和學生用戶群,大數據時代下NSNS英語學習平臺(以下簡稱“NSNS”)通過交互性強、使用率高、視覺效果好的微信公眾平臺將新聞學視域與外語學習高度滲透、融合,培養新聞學學生專業實踐能力,零距離接觸最純正的英語文化,培養學生國際化視野。本文意在通過收集用戶數據來研究NSNS現存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新聞學視域 外語學習 微信公眾平臺
一、大數據時代的教育
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技術的高度發達,大規模數據的持續傳輸積累,大數據時代隨之到來。自2012年以來,“大數據”一詞進入了人們的視界,引起了社會各個領域的重視。目前,大數據已對教育領域產生了影響,在教育界提及的一些概念,如“基于社會性網絡的教育”、“慕課”、“微課”、“教育APP”、“翻轉課堂”、“泛在學習”、“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混合式教學”等從一定意義上都是大數據時代的產物。
第一方面,大數據給人類的學習方式帶來了新的理念和突破。學習活動的發生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人們可以借助手機、電腦等移動通訊設備,隨時隨地通過網絡進行學習。因此,移動學習應運而生。國內外許多教育專家與學者認為,下一代的學習方式將向移動學習轉化。2013年美國的《新媒體聯盟地平線報告》預言,在近期發展階段,移動學習將進入主流應用。近年來,一些學者又繼而提出了“移動微型學習”。移動微型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是社會對多元學習的需求、高效處理碎片時間的意愿、操作移動設備的愛好三者結合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它以其“短時間”、“碎片化”、“泛在性”、“個性化”和“多媒介”等特點得到新時代人們的青睞。移動微型學習所具有的交互性、泛在性和開放性特征使之廣泛滲透到學習者的日常活動,成為了一種高效的非正式學習形式。根據“二八理論”,人們80%的知識是通過非正式學習獲得的。對非正式學習進行積極引導,是填補正式學習空缺的有效方式,也是引導學生走向終身學習的必由之路。
第二方面,大數據時代要求教育者進行優質學習資源的開發。大數據被用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并命名與之相關的技術發展與創新。大數據具有四大特征,分別是容量大(Volume),種類多(Variety),速度快(Velocity),價值高(Value)。人們雖然可以隨時通過各種設備終端接觸各種類型具有價值的大容量數據,但是要從中迅速獲取真正有效的信息卻不容易。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學習者應該提高信息辨別能力,利用碎片時間進行選擇性學習,而教育者們應進一步開發學習資源,指導學生選擇優質學習材料進行高效學習。
第三方面,大數據時代對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大數據時代對新聞專業要求更加精細化,兼有較高的新聞業務水平和良好的英語功底成為新聞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優勢條件和發展趨勢所在。新聞學“專業+外語”培養模式的構建有利于提高學習者的綜合文化素質,在對各國文化的深入了解的要求不斷擴大的背景下,新聞作為一個及時了解世界的窗口,對學習者的語言知識和技能以外的知識結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新聞學視域下的外語學習需求
基于大數據時代下,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新媒體技術的跨越,對教育學習模式理念的革新產生了重大影響,拓寬了教育界的新領域。就新聞專業而言,傳播全球化的宏觀環境使得涉外新聞的廣度和深度日益增大,對未來新聞工作者的英語功底和新聞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們針對此現狀構建了基于大數據時代下新聞視域與外語學習相結合的維信公眾平臺,滿足學生群體對專業實踐能力及外語學習拓展的需求。
三、教育類微信公眾平臺“NSNS”的構建
微信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以多媒體信息通訊為核心功能的免費應用程序,整合多種資源的同時也提供了公眾平臺、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多種功能,可以說是互聯網的“超級入口”。其中,微信公眾號是微信主要的服務之一,是由個人或組織、公司企業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申請的公開應用賬號,具有群發推送、自動回復、服務定制、帳號與QQ賬號互通,通過公眾號,個人或組織可在微信平臺上實現和特定群體的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的全方位溝通、互動,形成了一種主流的線上線下微信互動交流方式。目前,各品牌的微信公眾號總數已經超過800萬個。新媒體指數在2014年11月推出了 一份《全國高校微信公眾賬號排行榜》,全國有462所高校參與排名,分析顯示,約有284所高校微信賬號處于活躍狀態,其中62所高校的單篇文章平均閱讀量超過1000。
基于微信本身具有移動性、社交性、定制性、多媒體特性等特征,并且利用學習者應用手機移動終端融于互聯網的使用習慣,大量的教育類微信公眾平臺被不斷推出,并逐漸成為現行教學環境的一種有效補充與完善。數據表明,部分教育工作者已經開始利用微信平臺開展教學,同時也進行了微信輔助教學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他們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推送文件,用于課堂練習,加大課堂信息量,實現無紙化課堂,并根據課程需要和學生需求,在課后定期推送學習材料,有效補充課后學習內容,引導自主學習。
從理論意義出發,具有互動性特征的媒介系統更容易被使用者接受,具有更易讓學生群體獲得滿足感,并且主動學習掌握,在體驗過程中增加合作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基于“移動微型學習”(Mobile Micro-Learning)理論將移動學習和微型學習相結合的特點,依托微信平臺進行“教學”符合當今社會背景下學習英語的新方法,有利于培養新型的外語新聞人才,進一步把英語學習推向新聞領域,構建新型新聞外語學習新模式。同時,根據社會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及外語觀,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從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更加明確學生群體與知識環境的交互性。
從實踐意義出發,通過建立微信公眾平臺構建更為寬廣的交流討論空間,不僅可以創造較為真實的新聞采訪語言環境,培養學生群體新聞專業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也能拓寬語言輸入渠道,不斷促進外語的輸出。學生群體通過自己的感受體驗并構建知識體系,也有利于激發興趣,拓展外語學習能力。而以學生感興趣的新聞材料、趣味話題等作為切入點,能夠從某種程度上減弱部分學生群體對英語學習的抵觸情緒,激發學習熱情。基于此,我們團隊借助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創建了團隊的微信公眾號“NSNS”。融趣味性、知識性、深刻性為一體,將新聞時事、校園資訊、外教資源引入平臺的構建中,利用學生群體廣泛的興趣優勢,在習得語言知識的同時,有利于培養外語和新聞專業技能,內化為學生本身的素質,發展其認識和實踐的能力。
四、NSNS外語學習平臺現狀調查
為了解大學生群體對于NSNS外語學習平臺的使用情況,了解大學生群體的英語學習資源需求,分析NSNS英語學習平臺目前的不足和優勢以及今后的發展轉型方式,我們采用了線上投放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本次調查問卷共回收116份答卷,共有來自全國81所不同高校的大學生參與調查。如圖所示,其中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的受訪大學生所占比例最高,占總比15%。結果顯示,有97.41%的受訪者表示在手機中安裝了微信app,只有2.59%的受訪者沒有安裝,這表明微信在智能手機上的安裝率極高。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學習英語的人數占比為50.86%,而不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學習的人數比例達到49.14%,理由分別是:“沒找到合適的公眾號”、“沒有特別出色”、“所推薦的或者是側重面與自己的需要不對口”、“覺得不如視頻教學方便”、“不了解,有其他渠道”、“擔心資源不正規,誤導學習”、“麻煩,自控力差”、“總會有一些廣告或者是沒用的浪費時間”、“微信是娛樂的”、“沒有資源”、“學習效率較低,且自己可以不通過微信公眾平臺來學習英語”、“習慣線下學習”、“微信使用時間太長,干擾太多,如朋友圈、公眾號等”等。
圖
五、平臺構建尚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根據相關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NSNS英語學習微信公眾平臺”的構建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以下問題,并提出了解決方法。
1.微信公眾平臺的構建經費不足,需通過申請項目經費、贊助等方法解決;
2.策劃并管理微信公眾平臺的后備人員不足,需要通過強有力的宣傳手段,面向全體在校學生招新;
3.外教資源龐大,但存在調動的操作性困難等問題,需通過學校相關管理部門、導師等其他力量,協助調研項目的實施;
4.平臺內容單薄、偏向性較明顯。為了滿足不同的受眾,需要提供不同類型的內容,NSNS的核心受眾是在校大學生。根據調查顯示,參加受訪的大學生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瀏覽的主要目的是“針對考試”和“興趣愛好”。NSNS外語學習平臺選擇推送的主要內容應選擇并結合以下三個方面:嚴肅類英語學習考試資源:其中包括英語四、六級考試內容、大學綜合英語課程內容等,同時也包括學習英語所需要的視頻資源、文章資源;第二方面是提供趣味性,包括視頻、GIF圖片、自制節目、同學投稿文章等;第三方面是關于熱點新聞、節日、音樂、電影、圖書、運動、技術類等資源。通過“三面齊下”,增強NSNS外語學習平臺的實用性、趣味性、吸引力;
5.傳播面窄、傳播力度小、傳播渠道少、傳播效益低。NSNS外語學習平臺處在初創探索期間,受眾量和宣傳推廣不足,應采用多平臺、多角度、多方式的傳播技巧,利用現有的NSNS微信、微博賬號分享外語學習資源,并推廣相關錄制視頻到騰訊視頻、搜狐視頻、愛奇藝網等主流視頻播放進行網站,從而增加傳播對象、提高傳播效益。
參考文獻:
[1]Johnson,L.et al.NMC Horizon Report﹥2013 K-12 Edition[M].Austin,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2013.
[2]陳堅林.大數據時代的慕課與外語教學研究[J].英語電化教學,2015.
[3]劉洪蓮.大數據時代的英語教學[J].校園英語,2014.
[4]吳軍其,彭玉秋,呂爽等.基于手機終端引動微學習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大數據時代新聞學視域下NSNS外語學習微信公眾平臺構建”(項目編號:201612792001),2016年度浙江省教育技術研究規劃課題“大數據時代基于微平臺的大學英語移動教學模式構建”(課題編號:JB059),2016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課題“大數據時代POA指導下微平臺輔助大學英語教學探索與實踐”(課題編號:kg20160484),2015年紹興市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課題:“大數據背景下‘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