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萌
摘 要 對于一些成功的運動員來說,積極地應對挫折、障礙和失敗的能力至關重要。運動心理韌性在近幾年的研究中一直深受研究學者們的重視。本文在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近年來運動心理韌性的研究進行了回顧,發現國外運動心理學研究者對其只有零星的研究。我國運動心理韌性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大多都是對與心理韌性相關的因素,應對方式、耐力和心理堅韌性的研究。
關鍵詞 心理韌性 運動員 運動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6-000-01
競技運動員在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中,可能會面臨巨大的壓力和運動損傷。例如,體操運動員在訓練時由于訓練強度,各種空翻落地和下法不正確等時常損傷,即便是除去運動損傷,運動員面對的逆境還有緊張焦慮的心理因素,運動員在競技比賽時遭遇壓力和逆境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要做的不是研究運動員是否會遭遇逆境,而是研究運動員在遭遇逆境和壓力時如何去應對。因此,本文的目的是希望能促進心理韌性在運動領域的研究和干預。
一、心理韌性的概念
對于心理韌性的概念學術界還是沒有統一的標準。研究學者根據自己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的不同,對心理韌性的理解也不同。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是美國心理學會所認定的定義,即心理韌性是指個人面對生活逆境、創傷、悲傷、威脅或其他重大壓力時的良好適應[1];但是,筆者最認可的是加梅齊[2]提出的心理韌性是指盡管在挑戰或威脅的情況下成功適應的過程、能力或結果。
二、測量工具
目前國內外對于運動心理韌性的研究大多采用量表測量,由于研究者對運動心理韌性的理解不同,采用的量表也不同。常用的有,胡月琴和甘怡群以心理韌性的過程模型為基礎通過訪談法開發出適合我國青少年群體的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3];心理韌性問卷是目前國外研究者評價運動心理韌性的主要工具之一 ,該問卷由科爾比等在PPI的基礎上發展而來[4];康納戴維森[5]心理韌性量表中有10項量表是專門測試運動員的,具有良好的測量學意義。筆者只列舉了比較常用的幾種。
三、心理韌性在運動領域的應用
楊勇濤等人[6]的研究表明,心理韌性水平影響運動員在壓力情景中的風險決策行為,高心理韌性水平運動員有更多的冒險行為[7]。還有一些研究者致力于將測量工具本土化,如李靜等人根據心理韌性的過程模型,編制了優秀運動員心理韌性量表[8];李濤等人為了更好的了解運動員心理韌性水平,對運動員心理韌性問卷編制與應用價值進行了探討。國外對于運動員心理韌性的研究較中國深入。首先對運動員心理韌性進行研究的是外國學者Loehr,他認為運動心理韌性不是天生的,以競賽需要來看,他將運動心理韌性劃分為自信、消極或積極能量、專注力、態度控制、視覺意象控制和動機水平6個因素。尼克加利等以理查德森等人的韌性模型為指導所提出的運動心理韌性概念模型成為運動領域探討心理韌性的經典模型。福里等對運動心理韌性的相關心理特征進行了研究;基于塞利格曼習得性無助的工作框架。創造了一個為國家隊運動員培訓的心理韌性計劃。初步數據表明,20名樂觀的運動員中有16人首次獲得世界級比賽的獎牌。雖然該項計劃的指導范圍比較狹窄,但是對于以后的研究者有很大意義。
四、展望
國內外關于心理韌性的研究比較多,但關于運動員心理韌性的研究比較少。心理韌性是獨特的,是積極適應逆境的重要條件。不論是定量研究還是定性研究,都應該重視。在未來的研究中,研究者應明確什么是逆境和積極適應。此外,編制適宜我國運動員的心理韌性問卷,單純靠翻譯外國成熟的運動員心理韌性量表是不足以反映我國運動員心理韌性水平,在測量時也存在適應性的問題;探討不同運動項目中心理韌性的作用機制;運動員心理韌性的綜合研究,以培養運動員積極適應逆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American Psychology Help Center. The road to resilience:what is resilience[J/OL].[2004-12-30].
[2] Garmezy N.Longitudinal strategies, causal reasoning and risk research: A commentary[M]. Rutter M.Studies of psychosocial risk: The power of longitudinal data.1988:29-44.
[3] 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的編制和效度驗證[J].心理學報.2008.40(8):902-912.
[4] 楊勇濤,等.排球運動員心理韌性和風險決策行為的關系[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5:681-687.
[5] 鄒循豪,等.優秀競技運動員心理韌性特征及其運動成績關系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2(2):9-10.
[6] 李靜,等.優秀運動員心理韌性量表的編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2(4):355-359.
[7] 李濤,等.運動員心理韌性問卷編制與應用價值[J].體育與科學.2015(5):103-111.
[8] Fourie S,Potgieter J R. The nature of mental toughness in sports[J].African J Resear Sport,Physical Ed. Recreation.2001.23(2):63-72.